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州書法集》是王清州先生十多年來書法藝術生涯的集中展現,由文物出版社于2025年1月正式出版。該書收錄了王清州先生的書法代表作品105件,全面呈現了其近年來在書法創作上的探索與成就。全書歷時半年精心編纂而成,不僅體現了王清州先生對書法藝術的執著追求,也展現了其在書法風格上的獨特個性與深厚造詣。《王清州書法集》不僅是一本展示其書法作品的集子,更是一次對王清州先生藝術生涯的回顧與總結。通過這本集子,讀者可以清晰地看到王清州先生在書法創作上的演變軌跡,感受到他在書法藝術上的不斷探索與創新。正如他在視頻中所表達的那樣,他希望通過自己的作品傳遞出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與對藝術的執著追求。
王清州作品在漢隸的基礎上融入了章草的變化,形成了恢宏大度、氣勢開闊、恣肆勁健的筆墨書風。他筆下的線條如錐畫沙、流云墜石般力透紙背,在“筆抓紙”間,似能隱約聽到毛筆緊貼白色宣紙的沙沙聲,給人以縱逸不羈之感,透露出磊落大方的蒼拙之氣。王清州的書法平和、恣肆、跌宕又不失率意天真,正所謂隨心隨性中不失法度,其筆性、心性在其作品中盡情展露。?
“執今之道,以御今之有道”取自王清州行書《道》作品。日本水墨藝術家松宮貴之認為王清州帛書版《道德經》的書像形式巧妙地融合了書像和章草隸書,以多樣的線條、用筆、結構、墨色來表現東方“謙”的思想,線條、用筆、結構、墨色的相互結合,取得了近乎完美的微妙平衡,不僅承襲傳統,在表現的豐富性上也打破了精神世界的枷鎖,從內到外傳遞了中國書法和中國文化的精粹。其以篆隸為宗,引入唐代以后的豐滿線條,將書法和文字的印象表現出來,是對新抽象表現的一次嘗試。?
隨著近五十年來考古界的發掘,越來越多的楚漢簡牘文物的出土,讓我們更加明了篆隸真草演進的線路,同時也為王羲之的書法面貌找到了來源,打破了王羲之的書法神話,也為今人更好的學習二王書法提供了豐富的給養。這些書法文物的發現對書法界的震動不亞于清代碑學運動。想必王清州也看到了一個新的書法運動即將發生。王清州以史觀書,以隸書為基點,上追秦漢,旁涉古草,幾種書體齊頭并進,相互促進。
《王清州書法集》精選了他近年來的書法作品90幅,有篆隸楷行草各體,自成風格,獨樹一幟。書寫內容以《弗言》,白居易《續座右銘》,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賀知章《詠柳》等古代詩詞、格言和對聯為主,每幅字都配有釋文。圖文并茂,雅俗共賞,適合藝術界同仁和書法藝術愛好者閱讀收藏。
(本文轉自文物社官微)
責任編輯:韓璐(EN05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