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魏時期的草隸、兩晉的章草、南北朝時期的行草再到唐代的狂草,草書沿著這條脈絡發展下來。唐代以后,章草逐漸式微,能把這一字體寫得出神入化者寥寥無幾,直到元末宋克的出現,章草才迎來復興,他也因此被譽為“章草之圣”,而因其得晉唐草法真傳,又被啟功稱為最后一代“草圣”。
宋克,字仲溫,號南宮生,元泰定四年(1327年)生于吳郡長州(今蘇州)一戶豪富之家,他自幼博覽群書,并拜在饒介門下學習書法,日費十紙,從此以善書名天下,他的字近取饒、康里巎巎、趙孟頫、鮮于樞之法,又直入魏晉學索靖、皇象、鐘繇、王羲之草法。
宋克傳世作品不多,能代表其巔峰水準的當屬《臨急就章》了。他一生多次書寫這一經典,目前可見的就有三個版本。在2016年中國嘉德春拍場上,他的臨《急就章》并諸家題跋十二開以9200萬元天價成交,此作曾被康生收藏,據說他臨摹了500多遍,所以章草冠絕書壇。
《臨急就章》全卷縱約38厘米、橫超過5米,正文共36行、600余字,字徑大小約2厘米,卷前有鄭孝胥、陳寶琛、羅復堪、林志鈞等人所題簽條。卷后有姚華、余紹宋、梁啟超、羅振玉等人跋文。
余紹宋點評此作:“通體無一弱筆,無一懈筆,即此所見古人致力之精,豈勝嘆服!”梁啟超則稱贊:“章草蓋中絕于晚唐,千年來稍振其緒者,元初惟趙子昂,明初則宋仲溫。然子昂諸體微傷軟美,仲溫矩矱鐘王,達以勁氣,龍跳虎臥,仿佛遇之,可謂復古而能變豪杰之士也。”這就是說宋克章草比趙孟頫更得晉人神韻。
《臨急就章》是我們學習草法的一部“圭臬”,它不僅便于上手,而且用筆細膩自然、纖毫畢現,墨色、結字生動灑脫,可以糾正我們草書不規范的弊病,也可“醫治”作品浮躁之病,不會出現“江湖體”的痕跡。
起筆多露鋒直入,收筆略頓成“三角狀”,較皇象《急就章》的藏鋒圓融更顯銳利,波磔簡化,強化草書簡捷。中鋒立骨,偶用側鋒取勢,剛柔對比強烈,盡顯“鐵畫銀鉤”的筋骨感,解決了章草“隸意過濃”問題。
結字扁方取勢,疏密對比強烈,節奏感突出。單字獨立,筆斷意連,字形大小隨勢而變。明代項元汴言“仲溫章草,深得古人遺意,而又能自出新意”,其筆法、結字、章法諸多技巧值得我們好好學習。
而今,我們將此作進行了博物館級的超高清1:1復制,并添加釋文一一對應,以便于您臨摹和欣賞。如果您感興趣,請點擊下方鏈接一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