最新機構數據表明,2025年全球AI眼鏡銷量預計將飆升至550萬臺,與上一年相比,同比增長率高達135%。這一增長速度遠遠超出了行業先前的預期,凸顯出AI眼鏡市場正處于快速擴張階段。
回顧過去幾年,AI眼鏡市場從相對小眾逐漸走向大眾視野。2024年,全球AI眼鏡出貨量約為152萬副,而到了2025年,這一數字有望大幅躍升至550萬臺。其銷量的急劇增長得益于多方面因素。
一方面,隨著AI大模型與增強現實技術的深度融合,AI眼鏡的功能得到極大拓展與優化。如今的AI眼鏡不再僅僅是簡單的穿戴設備,它們能夠實現實時翻譯、視覺識別、快捷拍攝、語音交互等多種復雜功能,為用戶提供了全新的體驗。例如,對于跨境從業者和語言學習者而言,AI眼鏡支持超過50種語言的互譯,解決了交流障礙;短視頻創作者和Vlogger可以利用AI眼鏡解放雙手,以第一視角記錄生活,提升創作的便利性與沉浸感;視障人群也能借助AI眼鏡,通過攝像頭捕捉信息并語音播報,在一定程度上彌補視覺缺陷。
另一方面,眾多科技巨頭與新興企業紛紛布局AI眼鏡領域,推動了市場的繁榮。小米、百度、中國電信等巨頭在2025年上半年集體官宣推出重磅新品。小米AI眼鏡將于5月底隨小米15Ultra同步推出,搭載大模型技術并引入智能識別功能,雷軍預期首年出貨量超30萬臺。此外,Meta計劃在9月發布帶顯示功能的AR眼鏡Hypernova,支持AI交互;三星、阿里等企業也在積極籌備相關產品。這些企業的加入,不僅帶來了先進的技術與充足的資金,還通過大規模的市場推廣,提升了AI眼鏡的知名度與認可度,吸引了更多消費者關注并嘗試購買。
從市場區域分布來看,2024年AI眼鏡銷量中,北美市場占比達47%,中國以31%份額緊隨其后。而在未來,中國市場有望成為全球AI眼鏡市場增長的核心驅動力。
國際數據公司IDC數據顯示,2025年中國市場AI眼鏡出貨量將突破275萬臺,同比增長高達107%,躍居全球第一。中國龐大的消費群體、對科技創新的高度接受度以及完善的電子產業鏈,為AI眼鏡的發展提供了肥沃土壤。深圳作為中國電子產業的重鎮,貢獻了全國70%的硬件制造能力,從AI眼鏡的攝像頭模組、顯示模組到整機代工,都有國內乃至全球頂級的供應商參與,極大地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產品質量與生產效率。
展望未來,AI眼鏡市場規模將持續擴張。預計到2030年,全球AI眼鏡市場規模或突破5340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超50%。到2035年,全球AI眼鏡銷量有望達14億副,滲透率從不足1%提升至20%以上,成為繼智能手機后的下一代計算平臺入口。在應用場景方面,除了現有的消費級市場,AI眼鏡在教育、醫療、工業等領域的應用也將不斷深化。在教育場景中,AI眼鏡可以為學生提供沉浸式學習體驗,幫助理解復雜知識;醫療領域,醫生借助AI眼鏡能夠實時獲取患者信息、輔助手術等;工業場景下,工人佩戴AI眼鏡可實現遠程協作、設備巡檢等功能,提高工作效率與準確性。
不過,AI眼鏡市場在蓬勃發展的同時,也面臨一些挑戰。例如,續航與發熱問題仍是行業亟待攻克的難題。以Meta Ray-BanStories為例,在開啟攝像頭和AI功能全力運行時,續航時間僅為2小時左右,且鏡腿部分會有明顯的發熱現象,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用戶體驗。此外,AI眼鏡的價格雖然隨著產業鏈的完善有所下降,但對于部分消費者而言,仍然偏高,限制了市場的進一步普及。同時,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問題也不容忽視,隨著AI眼鏡收集大量用戶數據,如何確保數據不被泄露、濫用,是消費者關注的重點,也是企業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93913原創內容,轉載請注明出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