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各地政府傾力發展旅游業,推動了旅游市場的強勁復蘇。數據顯示,2024年,國內居民出游56.2億人次,同比增長14.8%;國內居民出游總花費5.8萬億元,同比增長17.1%。
每逢假日,高速堵車、景區堵人,出行人數率創新高,旅游消費儼然成為這兩年難得的消費熱點。
地方政府高度關注旅游業,無疑是為了發展本地經濟、改善財政狀況。盤活多年積累的基建家底,提高財政收入,都需要各路“財神爺”幫一把。
可是,人流如織、花錢如水的旅游經濟并沒有帶來想象中的“潑天富貴”。市場繁榮、供需兩旺的花好月圓之下,卻是實體企業“旺丁不旺財”的尷尬。
01
“潑天富貴”的紅利,花落誰家?
旅游行業的實體企業,無疑是旅游經濟的主體。企業利潤增加了,才能產生更多的稅收,創造更多的就業,吸引更多的投資。可是,旅游業復蘇強勁的“潑天富貴”,并不屬于這些實體企業。產業鏈上下游的大小企業,幾乎都是賺了流量虧了錢。
航空業就是典型的“旺丁不旺財”。2024年A股7家上市航司共實現營業收入5870.26億元,同比增長13.63%,實現凈利潤-36.25億元,明顯呈增收不增利的特征。三大航司的旅客周轉量均超過了2019年水平,卻還是巨虧。
旅游企業的日子也不好過。手握天山景區等大IP的西域旅游,2024年營業收入與上一年度基本持平,但是凈利潤8651萬元同比下降18.06%。“國字頭”的中國旅游集團中免2024年的業績表現更糟,營收同比下降16.36%,凈利潤同比下降36.5%。其他頭部旅游企業的經營情況也大同小異。A股32家上市旅游企業中,14家企業的營收同比增長,實現利潤同比增長的僅10家,可以用“慘淡”形容。
酒店業的日子也是過得苦哈哈。2024年,酒店業的頭部企業整體RevPAR(每間可供租出客房產生的平均實際營業收入)全年都在下降,業績表現全線下滑。中青旅控股全年營收同比增長3.34%,凈利潤同比下降17.29%。金陵飯店全年營收同比增長1.95%,但凈利潤僅同比降45.77%。2024年,希爾頓、萬豪、凱悅等國際酒店品牌在全球市場呈上漲趨勢,唯獨在大中華區的RevPAR出現下滑。
2024年的旅游市場紅紅火火,但是出行、住宿、景區運營等實體企業卻是“假復蘇”。唯有OTA平臺才是風景獨好的真復蘇,甚至用復蘇都不足以形容各大平臺的潑天富貴。
執行業牛耳的攜程集團,2024年全年實現凈營業收入53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9%,還算中規中矩的好。但是,凈利潤表現十分出彩。全年怒賺172億元,同比大幅增長72%?,創近五年最佳業績。
同程旅行的業績沒有攜程那么夸張,但也足夠好。2024年營收173.41億元,同比增長45.8%;凈利潤27.85億元,同比增長26.7%。
連途牛也實現了上市以來首次全年盈利。
顯然,旅游市場復蘇的經濟紅利,幾乎都流向了OTA平臺。尤其是攜程,稱之為中國最賺錢的企業也不為過。OTA平臺的超強盈利能力,是修煉了什么神功?
02
攜程的“一家卷一行”
攜程的毛利率從2022年起則一直保持在75%以上,2023年和2024年連續兩年更是破“8”。足以讓騰訊、阿里巴巴、字節跳動、拼多多、百度等一眾大廠心悅誠服。跨行業比較,更是超過了奢侈品行業。奢侈品頭部品牌LVMH在2024年的毛利率在67%左右,愛馬仕也只有73%左右。
攜程超強的盈利能力,源于其“一家卷一行”的市場統治力。
首先,攜程以行業先行者、老大哥的先發優勢,在行業中占有接近六成份額,市場壟斷優勢明顯。即便是三大航司這樣的巨無霸,對攜程也要禮讓幾分。
2024年航空市場客流回升至2019年水平,但是暑運旺季和國慶假期的經濟艙票價均有所回落,就有OTA平臺頻繁推出低價促銷活動的“倒逼因素”。
連三大航司都不得不看攜程的臉色,沒有獨立渠道的中小酒店業更沒有與平臺的博弈能力,喪失了自主定價權。
攜程這么多年建起的“鼠標+水泥”帝國,并非徒有虛名。其對中小商家的控制能力,恐怕電商平臺也自愧弗如。
比如,攜程按照“特牌、金牌、銀牌”等等級,給酒店分了三六九等。等級越高,在攜程的搜索、流量分配中越有優勢。但對應的,酒店必須承受巨大代價:一是傭金要比普通商家高出5%以上,二是必須在攜程獨家供給,不能再上其他平臺。
違反者,輕則限流,重則摘牌。這種方法,本是上是通過線上流量,變相捆綁線下實體商家,構建成攜程獨家的護城河。
早在幾年前,周末酒店就曾炮轟攜程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實施二選一,提到的正是攜程要求酒店下架其他平臺,否則摘牌、限流等處罰。
此外,攜程有一個秘密武器“調價助手”,其“智能化水平”高得匪夷所思,竟有店家和消費者不知情的情況下自動調價功能。
6月14日,有媒體曝光,貴陽市中華中路一家酒店就受到了攜程調價助手的影響,其負責人說,有幾名外地游客來到他們酒店,說是在攜程APP訂的房,顯示的價格是180元/房,而到了這家酒店,被告知價格是210元/房,游客需多付出30元的差價才能入住。這家酒店的負責人介紹,從今年4月份以來,這樣的情況多次發生,起因是攜程“調價助手”自動調低價格,并未通知酒店,導致雙方信息不對稱,給游客帶來不便。
這并不是個案。在網絡投訴平臺上,就大量中小酒店在投訴攜程通過“調價助手”單方面修改酒店價格。
更不可思議的是,這個“調價助手”不僅“請神容易送神難”,而且還能請走后又自動跑回來。比如媒體報道,今年3月以來有酒店要求攜程關閉“自動調價”功能,但提交多次都被駁回。
中小酒店與平臺的博弈中本,來就是弱勢方。平臺還不過癮,還不依不饒地上手段,“自動調價”直接把中小酒店降格成了“無視方”。不僅失去了自主定價權,連自由退出權也沒了。這是“霸總劇”里才有的劇情。
攜程的市場優勢地位轉化為商家不用不行的技術優勢,后者又成為其維護市場優勢地位的強大工具。這就是攜程強大的“市場統治力”
——不僅能占領市場,還能把控市場,全自動的壓價操作行云流水,
攜程以“全網最低價”實現了“一家卷一行”。
03
備受爭議的高傭金
正是如此強大的“市場統治力”,讓攜程賺得盆滿缽滿。“全網最低價”保證了攜程“全網最賺錢”。“最好的食材只需要最簡單的料理”,攜程遠超行業水平的盈利能力,卻是以最簡單的方式實現的,那就是高傭金。
據光大證券測算,攜程從酒店收取的傭金高達42.6元/間夜。 方正證券此前在研報中指出,2023年攜程來自華住/如家的傭金分別為2.48/1.29億元,較2019年分別增長了244%、42%。
另據媒體報道,攜程的抽傭在業內仍屬于高水平,如舒適型酒店中,抖音和飛豬都是8%;攜程舒適型以上酒店傭金為12%起,高線城市的高星酒店則是15%起,金牌商家為15%,特牌商家為20%。
其實,攜程的高傭金從來都不是秘密。央視、南方都市報等主流媒體都有過專門的報道。但是,攜程依然我行我素,走到哪兒收到哪兒。2018年,“華虹酒店管理”爆料,在攜程收購“去哪兒”后,已在客棧、民宿、公寓行業將傭金調至20%以上。
面對外界聲討,攜程的姿態放得很低,首席運營官孫茂華曾表示,“攜程做流量很辛苦,還有3萬多名員工要養活,一不小心可能就虧損了,希望酒店能夠理性看待傭金這個問題。存在即合理,攜程希望維持現有的傭金標準”。
可是,高達百分之七八十的毛利率、百分之三十的凈利率擺在那兒,好像也不沒那么“辛苦”,得多不小心才能“虧損”?
這樣的“存在”,真的“合理”嗎?
攜程的“王朝鼎盛”之下,有近憂,也有遠慮。
04
強有力的挑戰者,是攜程的“近憂”
高利潤是市場競爭的發令槍。市場挑戰者前赴后繼,是攜程的近憂。
早在2017年,飛豬入局定制旅游賽道時,就以2%~8%的“低傭金策略”對于攜程構成威脅。
當時有供應商表示,如果飛豬的傭金比例能維持在5%左右,許多供應商恐怕就要重新站隊了。這位供應商對飛豬寄予厚望的看法頗具代表性。
飛豬之外。更強勁的對手源源不斷地進場。
布局最深的當屬美團。2014年,美團正式成立酒旅事業群,整合酒店、門票等資源,初步形成“外賣高頻流量帶動酒旅低頻消費”的戰略雛形。十年磨一劍,到店酒旅已經成為美團的核心業務,是其重要的收入來源。2025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今年一季度,美團核心本地商業板塊(美團外賣、美團閃購、美團到店、美團酒旅等)實現收入643.24億元,同比增長17.8%。
創新度最高的是抖音。2023年,抖音將“酒店旅游”升級為與到店業務平行的部門,順勢把酒店和旅游產品搬進了直播間。還憑借其流量優勢,迅速提高了低端市場的占有率。
目前攜程面臨的最強有力的挑戰則是京東。2025年,京東重啟酒旅業務,以3倍薪資挖角OTA行業人才,主打“無捆綁機票”和酒店補貼,計劃獨立事業部運營。2025年6月18日,京東正式官宣進軍酒旅行業 會員商家最高可享三年0傭金,大有整頓行業的態勢,矛頭直指攜程。
京東最大的優勢是擅長“價格戰+輿論戰”,這是一套在外賣等市場演練嫻熟的組合拳。攜程的“獨家”“高傭金”,是道德攻勢的現成靶子。“巧合”的是,此前就有不少酒旅業內人士呼吁,東哥加入酒旅行業,降低傭金,讓商家也獲得利潤增長。大有“天下苦攜程久矣”的造勢之意。
資本市場反應迅速,據華爾街見聞6月19日的報道,同程旅行股價跌近6%,攜程跌超3%。
反觀攜程的現狀,高市場份額、高傭金、高利潤固然給攜程更多的競爭優勢,但是也造成了承平已久的惰性。攜程躺在“三高”的舒適區太久,有服務意識下降、口碑滑坡的跡象。
中國電子商會旗下消費服務保障平臺的數據顯示,2024年在線旅游相關投訴量高達83,019件,其中攜程以19,362件的投訴量位居榜首。瀏覽黑貓投訴平臺,攜程相關的投訴量已達到驚人的85722條。這些投訴涉及捆綁營銷、退款難、售后服務欠缺、亂收費、霸王條款、涉騙、虛假宣傳、價格問題等多種問題,反映了攜程的用戶體驗存在諸多的不足。
打破市場壟斷優勢的最佳方式,是激活市場競爭。吸引競爭火力的最強“磁石”,就是高利潤。攜程的“存在即合理”,在這些強有力的競爭者挑戰之下,能繼續“合理”嗎?
除了來競爭者挑戰的短期壓力,攜程“一家卷一行”的長期負作用也不容小覷。透支市場潛力的短期行為,有反噬的風險。
05
透支旅游業可持續發展潛力,
是攜程們的遠慮
在商言商,OTA平臺賺錢無可厚非,頭部平臺市場優勢地位創造的超額紅利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接受。
但是,竭澤而漁的利潤追求,有透支了行業發展潛力的風險。
這兩年,國內酒店、旅游等實體行業的日子都過的不容易。好不容易迎來文旅復蘇,卻馬上陷入到價格大戰之中。
商家競爭的你死我活,平臺坐收漁利,“通道費”“流量稅”賺到手麻。攜程一家的凈利潤,加起來比國內幾大酒店集團、上市旅行社的利潤綜合還要高。
產業上下游的伙伴苦苦掙扎,只有攜程一家躺賺,長久來看這也不是健康的市場現象。
攜程有超強的盈利能力,卻是高傭金創造高利潤的“一招鮮”。這意味著攜程要實現持續盈利,就要不斷逼迫酒店“卷低價”。這是不符合旅游行業發展規律的。
旅游行業最注重的是體驗,是典型的“性價比”行業。過度壓價,壓縮的不僅是酒店的利潤空間,也壓縮了服務水準的提升空間。
“性價比”的分母和分子同時縮小,并不是“性價比”的提高。極限壓價最終只會導向“便宜無好貨”的體驗感下降,促使消費者轉向其他娛樂方式的替代。比如露營、徒步等新的戶外休閑方式興起,正在成為傳統旅游休閑方式的競品。這些新的戶外休閑方式對傳統旅游配套設施的依賴度較低,對OTA平臺的依賴度更低。當年輕一代更多地從小紅書、B站上找自助攻略,而不是從OTA平臺購買服務,OTA平臺還有多大的商業價值?
平臺濫用“市場統治力”,不但會導致需求端客源流失,還會造成供給端則是結構失衡。還會導致供給端的結構性失衡。缺乏博弈能力的中小企業深受“全網最低價”之害,造成了酒店行業“強者恒強”的市場格局固化。長此以往將會造成中低端市場的供給不足。目前“卷價格”的巨大壓力已經導致酒店業的中端供給加速塌陷。
2024年全年,超過1000家中檔及以上酒店停業,接近95%為泛中檔酒店。如果繼續極端卷價格,那么壓力還會下沉至中低端、低端,最終只剩下付得起高傭金的高端酒店。這不是正常的市場淘汰,而是酒店業的生態崩潰。真到了這一步,OTA平臺的經營也難以為繼。
攜程作為行業龍頭,不能為了眼前的短期利益,犧牲整個行業的長期潛力。高傭金的單一盈利模式,是不可持續的。
結語:堅持“長期主義”才是正解
本質而言,OTA平臺通過高傭金追逐高利潤的短期行為與旅游行業格格不入。因為旅游業的發展高度依賴長期主義。優質的旅游景點、完善的基建、良好的服務意識,無一不是長期積累、沉淀的產物。旅游經濟也要在長期磨合中才會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
OTA平臺對自身的定位應該有清醒的邊界意識,線上的中介服務只是旅游產業中的一個部門。在線服務替代不了實體服務。沒有其他部門的實體企業提供的服務,OTA平臺有什么商業價值?又有什么利潤來源?
OTA平臺靠市場壟斷地位獨占產業的經濟紅利,是竭澤而漁的不智之舉。一味以壓價、高傭金的方式攫取壟斷利潤,不可持續。高得離譜的利潤,不是企業長期發展的好兆頭。
為了旅游經濟的長遠發展,也為了應對迫在眉睫的市場競爭,攜程應該放下短期利潤追求的執念,采取主動降低傭金等讓利措施,誠信服務消費者和合作商家。否則,當存在不再合理時,就會徹底不存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