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即歷史,歷史即今天。
2025-06-19
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沒有答案,你想寫成什么樣子,想成什么樣子都可以,因為沒有可以分辨對錯的標準,準確來說是標準太少。
所以歷史誰都可以談,誰都可以表達。因為,沒有真相,沒有記錄。是不是互聯網時代就要好一些?能記錄的東西有很多,可以留存的設備也很好。但實際上,這是一個錯誤觀念,因為大家都這樣想,所以有很多都是可以修改的。
大家以這個為標準,那么如果標準被篡改了呢?就類似百度百科,寫的多了,就以為是真的了,大家還把這個當成一個正常,但實際上呢?
很多你記憶中的那些,是否還真的存在,你可以再試下!
你可以按照你自己的方式去理解歷史,包括名著,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視角,就如同董小姐這個事,有人吃的是學歷的瓜,有人吃的是手術的瓜,有人吃的是小三小四丈夫的瓜,自己也不差,媳婦被一次次搞懷孕,為什么不離婚呢?
B站上有一個博主,謝玄1991,他主要是在B站上講《大明王朝1566》,我最佩服的是他的視角,一般人談歷史,要么聚焦野史,要么陷入“忠奸論”。
他的視角是什么?剖析機器的運行機制。任何機器的運轉,核心是需要耗材。誰是耗材?如何管理耗材?這就是最大的學問。整個大明的運行機制是什么?漁夫與鸕鶿。鸕鶿還要感恩戴德,為什么?
一,漁夫定期投喂。二,漁夫設計了一系列的概念,如仁義、忠孝。
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視角去看待歷史與名著,沒有標準答案,只是學習越好的孩子越容易被標準答案束縛,平時行為很規范,思想也規范,腦子里一有胡思亂想就覺得自己是不可饒恕的,自己咋這么齷齪?
就比如有些人說《紅樓夢》之所以是禁書的原因是因為王熙鳳是魏忠賢,而賈寶玉之所以沒有大名,就是因為沒有大明!
作為作家或藝術家,是不該有道德的。眼里只有平鋪直敘,沒有對錯,沒有道德,沒有羞恥,那是你們俗人的事,也不需要被理解。
如果你真有豐富的精神世界,那就讓它變成真實可感的作品,去傳播、去售賣、去幫助他人……讓它成為你的語言,而不是執著于別人能否"懂"你的深度。等待理解,不過是廉價的安慰,即使有人懂了,又能怎樣?這種理解毫無意義,填不滿精神的荒蕪。真正值得做的,是用寫作、創作、繪畫、音樂、錄制、拍攝、表達等等你認為最適合你的方式,把內心世界解剖出來,然后把你的世界拋向這片喧囂的現實,讓它在碰撞中被感知、被銘記,成為你精神的烙印。藝術家,何必需要普通人的理解?
視角大于史實,很多電影的改編都在驗證著這個論點。孫悟空、哪吒、武大郎、東方不敗等等。
金庸都親自下場批判,他認為徐克壓根不懂武俠,原著里東方不敗是個配角,是個糟老頭,而徐克給改為了雌雄莫辨的妖嬈霸主。我們現在談的歷史,都是小說。那么,誰都可以加工。只要,你能自圓其說就行了。
這么說吧,再過500年,當時再牛的史學家寫2020年到2025年的歷史,若是拿給咱看看,也是胡說八道,離真實很遠很遠。同理今天再牛的史學家的論點,拿給當時的人看看?也是胡謅八扯。
今天即歷史,歷史即今天。
從人性的角度去推理,換位思考,學習歷史的核心出發點不是弄明白史實細節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對我們今天的生活有什么啟發?核心是成為一面鏡子,人在遇到什么問題的時候,會有什么樣的表現?
歷史一直在不斷的重演。
企業做大了,就是一個國家。誰繼承多少,誰來說了算,這都是搶出來的。到了李世民這個角色了,必須殺親哥才可以……
學歷史到底有什么意義?知道事物運轉的規律,先知先覺。
歷史上每一次衣冠南渡,都是風向標,王羲之老家是山東的,為什么他活動范圍在江浙滬?就是當年舉家南下了。
正文完:
今天是寫日記的第4132天
已看電影推薦:《記憶碎?》
臺詞:我們是誰,我們在做什么,我們生活下去的意義是什么,這一切都需要我們的記憶來告訴我們。我們的世界,是不是沒有了記憶就消失不見,我們是在為記憶而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