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的到來,我們專注于分享物業管理領域的專業知識與最新動態。如果您對物業服務質量,物業管理制度、行業法規等話題感興趣,歡迎您關注我。在這里,我們將一起探索和學習,共同推動物業管理行業的健康發展。期待您的加入!
一、一場現實版的“法律大戰”
6月11日早上,西安市頤馨花園的小區門口熱鬧得像拍電視劇。法院的法官帶著公證員來給小區“換管家”——新物業旭輝公司要接管小區的水電設施。業主們舉著手機圍觀,業委會主任楊亞娟簽完字后,大家以為這場持續半年的“物業戰爭”終于結束了。
誰也沒想到,10分鐘后劇情大反轉!
三個老物業保安沖進崗亭,撕掉封條,重新開始收錢。業主群里有人曬出轉賬記錄:“法官前腳剛走,我當面轉了986元給老物業,就為證明他們沒完!”
這就像一部現實版“權力的游戲”:
法官:拿著“尚方寶劍”來主持公道
老物業:像打不死的小強,賴著不走
新物業:剛進門就被潑冷水
業主:有人站隊新物業,有人偷偷給老物業送錢
二、停電倒計時:1300戶家庭的“生存危機”
更讓人著急的是,小區公告欄貼出一張紅頭文件:6月24日不交電費就斷電!
1300戶家庭一下子炸鍋了。但更讓人看不懂的是,業主群里有人喊:“別聽新物業的!繼續給老物業交錢!”
這里藏著兩個扎心真相:
老物業的“低價陷阱”
老物業收電費每度0.6元,比市價便宜0.2元。但電力公司說:“他們用的是商業用電(1.2元/度),差價全靠騙!”
說白了,老物業在用業主的錢“拆東墻補西墻”:先用業主預存的錢交高價電費,等新物業來了就卷款跑路。
業主的“糊涂賬”
70歲的王大爺理直氣壯:“新物業沒來,憑啥不交錢?”可他不知道,老物業早被法院判“下崗”了。
這就像房東換了,租客還給前任中介交房租——錢收不到,房子照樣斷水斷電!
三、街道辦的“硬核”回應:這是明搶!
面對亂局,未央宮街道辦主任直接放大招:
“老物業現在收的每一分錢都是贓款!”他們做了三件事:
切電源:6月20日起,供電所直接管電表,老物業再也偷不了電費數據
退錢+罰款:已收的12.7萬元要全退,還要罰十倍
拉黑物業經理:這輩子別想在西安干物業了
街道辦負責人說得很直白:
“有些老人覺得換物業像離婚,非要留著老住戶(預存電費)當‘彩禮’。但法律早就說了:誰的變壓器歸誰管,老物業沒資格收錢!”
四、業主的“覺醒時刻”:我們被騙了!
停電前夜,700多戶業主連夜跑到供電所改繳費賬戶。退休教師李阿姨紅著眼眶說:“我以為給老物業交錢是維權,結果成了他們的墊腳石。”
這場鬧劇教會我們三件事:
法律不是擺設
法院判決就像“圣旨”,但需要大家配合執行。如果業主繼續給老物業交錢,等于給黑心商家“送子彈”。
便宜沒好貨
老物業的“低價電費”是糖衣炮彈。就像菜市場“10元買3斤”可能是爛菜葉,電費便宜可能藏著大陷阱。
團結才是硬道理
業委會主任楊亞娟說:“1300戶不是1300個人,而是1個整體。有人搞小動作,全小區都要遭殃!”
五、最后的結局:誰贏了?
6月23日,新物業開始調試電路,供電所封存了老物業的賬本。這場持續半年的“小區戰爭”終于收場,但留下了三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法官能貼封條,但管不住人心
為什么有人寧愿違法也要給老物業交錢?是不是對新物業不夠信任?
電費為什么能成“人質”?
如果小區設施產權清晰,老物業根本沒機會耍賴。這提醒我們:買房時一定要看清水電產權!
基層治理不能光靠“拍桌子”
街道辦雖然強硬,但根源在于業主不團結。如果大家早把電費交給正規渠道,哪會讓老物業鉆空子?
給所有人的提醒:
遇到物業糾紛,記住三句話:
法律判決必須配合執行(別當“老賴”)
便宜電費可能是騙局(先問供電所)
業委會要代表全體業主(不能被個別人綁架)
(本文案例來源于公開報道,觀點僅供參考。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如果你認同本文觀點,請點贊、在看、轉發!
只有更多人關注,小區問題才能真正得到解決!
關注我,了解更多的物業管理方面的知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