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明德理工學院“渠心筑夢·鄉振未來”實踐隊在老師的帶領下,踏上了河南安陽這片充滿故事與活力的土地,開展了一場意義深遠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隊員們的腳步遍布鄉村田間、精神地標與企業廠區,通過近距離走訪、深入觀察和沉浸式體驗,全方位、多角度地感受著安陽在鄉村振興的浪潮中煥發的生機、在精神傳承中凝聚的力量,以及在產業轉型中展現的魄力。
田間地頭見振興:鄉村沃土上的共富圖景
實踐的第一站,隊員們來到了安陽市文峰區寶蓮寺鎮,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萬盛葡萄園生機勃勃的景象。走進葡萄園,藤蔓郁郁蔥蔥,上面掛滿了一串串飽滿誘人的果實,這些果實不僅是豐收的象征,更串起了一條互助共贏的產業鏈。這里創新采用“訂單銷售+采摘體驗”的雙模式驅動發展,一方面,通過與商超建立穩定合作、借助電商平臺拓寬渠道,讓葡萄的銷路有了堅實保障,避免了豐收卻滯銷的困境;另一方面,大力發展親子采摘、農事體驗等項目,吸引了眾多城市家庭前來,讓人們在親近自然的過程中體驗農耕樂趣,也為葡萄園帶來了額外的收益。更讓人動容的是其“集體經濟+貧困戶”的運營模式,每到農忙時節,葡萄園就會吸納周邊的村民前來務工,薪酬按天結算,讓十余戶家庭不用背井離鄉,在自家門口就能實現增收,成為了當地農業互助發展的優秀典范,生動詮釋了鄉村振興中“共同富裕”的深刻內涵。
隨后隊員們走訪全國文明村鎮西郭村,在這里,鄉風文明與產業振興相互促進、協同發展的美好畫面徐徐展開。村內,平整寬闊的柏油路延伸至家家戶戶,錯落有致的新民居規劃有序,街巷間點綴著家訓牌與星級文明戶標牌,處處彰顯著文明鄉風的獨特魅力。西郭村的發展,離不開村兩委的正確引領,他們以黨建為核心,通過清產核資收回了集體土地,引入了毛絨玩具項目,不僅為村里20余人解決了就業問題,每年還能為集體增加收入10萬余元;同時,流轉土地建成了24個溫室大棚,大力發展特色種植產業,讓村民的腰包越來越鼓。在人居環境整治方面,村里推行“人居環境整治積分制”,并搭配網格化管理,村民們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從“要我治理”轉變為“我要治理”,累計清理垃圾420余噸、鋪設瀝青路1800余米,村莊的面貌煥然一新。此外,西郭村深知教育是振興的根本,多年來重視教育發展,先后走出了7名名校博士生,村里還專門設立了獎學金與自習室,為孩子們的學習創造良好條件。候書記更是親赴外地學習先進種植技術,回來后帶領村民推動產業升級,用實際行動書寫了“產業強村+文明興村”的精彩篇章。
懸崖渠水映初心:紅旗渠精神的時代回響
實踐隊的腳步接著邁向了紅旗渠,恰逢總干渠通水60周年,隊員們在這里深刻感悟著那穿越時空的精神力量。站在青年洞前,隊員們伸手觸摸著仍在滲水珠的隧洞巖壁,仿佛穿越回了65年前,耳邊響起300名青年突擊隊員“寧肯苦干、絕不苦熬”的鏗鏘吶喊。當年,正是這群無畏的建設者,腰系麻繩懸吊在陡峭的絕壁上,憑借著鋼釬和鐵錘,一錘一鑿地歷時17個月,硬是鑿通了長達616米的隧洞,鑄就了這部懸掛在太行山上的奮斗史詩,他們的堅韌與執著,至今仍激勵著每一個人。
在紅旗渠紀念館,隊員們更是被深深震撼。館內的數字沙盤以1:750的比例,生動還原了71公里總干渠的全貌,上面清晰標注著12處攻克青石斷層的關鍵節點,讓隊員們直觀地感受到了“人工天河”修建過程中的技術智慧與艱辛。館內陳列的38件國家三級以上文物,更是無聲地訴說著那段艱苦卓絕的歲月,原始的鋼釬、鐵錘,民工隊用馬燈改制的水平儀,用籮筐制作的“土吊車”……這些“土法上馬”的工具,凝聚著勞動人民的無窮智慧。英雄人民展區里,銘刻著81位犧牲建設者的事跡,其中17歲最小烈士與60歲最長者的故事,尤為讓人動容,他們用生命詮釋了“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精神內核,與“紅旗渠就是紀念碑”的論斷形成了深刻共鳴,讓隊員們對紅旗渠精神有了更為透徹的理解。
鋼鐵巨輪向新航:老工業基地的轉型蝶變
實踐隊還走進了安鋼會展中心,通過“展廳觀摩+生產實景”的沉浸式學習方式,親身感受了這家傳統鋼鐵企業在綠色智能轉型道路上的華麗蛻變。在會展中心的主題展區,一幅安鋼67年的發展長卷緩緩展開:從1958年建廠時的簡陋廠房,到如今成為年產千萬噸級的現代化鋼企;從過去生產“傻大黑粗”的普通鋼材,到現在研發出“高精尖特”的特種合金,60余項“金杯獎”產品,每一項都見證著安鋼在產業升級道路上的堅實步伐。“四個三”黨建成果展與黨員先鋒崗事跡墻,更是讓隊員們深刻理解了“黨建強則企業興”的豐富內涵,感受到了安鋼人“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的鋼鐵品格。
在生產實景車間,轉型的成果更加直觀可感。李震廷勞模創新工作室研發的“萬能小車”,其實是經過數字化改造的10噸叉車,它集成了智能運輸、精準定位等多種功能,在冷軋生產線上靈活穿梭,如同“神經末梢”一般,保障著生產的高效運轉;煉鐵3號高爐應用了全流程干法除塵技術,實現了超低排放,屏幕上實時跳動的碳排放數據,與旁邊的國家科技進步獎證書相互映襯,奏響了一曲“綠色為譜、智能為弦”的新時代鋼鐵之歌,讓隊員們看到了傳統工業在轉型升級后的嶄新面貌。
此次實踐活動,隊員們的足跡從充滿希望的鄉村沃土到承載精神力量的高地,從機器轟鳴的鋼鐵車間到文明和諧的鄉村街巷,每一處都讓他們真切觸摸到了安陽在鄉村振興、精神傳承與產業轉型中所展現出的蓬勃活力。實踐隊的隊員們紛紛表示,這次實踐收獲滿滿,他們將把在安陽的所見所感轉化為不懈奮斗的動力,以青年一代的擔當與作為,積極投身時代發展的浪潮,讓實踐的成果真正服務于社會的進步與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