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差了這一年,養老金每月就少了將近170元! ”65歲的張阿姨揮著手中的養老金計算表,聲音發顫。
近期,靈武法院“繁案”攻堅團隊受理了一起因企業漏交社保導致 退休 人員養老待遇受損的案件,攻堅團隊巧用“三步破局法”化解歷史社保糾紛。
案件背景:被遺忘的1995年
張阿姨自1994年入職某企業,在2025年辦理退休時才發現,企業竟未為她繳納1995年的社保。因已辦理退休手續,按規定無法補繳,她多次奔波原企業勞資科、社保經辦機構,甚至翻出30年前泛黃發脆的工資條佐證勞動關系,卻因企業改制重組、責任主體模糊,屢屢碰壁。張阿姨一次又一次失望,無奈將訴狀遞至法院,請求某企業賠償養老待遇損失。
面對這起跨越30年時光的案件,攻堅團隊沒有簡單“一判了之”,而是以“三步破局法”打通矛盾糾紛化解“三道關”:
攻堅團隊:“三步破局法”
定位關:溯源式調查,重建事實拼圖
攻堅團隊深知,這紙訴狀背后是張阿姨沉甸甸的養老焦慮。在接手案件后,法官助理與張阿姨深入溝通,向其解釋相關法律法規,固定原告權利請求;同步深挖企業改制歷史,與企業溝通,調取改制文件、翻閱工資臺賬、職工名冊等原始檔案,鎖定張阿姨與企業勞動關系存續期;書記員協調社保部門核查歷史繳費數據,精準確認漏繳時段及金額,為后續調解奠定事實基礎,三管齊下共同發力,拼清事實實鏈。
攻堅關:靶向式溝通,消除認知落差
判決易下,心結難解。面對歷史積弊和證據難題,判決并不是最優解,遂攻堅團隊的法官架起調解“連心橋”,耐心撥打46通電話打通雙方隔閡——對企業釋法析理,講明責任賬,回溯改制脈絡,分析企業應承擔的社會責任;對張阿姨安撫情緒,細算經濟賬,量化養老金損失,尋求調解空間。電話兩端,法理和情理反復磨合,承辦法官用專業和溫情搭起和解之橋,和解空間逐漸顯現。
安心關:小步式推進,構建和解階梯
46通電話中,攻堅團隊采取分段拆解矛盾方式,將問題拆解為“確認勞動關系-認定漏繳事實-核算補償金額-協商支付方式”四個“小臺階”,分步攻堅。從雙方先就“存在勞動關系、確屬漏繳1995年社保”達成共識,到協商補償標準,再明確支付時間、支付方式,每一步都走得扎扎實實。經多輪艱難協商,在攻堅團隊的見證下,企業一次性補償張阿姨養老保險待遇損失5萬元,張阿姨積壓良久的愁容終于舒展。簽完調解筆錄的張阿姨緊握承辦法官的手說道:“奔波了這么久,心中的石頭今天總算落了地,能睡個安穩覺了!”
46通電話,穿透30年時光,填補了曾被忽略的歲月縫隙,最終將“老有所養”四字從紙面承諾淬煉成可觸可感的現實溫度。自“靈秀”攻堅團隊成立以來,“繁案”團隊牢固樹立“小案不小辦”的理念,積極延伸司法職能,深入推進矛盾糾紛實質性化解工作,以百姓事為要事,追根問源、循法辦案,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讓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
來源:靈武市人民法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