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庫存車讓每一位4S店老板都心驚膽戰,因為汽車4S店屬于重資產運作模式,前期除了要花重金來建店外,平時的用工及一系列成本一點也不低。最關鍵是4S店、主機廠和金融機構三方本質上是在玩擊鼓傳花的游戲,4S店通過金融機構從主機廠手里批發到車輛,然后賣給消費者,如果銷售速度維持在一個健康的水平,也就是庫存預警指數在50%左右的話,三方皆大歡喜,大家都活得滋潤。
但如果遇見銷售狀況吃緊,也就是現在的行情,車子堆在4S店賣不出去,造成了大量的庫存車,僅僅是4S店要支付給金融機構的利息就夠他們喝一壺的。而為了能讓車子賣出去,4S店只能忍痛割肉,以價換量。于是乎,我們就看到了當下車市愈演愈烈的價格戰。
近段時間,乘聯會公布了5月份的庫存系數,這對于我們判斷當下車市的狀況,以及未來的走勢提供了一個不錯的參考。
庫存系數“達標”背后:淡季隱憂與考核壓力并存
從中汽協發布的5月份“汽車經銷商庫存”數據來看,當月汽車經銷商的綜合庫存系數為1.38,相比上月(環比)下降了2.1%,與去年同期(同比)相比也下降了4.2%。
也就是說,這個數值穩穩地落在了國際通行的庫存警戒線(1.5)之下,意味著當前經銷商的庫存水平處于相對合理的區間。
進一步來看,5月份乘用車的終端銷量大約達到了185萬輛。據此推算,5月末汽車經銷商的庫存總量大致維持在255萬輛左右,與4月末的水平基本相當。而具體到每周的情況,5月的前四周,經銷商庫存水平持續走低;但在最后一周,為了應對即將到來的半年任務考核節點,經銷商補充庫存的動力顯著增強,庫存水平因此有所回升。
需要強調的是,根據國際通行的行業標準,庫存系數大于1.5即表明庫存達到需要關注的警戒水平,而如果庫存系數超過2.5,則意味著庫存過高,經銷商的經營壓力和風險都將變得非常大。因此,5月份1.38的系數,從數據上看確實屬于健康范疇。
然而,對于接下來的6月車市,中汽協卻持謹慎態度。其分析指出,進入6月,全國大部分地區將迎來高溫酷暑天氣,汽車行業傳統的銷售淡季隨之到來,預計消費者到店看車的數量可能會有所減少。不過,端午節假期帶來的出行需求、高考結束后的畢業季消費潛力,再加上持續實施的汽車以舊換新政策與地方促消費措施,仍將為市場提供一定的支撐力。
值得關注的是,6月也是汽車廠商進行半年度考核的關鍵節點,經銷商為了沖刺銷售任務目標,預計會在終端市場進一步加大優惠力度。綜合來看,中汽協預計6月的整體汽車市場表現可能與5月持平或實現小幅增長。
面對市場不確定性的增加,中汽協特別建議經銷商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要根據自身門店的實際情況,理性預估真實的市場需求;其次要加大對國家以舊換新和報廢更新政策的宣傳力度;更重要的是,要通過提升服務質量來提振消費者的信心,始終將降本增效放在經營策略的首位,以有效防范潛在的經營風險。
“白菜價”困局:高庫存是價格戰停不下的引擎
“現在車企價格戰打得太猛了!新車都快賣成白菜價了,五五折的沃爾沃、一字頭(十幾萬)的奧迪A4L(參數丨圖片)、三十萬出頭的寶馬5系……看得我心癢癢。我是該現在抄底出手,還是再等到年底?真怕現在買了,價格又接著往下掉,抄在半山腰啊。” 這是筆者最近收到的一位朋友的私信,相信也道出了不少潛在購車者的心聲。
車市價格戰為何愈演愈烈,停不下來?其核心原因,筆者此前已多次分析過:當前的市場格局是典型的“供遠大于求”,是一個由買方主導的市場。話語權牢牢掌握在消費者手中,在這種環境下,車企和經銷商想要避免價格戰,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說實話,現在的新車價格確實非常誘人,很多車型的價格可以說達到了歷史性的低位,此時入手看似相當劃算。然而,國人普遍存在一種消費心理——“買漲不買跌”。面對價格一降再降的汽車,消費者難免心生疑慮,擔心今天買了,明天價格又降了。
筆者的建議是:如果你并非急需用車,完全可以再耐心等等。因為從目前的形勢判斷,新車價格的下降通道在短期內恐怕還不會關閉,價格回升更是難言樂觀。支撐這個判斷的關鍵因素之一,就是積壓在4S店里的庫存車數量,其規模可能遠超你我的想象。
那么,價格戰何時才有可能偃旗息鼓?答案很明確:只有當市場的供需關系發生根本性轉變。也就是說,供給端和需求端需要達到一個平衡點,甚至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到那時,主導權才會重新回到汽車廠商手中,車價自然也就有了企穩甚至回升的基礎。
說到這里,想必您已經明白了這輪慘烈價格戰背后的底層邏輯:正是由于4S店里的庫存車已經快“堆成了山”,巨大的資金壓力如同懸頂之劍。為了快速回籠資金、緩解壓力,降價換量就成了經銷商們幾乎唯一且最有效的生存策略。
這就是為什么我們會看到奧迪A4L賣到“一字頭”、沃爾沃給出“五五折”、豐田凱美瑞下探至13萬多的“奇觀”。形勢逼人,對于經銷商而言,車子賣出去,哪怕利潤微薄甚至虧本,至少還有周轉和活下去的希望;如果車子徹底砸在手里,那才是真正的絕境。
【結語】5月庫存系數低于警戒線,表面上看是車市回歸“健康”的信號。然而,這份“健康”數據背后,卻是4S店老板們難以舒展的眉頭。庫存壓力雖暫時緩解,但根源性的供需矛盾——龐大的庫存總量與相對疲軟的需求——并未消除,激烈的價格戰依然是懸在經銷商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主機廠、金融機構、4S店三方那場危險的“擊鼓傳花”游戲仍在繼續,沉重的資金成本與不斷被擠壓的利潤空間,讓每一次銷售都如同在薄冰上行走。對于消費者而言,這或許意味著更長的觀望期和更低的購車門檻;但對于整個汽車流通行業,這場由高庫存引發的寒冬,遠未到結束之時。降本增效、理性經營、強化服務,將是經銷商們在寒冬中艱難求存的必修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