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寒濕體質的人很多,濕氣沉積,積久而沉在腳,氣不通就引起腳氣。
《證治準繩》記載,雞鳴散能治濕腳氣。
其表現為足腿腫重無力,行動不便,或麻木冷痛,以及風濕流注,腳痛不可著地,下肢浮腫。
雞鳴散就是用來治療下肢的水濕、水腫。
水腫是為什么?氣道不通或是水路堵了,廢水排不出去,就留在組織比較松的腳部。
或是生寒了,寒濕所傷積久而沉在腳,見寒則血脈凝澀不通,引起腳氣。
臨床用雞鳴散治療寒濕水腫,療效非常高,往往一瀉即腫消。
這個病南方比北方多一些,因為南方濕重。
原方組成:檳榔15g、陳皮去白、木瓜各9g、吳茱萸、紫蘇葉各3g、桔梗、生姜和皮各5g。用量僅供參考。
服用方法:上為粗末,分作八服。隔宿用水三大碗,慢火煎,留一碗半,去滓;用水二碗,煎滓取一小碗,兩次以煎相和,安頓床頭,次日五更分二三服,只是冷服,冬月、略溫亦得,服了用餅餌壓下。如服不盡,留次日漸漸吃亦可。服此藥至天明,大便當下一碗許黑糞水,即是腎家感寒濕毒氣下來也。至早飯前后,痛住腫消,但只是放遲遲吃物,候藥力過。(看不懂?下方再解釋)
首先用檳榔為君,質重下達,行氣逐濕;
助以木瓜舒筋活絡,并能化濕;
吳茱萸原是溫胃散寒,與木瓜相配能治“腳氣入腹疼痛”;
蘇葉、桔梗宣通氣機,外散表邪,內開郁結
陳皮、生姜健脾理氣,生姜與吳茱萸溫化寒濕,降逆止嘔。
這幾味藥用作佐使,上、中、下三部的氣血都得到疏通。
三焦水道通利,水液得以正常運行,寒濕自然從下而出。
諸藥相合,祛濕化濁,溫化寒濕,行氣開壅。
人若長期處于寒濕的環境,很容易造成腫痛,痛得還很厲害,以雞鳴散作為主要的方子,根據癥狀加減效果不錯。
書中記載,雞鳴散必須在五更(夜里3一5點)時分,分三五次服用。
這個時候人的肚子已經排空了,藥力就可以專行。
而且這個時候天地的陽氣開始升發,陽氣就會越來越盛,這樣就可以讓陽藥得氣。
而且這個藥不能熱喝,如果冬天天涼稍微溫一下,但是絕對不能熱喝。
大家不要以為所有的藥都要溫著吃的,要看具體的用途。
這個方子冷服,其實就是先誘騙你。
因為寒和濕都是陰邪,同時這個藥的溫度也是涼的,讓你以為都是一家人,實際上里面都是溫熱藥。
先誘之而后攻之,一下子就把陰邪給治住了。
方子本身并不是很熱,但是攻下的力量很強,可以把寒濕之邪從大便排出。
有時候也會發點汗,但是主要是從大便排出。
具體怎么服用還是要聽大夫的,不一定規定必須在雞鳴的時間吃。
既然書中交代雞鳴時間服,必然有道理,所以要知其理
既信而又不迷信,才不致誤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