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三國那會兒,關羽可真是個風云人物。水淹七軍、威震華夏,打得曹魏名將于禁都投降了,那叫一個風光!可人一得意就容易忘形,關羽也不例外。他拿下襄陽之后,整個人都飄了,覺得天下沒人能跟他叫板。結果呢?荊州丟了,命也搭進去了。這事兒說起來,真不是東吳多厲害,而是關羽自己挖的坑太大。
一、謀士王甫的忠告:句句致命,句句被當耳旁風
關羽身邊其實藏著個明白人——王甫。這人官職不大,就是個隨軍司馬,但眼光毒得很。他一看關羽拿下襄陽后尾巴都快翹上天了,趕緊提了兩條關鍵建議: 第一,防著東吳呂蒙!王甫說:“呂蒙在陸口屯兵,天天惦記荊州呢!咱得沿江設烽火臺,不然人家打過來咱都不知道。” 第二,換掉潘濬!王甫直接點名:“潘濬這人小心眼又貪財,靠不住!讓管糧草的趙累頂替他,趙累忠心耿耿,絕對靠譜。”
這兩條建議,現在回頭看,簡直是神預言。可關羽呢?他大手一揮:“潘濬我熟得很,用不著換!”至于防東吳?他更不屑一顧:“江東鼠輩,借他們十個膽也不敢動荊州!”
二、關羽的致命軟肋:驕傲輕敵+不會管事
關羽這人吧,打仗確實猛,但管人真不行。留守荊州的糜芳和傅士仁,跟他矛盾深得很。為啥?關羽平時瞧不上他們,動不動就罵“廢物”,還放話說“回來再收拾你們”。這倆人心里憋著火,后來呂蒙一來,他們直接開城投降了——反正跟著關羽也沒好果子吃!
再說潘濬。王甫早說他不可靠,關羽偏不信。結果潘濬轉頭就投了孫權,還把荊州布防圖雙手奉上。而王甫推薦的趙累呢?直到關羽敗走麥城,他都死死護著主子,最后戰死。這對比,簡直打臉!
三、荊州咋丟的?全是低級錯誤
呂蒙偷襲荊州,玩的是“白衣渡江”:讓士兵扮成商人,偷偷過江。這么簡單的計策,為啥能成?就因為關羽根本沒設防!江邊連個烽火臺都沒有,東吳戰船開到眼皮底下,荊州守軍還蒙在鼓里。
更諷刺的是,關羽在前線打曹仁,后方空虛得很。糜芳、傅士仁一投降,潘濬再一叛變,荊州城防形同虛設。呂蒙幾乎是大搖大擺進了城。等關羽收到消息,黃花菜都涼了——公安、南郡全丟了,退路也被切斷了。
四、臨死才醒悟:世上哪有后悔藥
關羽敗退到麥城時,腸子都悔青了。他拉著王甫的手說:“悔不聽你的話啊!”可這時候說啥都晚了。呂蒙占了荊州,東吳大軍圍追堵截,關羽最后被擒殺。一代名將,落得身首異處。
要我說,關羽輸得真不冤。王甫兩條建議,但凡他聽進去一條:
- 用趙累守城,潘濬沒機會叛變;
- 沿江設烽火臺,呂蒙的船隊早被發現了。 荊州一穩,他就能回師救援,歷史可能全改寫。
五、猛將也得靠腦子
關羽的悲劇,說到底就四個字:驕兵必敗。他太信自己“天下無敵”,覺得謀士的話是小題大做;又看不起東吳,結果被“鼠輩”偷了家。再看王甫,雖然名氣比不上諸葛亮、法正,但他看人看事準得可怕。可惜啊,跟了關羽這么個老板,再有才華也白搭。
所以讀三國,別光看武將單挑多熱血。真正的勝負手,往往在那些被忽略的“小人物”嘴里——只是掌權者肯不肯聽罷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