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湘西煙水間走出的“江湖游俠”黃永玉,懷揣著玲瓏的巧思與柔軟如初春嫩芽的心,自然轉瞬即逝的美被他一一捕捉在筆尖。
近日,“如此漫長·如此濃郁——黃永玉新作展”在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舉行。展覽集中呈現黃永玉先生90歲后創作的紙本設色、紙本彩墨、雕塑等160余件精品,輔以珍貴手稿、出版物及文獻檔案,邀請觀眾感受躍然紙上的靈動生機,體味自然與生命的本真之美。
《行囊》
“如此漫長,如此濃郁”源自黃永玉的散文《太陽下的風景》,“漫長”在于他近一個世紀的生命跋涉,“濃郁”在于他對世界永不饜足的好奇與深情。春夏秋冬、落日星空、云山疊疊的幽谷、千姿百態的風中樹木……走進展廳,就走進了黃永玉奇思妙想構筑的藝術天地,仿佛觸摸到一位藝術家穿越時代風雨的赤子之心。
“黃老是一位對生活特別熱愛、有耐心的藝術家。我們在展覽入口設置了‘請來我家看月亮’的形式,向觀眾發出邀請函,希望觀眾一起參與到黃老對生活的觀察和分享之中。”策展人任子穎告訴記者,展覽的每個篇章中都可以看到一個月亮的標識,這輪月亮從弦月到滿月,也可以說是黃老對人生的寄語。
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講解員吳業丹介紹,黃永玉每年生日或節日都會親自畫請柬邀請朋友們一起慶祝。展覽中展出的98歲生日請柬上,黃永玉畫自己坐在地上,雙手舉過擺滿酒杯、酒壇的桌子,貓兒、狗兒陪著,下題“我九十八了,活該請您來萬荷堂喝一杯”。
萬荷堂位于北京通州,由黃永玉親自設計建造,種植了來自頤和園、大明湖等地的優質荷花品種,這六畝荷塘成為他的精神棲居地。
《揚州慢》
黃永玉被譽為“荷癡”,一生繪荷無數。2023年,時年99歲的黃永玉為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創作了一幅《揚州慢》,此次再次展出。作品以姜夔的《揚州慢》抄錄于首,在紅荷碧葉的映襯下,以洋洋灑灑766字寫下自己與揚州的情緣,悄然藏入了古巷淘書的童趣與對二十四橋的綿長牽念。黃永玉在致謝信中慨嘆:“我多想多想來揚州看鬧熱,可惜我實在衰老不堪,遺憾之極。人生有太多快樂和遺憾,此其中之一……”
如果說荷花是黃永玉的藝術宣言,水仙則是他心底的鄉愁密碼。“黃永玉早年曾輾轉于福建謀生,當地廣泛種植水仙,他對水仙花的描繪也體現了對青少年時期記憶的追溯。”吳業丹介紹,在《水仙圖》的跋文中,黃永玉提到“美,很易消逝,藝術的使命是挽留”。
1937年的夏天,13歲的湘西少年背著行囊跨過武夷山脈,在廈門集美學校的白墻下種下人生第一株水仙。展覽第三單元“那些路過的窗口”中展出的兩幅作品《行囊》《從閩南出發》,有著一個共同的元素——黃永玉身上所背的行囊。“這幅《行囊》可以說是黃永玉青少年時期的自畫像。”吳業丹介紹,1947年,黃永玉背起裝著書籍和木刻工具的小包袱,獨自闖蕩。他自己曾說,“這個背包里的東西既是我學習的內容,也是我謀生的手段”。
《猴說》
十二生肖是黃永玉藝術創作中的一個重要題材。1980年,黃永玉設計了中國第一枚猴票,郵票上畫的就是他曾經養的小猴依哦。它像小朋友一樣盤腿而坐,睜著大大的眼睛,仿佛對世界充滿了好奇。黃永玉深愛依哦,曾說“我想讓全世界知道我死了的猴子有多可愛”。展覽中的《猴說》是黃永玉2019年重繪的依哦,保留了猴票中的原樣和造型。
從最廣為人知的猴票,到筆下憨態可掬的老虎、兔子,再到黃永玉最喜歡的老鼠……展覽現場處處是黃永玉的“童趣世界”,每一個小動物都被他賦予了獨特的個性和情感。在《鼠年月歷》這套作品中,貓和老鼠在醉酒后也能稱兄道弟,老鼠也能養上一只小貓做寵物,“狗拿耗子”也不能算多管閑事……觀眾看完總能會心一笑。
《今夜》
展覽中最特別的是一幅名為《今夜》的畫作。作品繪制于黃永玉人生中最后一個元旦,畫的是他晚年最后一個家。畫面中正值元旦之夜,新的一年即將到來,夜空中繁星點點,湖邊萬家燈火通明,屋舍旁花木郁郁蔥蔥。他在這幅作品的題跋中寫道:“愿上天給人間每個人都有美好的今夜,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十年如此,百年如此。告訴子孫們,人應該擁有如今夜之權利,過寧馨如今夜之日子。”
江南時報記者 錢海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