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里·讀懂儲能
從大儲優等生到工商儲破局者,
遠景的戰略卡位水到渠成。
?圖源|遠景科技集團
文|王璟 編輯|楊倩
來源|儲能嚴究院
在全球加速向清潔能源轉型的大背景下,儲能行業正成為能源領域的新焦點。其中,工商業儲能作為關鍵的靈活性調節資源,地位日益凸顯。
然而,看似繁榮的市場背后,實則暗流涌動。2025年,江蘇、湖北、山東等地分時電價政策出現較大調整,政策、市場與技術的交織下,使工商儲領域的“峰谷套利”收益模式劇烈震蕩,行業面臨“收益青黃不接”的核心難題。
關鍵時刻,遠景零碳綜合能源產品線以其“遠景公式”及“益企儲”生態合作模式,為行業破局提供全新思路。
通過這一模式,遠景不僅實現了自身在工商業儲能領域的穩健發展,更為整個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有益借鑒。
01
工商儲“大變局”
當前,中國風電光伏裝機容量已占電力系統裝機的40%以上,新能源發電量占比突破22%,遠超預期。
伴隨新能源滲透率的提升,電網調節壓力劇增,傳統火電與抽水蓄能難以滿足靈活調峰需求,儲能成為必然選擇。
從市場數據來看,2024年中國市場新增裝機量約為2.8GW/7.5GWh,同比增長53.06%。預計2025年,國內市場新增裝機為4.8GW/10.56GWh,增長勢頭強勁。
然而,行業也正面臨著收益不確定性加劇、商業模式亟需轉型、市場機制尚未完善等多重痛點。在遠景零碳綜合能源業務發展總經理宮照天看來,“傳統的峰谷套利邏輯承壓,現在拼的是運營能力和靈活性調節能力。”
隨著電力市場全面進入現貨時代,行政分時電價逐步退出,電價波動幅度加大,工商業儲能的傳統峰谷套利模式收益大幅縮水,只有具備實時響應能力的儲能產品才能實現價值變現。
長期來看,市場化定價是大勢所趨。儲能商業模式正由單一峰谷套利向多元化方向發展,包括需量管理、需求響應、虛擬電廠、容量市場等。 AI智能調度能力和交易能力成為核心競爭力,傳統硬件廠商將面臨轉型壓力。
但在電力交易“主戰場”(中長期市場、現貨市場)之外,容量市場、輔助服務市場等配套機制仍在建設中,儲能參與度和收益渠道有限。各地政策細則差異大,電網調度與市場信號傳遞滯后,影響系統靈活調度和收益穩定。
而整個行業虛火過旺也使得洗牌動蕩加劇。
據行業資深人士分析,當前市場上29萬家工商儲能中小企業中,有高達70%是近三年成立的“攢機商”“套牌商”,依靠低價劣質電芯搶占市場份額。
儲能行業價格戰下,今年已有3萬家左右中小企業倒閉。
遠景零碳綜合能源產品總工程師胡洋直言:“某些廠商宣稱電池可實現15000次循環壽命,但背后往往隱藏著多達200字的測試條件——在實際工況下,往往循環壽命大打折扣。”
諸如此類的參數虛高使整個行業如同在流沙上筑高樓,無法滿足儲能設備5至10年以上長期穩定運行周期的需求。火災頻發、運維服務缺失、項目爛尾等問題不斷暴露,最終導致業主蒙受巨大損失。
而遠景作為全球Tier 1儲能系統集成商,始終堅持高標準、嚴要求,通過嚴格的客戶準入機制和全方位的質量保障體系,不斷提升后期運營與服務體系,在行業中樹立起值得信賴的品牌旗幟。
02
遠景“益企儲”的破局之道
從大儲優等生到工商儲破局者,遠景的戰略卡位水到渠成。
根據中關村儲能聯盟數據顯示,遠景儲能在2024年度全球儲能系統出貨量中位列中國企業第三,在國內市場出貨量中排名第三。截至目前,遠景的儲能產品全球累計交付量達到30GWh,在手訂單超過50GWh。
遠景科技集團零碳綜合能源產品線總裁孫捷表示:“遠景不僅是新能源領域的‘綠巨人’,更是全鏈條綜合能源布局者,覆蓋風電、光伏、儲能、氫能、動力電池、智能物聯網等多個領域,能夠為客戶提供一站式零碳綜合能源解決方案。”
遠景早已通過布局全棧自研電芯、PCS、BMS、EMS,打造了高起點和市場領導力。經過前期試水,其工商儲能產品已積累豐富數據與經驗,正以差異化視角和創新思路推動行業突破。
針對上述種種工商業儲能行業痛點,遠景科技集團依托18年新能源深耕經驗,提出工商儲“遠景公式”,并于2024年首推“益企儲”合作新模式,系統化解決工商業儲能收益不確定性問題,助力客戶實現穩健收益與長期價值。
據悉,該模式提供包括資金、產品、建設、運維、出售等在內的一站式解決方案,構建用能方、投資方“雙贏”的服務生態,攜手合作伙伴搭建覆蓋全國的渠道銷售網絡,打通服務終端用戶的“最后一公里”,推動用戶側儲能行業發展。
目前,“益企儲”模式已經在四川、重慶、廣東、江蘇、浙江、上海、河北等多區域批量簽約渠道商近百家,交付超千臺儲能柜。未來,遠景工商儲和“益企儲”模式將繼續助力覆蓋多元場景、打造零碳標桿,助力全國工商業園區、工廠實現能源成本優化與綠色轉型。
針對工商儲行業的融資環節痛點,遠景精準“對癥下藥”。遠景零碳綜合能源投融資總監張博勛指出:“‘益企儲’綜合利率比市場水平普遍低2%+,能極大緩解投資商的資金壓力。我們與合作伙伴共擔風險、共創價值,真正實現‘一起前行,一起儲,一起處’。”
據了解,遠景提出“遠景公式”,將儲能收益因素濃縮為八大維度:能量價值、轉化效率、電芯壽命(SOH)、可利用率、置信度、金融方案、Bonus(額外收益)及安全系數。不同于傳統工商儲投資商只注重硬件參數的做法,“遠景公式”從用戶視角出發,以“投資回報最大化”為核心目標,涵蓋設備性能、云端智能調度、金融支持、政策激勵、品牌服務等多個維度。
基于對行業趨勢的深刻洞察,遠景率先提出“內循環+外循環”場景化雙循環解決方案,涵蓋六大盈利引擎,即峰谷套利、容需管理優化、能量時移、需求側響應、現貨交易與輔助服務,打破了傳統的“峰谷套利”單一模式,引領行業走向“多元化價值重構”時代。
所謂“內循環”,即通過“能量時移”增加自發綠電消納,降低電網購電量,將新能源發電挪至高峰時段、優化交易電價(峰谷套利)、容需管理實現收益。
外循環的核心則是通過虛擬電廠讓儲能從零售市場走向批發側,從賺固定價差轉向賺系統靈活性調節費用,充分發揮儲能作為調節資源的價值。
03
“軟硬服”一體,定義未來
對于工商儲未來的發展路徑,遠景也有深刻的研判。
過去一年,工商儲行業在價格和設備參數方面展開瘋狂內卷。
在孫捷看來,行業光卷硬件不行,“還要服軟”,即服務+軟件。“儲能不同于光伏消耗品的屬性,作為 ‘能量搬運工’,它的價值依賴軟硬協同、高效運營,未來必將催生大批專業服務商生態圈,服務于長期電力市場運營,行業競爭核心在于技術、服務等軟實力支撐。”
遠景零碳綜合能源產品解決方案總監張旸進一步分析稱,參考手機行業發展路徑,從硬件比拼到喬布斯用“硬件+iOS”顛覆市場,最終在硬件同質化后,用戶更看重的會是軟件系統的體驗和生態。如今工商業儲能也正走在同樣的路上。
遠景當前已織就“軟硬服一體”的鎧甲,憑借領先的構網型儲能技術、高循環壽命電池技術、強大的交易能力與市場適應性,重新定義高標準工商儲產品,推動技術創新與市場規范建設,構建開放共贏的產業生態。
其中,AI驅動的智能交易能力正成為工商儲企業的關鍵分野。
“只有發電預測和負荷預測做到一定精度之后,電價預測才有意義,三者結合后才能制定最優交易策略。”
張旸透露,“我們從源網側出發,融合全球氣象數據,結合多元異構數據分析能力和非線性建模技術,進行降尺度處理,打造高精度的發電和負荷功率預測。”最終使氣象大模型的功率預測精度提升了3%-5%,AI預測誤差降低了30%-40%,中長期預測準確率超過85%。
近年來,遠景在南方電網組織的負荷/功率預測競賽中,遠景已分別拿下發電功率預測、負荷預測比賽的第一名,這個“雙料冠軍”含金量十足。張旸稱,“這證明遠景既懂發電、又懂用戶,具備真正的全鏈條Know-how。”
在此基礎上,遠景通過AI高效整合電價、負荷、天氣、政策和新能源出力等多維數據,挖掘潛在關聯,提升風光儲協同交易策略。其AI交易助手已于今年4月正式發布,標志著遠景邁入AI交易智能體時代。
相比傳統固定時段充放電模式,搭載AI交易智能體的儲能電站電價預測準確度提升了3個百分點,日前實時節點電價預測準確率達90%,收益至少提升了10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遠景工商儲能柜配備自研微網協同控制器,與云端EnOS智能物聯操作系統平臺實現秒級數據交互。通過“云邊端”協同控制策略,靈活適配能量時移、需量優化等多種應用場景,有效提升本地用電的經濟效益。
遠景EnOS虛擬電廠則具備快速聚合分布式能源資產的能力,可一鍵參與電力現貨市場交易,并同步接入需求響應、調頻、調峰等輔助服務市場,為用戶開辟多元收益渠道。
放眼整個行業,工商業儲能的“躺賺時代”已終結,行業步入“冰與火”的洗牌期,唯有具備全鏈條自研能力、軟硬服一體、生態協同的領軍者,方能從亂局中突圍。遠景正以“遠景公式”和“益企儲”為支點,撬動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未來。
正如儲能領跑者聯盟秘書長段明星所言:“儲能不僅是技術與資本的結合,更是一場屬于長期主義者的馬拉松。未來,行業的真正贏家將是那些能在不確定中把握確定性、以用戶價值為核心、持續創新的長期主義者。”
CONTACT US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