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世界上,你最討厭的人是誰?
很長一段時間,我的答案都是:我自己。
有這個感想,是來自最近看的一部韓劇《未知的首爾》。
女主未知,因為一次重要的跑步比賽意外摔倒,錯失得獎機會,于是把自己關在房間里不肯出來,她說:“我徹底迷失方向了,我就像一團垃圾”。
姐姐未來,因為在職場遭受不公平對待,卻無力求助,甚至一度想走上不歸路。
男主失業在家,覺得自己是個失敗的人,落寞地問著女主: “如果最后我變得一無是處怎么辦?”
曾經的我,也像劇中的女主一樣,不停地用這些“失敗”的事情折磨自己。
比如我和我堂姐一起讀書,她長得很漂亮,成績又很好。
每一次考試成績下來,爸媽第一句話問的都是: “你堂姐考得怎樣?”
我的答案永遠是:“堂姐是年級第一名”。
于是爸媽連我的成績都不會看,只是淡淡地說:“你要多向堂姐學習”。
有一段時間,我感覺自己不管怎么努力,都只能襯托堂姐的優秀,而且也沒人在乎。
我只是白天鵝旁邊那只礙眼的丑小鴨。
因為自卑自己長得沒有堂姐好看,所以我不斷暴飲暴食,155cm的個子體重達到140斤,有一次體檢醫生跟我說“過度肥胖”。
我知道夏天全身肥肉的感覺很不好,也很討厭流汗的感覺,更厭惡別人叫我“肥妹”。
但當晚我吃得更多了,在睡前我甚至偷偷從冰箱里拿了一大桶冰淇淋,每吃下一口,都是對自己的厭惡。
我的成績也一落千丈,爸媽開始拜托堂姐幫我補習,每一次我都刻意擺爛,甚至偷偷把卷子撕爛,最后氣到堂姐說她討厭我,不想再幫我了。
當時我回她: “我也討厭我自己”。
而這句話就如同一個揮不去的鬼魅,一直跟隨了我很多年。
“我就是這么差勁,不管怎么做都不如別人?!?/p>
“我長得不好看,沒人會喜歡我的。”
“我沒有任何特長,什么都不會……”
《未知的首爾》編劇說:明明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在承受著怎樣的痛苦和苦難,但為什么我們總要用不會對人使用的嚴苛標準,逼迫自己討厭自己呢?
接觸心理學之后,我才發現,這可能是缺愛女孩的共性——
覺得“自己的價值是有條件的”。
在我的成長過程中,我一直是被比較著長大的。
我必須要 達到和堂姐一樣優秀的標準,我才是值得被愛、被接納、被重視的。
當達不到時,我的內心就會馬上出現一個嚴厲的判官,持續不斷地用父母、堂姐或者其他人,對待我的方式來對待自己。
這種無助和絕望導致了我走向自我攻擊的行為模式:暴飲暴食、不斷擺爛、持續貶低自己,
總想著“如果我提前把自己貶低到最低,那么別人再批評我的時候,也許就不會那么痛了?!?/p>
是心理學讓我清晰地意識到,所有自我苛責行為的底層,是長期缺愛的女孩,深深的、原始的恐懼——
“如果我不夠好,我就不會被愛,會被拋棄。”
也是心理學讓我知道,我已經不再是那個要一直和堂姐比較的的小孩,也不是只能靠冰淇淋和撕試卷表達憤怒的少女。
每當那個“你很差勁”的聲音響起,我學會了運用心理學中的方法去應對。
比如把它們給寫下來,試著和這些聲音聊聊天。
或者是換個角度,想象此刻那個嚴厲的批評的聲音罵的是我閨蜜,我會怎么安慰她,甚至我會學著說:“沒有人是完美的,你很好,你值得被善待?!?/p>
當我從心理學中收獲了這種全新的認知,我才終于知道:
一直以來我只記得對自己苛刻,對他人寬容,卻忘記了原來我自己才是最需要被溫柔以待的人。
我開始更多關注自己內心的感受和需求,學著無條件接納自己。
比如不再尋求父母或者他人對我的認可,而更多關注自己每天微小的努力和進步,哪怕今天只是按時起床,圓滿地完成一天的工作,準時下班,都感覺很開心。
我和自己的身材、樣貌和解了,每個人“生而不同”,我就是我。
內在的情緒逐漸消解后,我不再暴飲暴食,而是尊重身體的需求,慢慢的,我竟然開始瘦了下來。
我特別喜歡臺灣心理系作家邱妙津說的一句話:
“不要自憐,不要因外界掉淚,說一百次。我要創造屬于我的幸福,不再受到二十歲前的記憶、別人的感覺批評、外在的失敗傷害而影響我心靈的完整和自由,我要我的心靈隨時都強韌和浸潤飽滿。我是我心靈的主宰?!?/p>
可以說,接觸心理學,就像開啟了一個全新的上帝視角,讓我可以重塑自己的心靈,也因此,我逐漸愛上現在的自己。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在心理學的陪伴、理解下,看清自己、擁抱自己、發展出更好的自己。
這背后存在著很多客觀原因:
1、隨著國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精神領域的關注越來越多;
2、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為尋找心理學課程、心理咨詢提供了許多方便;
3、心理學正作為一種實用工具,幫助人們在現實中更好地獲取自己想要的東西。
同時,學好心理學,不僅助人助己,還能幫助我們開拓出一條靠譜的副業之路,長期產生“能力復利”。
如果你喜歡心理學,想通過心理學了解自己、改變自己、愛自己,又不知道如何入門,可以點擊以下小程序——
無論過去的遭遇如何痛苦,愿我們都有重啟人生的勇氣↓
零成本評估入門方式
↓適合想要利用心理學更好生活的你↓
↑點擊圖片,免費領取試聽課↑
而如果你有想要成為一名心理咨詢師的想法,需要注意的是:
我們通過調研心理咨詢市場發現,取消證書后,目前入行執業只靠單一的證書是行不通的(不管是現在的中科院考證,還是之前國家二三級證書)。
目前,心理行業的從業標準是:
1.接受長程系統培訓(有培訓證書);
2.有個案實操經驗,專業督導護航,具備真正勝任力。
所以,想要正式入行心理咨詢,參加一個 “系統理論+實操實習+專業督導+入駐平臺” 相結合的長程系統培訓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你想轉行做心理咨詢師,那你可以了解一下 壹心理的朝陽計劃——「心理咨詢師培養項目」
在這一版的朝陽計劃中,我們做了這些升級:
2.5年的進階式培養
700h+理論+實習
30次初始訪談 + 40次個案實習
25h個督 + 81h團督
100位+業內知名大咖導師
9份學習證明
點擊圖片,添加壹心理規劃師↓
還可免費領取以下福利:
① 專業顧問1V1職業規劃
②全套108頁《心理咨詢師入行手冊》
③ 1份心理咨詢師執業地圖▽
編輯:老啊嘛
圖源:韓劇《未知的首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