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茶友踏入茶室,滿懷期待啜下第一口,卻常常不自覺地脫口而出:“好苦啊!”甚至有人會疑惑:“難道所有茶都這么苦嗎?”
這時,遇到一位耐心的茶師至關重要。他們會溫柔解釋:這可能是“審評泡法”(為了評鑒刻意加濃),或者你嘗到的恰好是某款原料稍顯青澀的茶樣,更會引導你細品那“苦盡甘來”的微妙轉化。
怕就怕,新手遇上“老頑固”!一句“不苦不澀不是茶”的粗暴論斷,甚至帶著幾分奚落,足以澆滅小白探索茶世界的熱情。若因此誤以為“茶=苦”,許多人恐怕會敬而遠之。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茶葉中的苦澀味,揭開它的真相。
“不苦不澀不是茶”?只說對了一半!
這話有其道理:茶葉的核心內含物——茶多酚(主澀帶苦)和咖啡堿(主苦),確實自帶苦味基因。但茶葉絕非僅有它們!古語更精妙:“啜苦咽甘,茶也。” 這恰恰點明:好茶的關鍵在于“苦能化甘”。如果入口只有生硬苦澀,在口中盤桓不去,毫無回甘生津、鮮甜醇香之感,那這絕非好茶,甚至可能“不是茶”(指品質低劣)。
茶的苦澀,絕不應是純粹的味覺折磨。若你遇到“苦不堪言”的茶湯,問題往往出在三個環(huán)節(jié):原料、工藝或沖泡。
原料:有的茶天生“霸氣”
小白眼中“茶都差不多”,實則天差地別。以普洱茶區(qū)“老蔓娥”為例,其特色就是茶味濃強、霸氣十足——說白了,就是苦澀感相對較重。
難道有人專愛苦澀?這說法欠妥。如前所述,好茶的核心是“苦后回甘”。確實有資深茶客偏愛這種強烈沖擊,但前提是苦澀必須能迅速轉化為甘甜生津。一款茶若只留滿口澀麻,無人會真心喜愛。況且,這類苦澀濃強但轉化好的茶,往往陳化潛力佳,隨時間推移,苦澀漸褪,醇厚度提升。
當然,即使優(yōu)質的老蔓娥能回甘,對初嘗者而言,其苦澀仍是挑戰(zhàn)。因此,怕苦的小白,避開這類以“濃強”著稱的原料是明智的。一般來說(工藝相同),大葉種茶(如普洱、部分滇綠)內含物更豐富,其茶多酚、咖啡堿含量通常高于小葉種(如龍井、碧螺春),苦澀感也相對明顯。
工藝:失之毫厘,苦味千里
六大茶類中,綠茶和普洱生茶整體口感更易顯苦澀。其他茶類(如紅茶、烏龍、白茶)經過不同程度的氧化發(fā)酵,轉化了部分茶多酚和咖啡堿,口感相對溫和。
但同是綠茶,工藝不同,苦澀度也分高下:
- 殺青方式:蒸青綠茶(如日本玉露、煎茶)因高溫蒸汽快速鈍化酶活性,雖能極好保留葉綠素(湯色翠綠),但也保留了更多原始茶多酚和咖啡堿,苦澀感通常高于炒青綠茶(如龍井、碧螺春)。
- 殺青火候:炒青時若溫度過低或殺青不均,青草氣未除盡,茶葉易帶“青臭味”,并伴隨生澀感。溫度過高或干燥過度則易產生焦糊味,這種焦苦味與茶葉本身的苦澀疊加,會讓口感更顯粗劣刺激。
3. 沖泡:方法不對,好茶也變“苦藥”
沖泡是決定茶湯是否苦澀的關鍵一環(huán)!三大要素:水溫、投茶量、浸泡時間。
- 水溫:泡綠茶、細嫩紅茶等,85-90℃水溫最宜。滾燙的沸水(100℃)會猛烈激發(fā)茶多酚和咖啡堿,茶湯易苦澀。
- 投茶量(茶水比):這是普通人最易忽略的!原因有二:一是家中泡茶很少精確稱量(評茶才需要),隨手一抓往往過量;二是專業(yè)建議的茶水比(如普洱常建議7克茶配150ml水)對日常品飲可能過于濃烈,尤其對新手。
- 浸泡時間:長時間悶泡是苦澀的最大“元兇”之一!使用保溫杯、馬克杯直接悶泡,等于讓茶葉在熱水中持續(xù)“煎熬”,內含物(尤其苦澀物質)被過量浸出。即使用蓋碗或壺,出湯太慢也會加重苦澀。
想象一下:用馬克杯,按專業(yè)量投了普洱(7克)或綠茶(3克),注入剛燒開的沸水,然后泡著不管了… 這操作下,再好的茶,大概率也只剩濃苦了!
小白泡茶防苦指南:
- 怕苦首選:紅茶、烏龍茶(如鐵觀音、巖茶)、白茶(如白牡丹、壽眉),它們整體苦澀度較低,更易入口。
- 喝綠茶注意:務必控制水溫(85-90℃)、減少投茶量、縮短浸泡時間!試試“上投法”(先水后茶)或快出水。
- 通用法則:
- 辦公室馬克杯/保溫杯黨:少放茶葉!(鋪滿杯底薄薄一層即可)。水溫稍降(可稍晾再注水)。能茶水分離(如用飄逸杯)最好。
- 新手泡茶:少放茶葉、快出湯開始,根據口感逐步微調。記住“淡了可加量加時,濃了(苦了)難補救”。
茶之“苦”,是它深邃風味的起點,而非終點。“啜苦咽甘”才是茶的真諦與魅力所在。若一杯茶只余苦澀,毫無愉悅回響,請大膽質疑:是茶不好?還是泡法不對?別讓“不苦不澀不是茶”的誤解,阻礙你發(fā)現茶中萬千滋味的曼妙世界。從今天起,用對方法,輕松享受一杯不“苦大仇深”的好茶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