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視覺中國
加快建成支點,區域聯動為七大戰略“壓軸”。
從省內“金三角”協同發力,到省際城市圈攜手聯動,再到跨區域深度合作,荊楚大地勠力同心、奮楫前行。
漢襄宜“金三角”,這片以武漢、襄陽、宜昌為頂點,江漢平原為腹地合圍而成的黃金地帶,是湖北推動區域協同發展的主戰場。
2024年,湖北GDP突破6萬億元大關。其中,武漢GDP2.1萬億元,襄陽、宜昌同超6000億元,總量占比約為全省近六成,是湖北區域發展的強大引擎,能級高、貢獻大、潛力足。
近年來,武漢、襄陽、宜昌三地基礎設施互聯、科技創新協同、產業發展共進的態勢加速形成。
沿江高鐵武宜段啟動聯調聯試,襄荊高鐵進入靜態驗收,宜昌至興山高鐵加速推進……一條條鋼鐵大動脈,正將武漢、襄陽、宜昌緊密串聯,“金三角”1小時高鐵通勤圈加速成型,人流、物流、信息流高效流動。
產業協作與科創共興上,成果同樣亮眼。襄陽東津新區,武漢與襄陽共建的長飛光坊工業激光產業基地投產,兩地攜手為全省激光產業構筑新的產業版圖;宜昌借力武漢科教資源,推動“宜荊荊”磷化工、“荊襄宜十”綠色循環電池產業集群崛起……“金三角”協同發展內涵愈發豐富。
強化漢襄宜協同發展,路徑清晰、目標明確——
做強“三個中心”,打造全省高質量發展動力源。武漢,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推動武漢都市圈成為全國重要增長極;襄陽,打造中西部發展的區域性中心城市,輻射帶動襄十隨神城市群協同發展;宜昌,打造聯結長江中上游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引領帶動宜荊荊恩城市群共同發展。
聚焦“三個增長”,打造互動共進的“漢襄宜”金三角。要以“金三角”協同發展推動全省綠色增長、智慧增長、包容增長。推動流域共治,打造以長江黃金水道為核心的綠色高效集疏運體系。強化科創共興,加快建設漢襄宜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推進民生共享,打造漢襄宜半小時低空經濟圈、1小時高鐵圈、3小時高速圈,推進高頻服務事項“一網通辦、跨市通辦”。
構建“三個體系”,推動縣域城鄉融合發展。構建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體系、統籌縣鄉村三級的公共服務體系與共建共治共享治理體系,培育100個左右縣域特色產業集群,推動百強縣進位、千億縣擴容。
作為三大城市群“領頭雁”,武漢、襄陽、宜昌重任在肩!
武漢將推動科技共興、產業共鏈、交通共網、生態共治、服務共享,在“金三角”協同發展上當好龍頭。襄陽將加快提升產業層級、經濟量級、城市能級,建設名副其實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努力成為“金三角”的重要一極和關鍵支撐。宜昌將以新型工業化為牽引,推動城市能級、發展質效和城市競爭力、區域帶動力加快躍升,力爭全年GDP增速達7%以上。
漢襄宜“金三角”一體化協同發展,如強勁引擎驅動長江中游城市群闊步前行;縣域與鎮域經濟蓬勃發展、鄉村全面振興,筑牢湖北發展根基。
內部協同激活發展潛能,外部合作突破發展邊界。
作為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和中部地區崛起兩大區域發展戰略的交匯樞紐,湖北正將區位優勢轉化為協同動能,在全國發展大局中彰顯“支點擔當”。
“運河上的鄂湘贛”“軌道上的長江中游城市群”“科創鏈上的中三角”“產業鏈上的都市圈”……湖北著力做實長江中游三省、中部六省戰略合作機制,建設長江中游技術創新中心,同題共答、同心同向,整體提升中部發展水平。今年4月,鄂晉贛豫湘五省共同在漢成立中部地區國家高新區G100聯盟,建設光電子信息產業、新材料產業、智能傳感產業等5家特色產業協同創新中心,為中部崛起提供堅實科創支撐。
從省內“金三角”到全國“大棋盤”,湖北以區域協同繪就高質量發展圖景。深度對接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成渝及沿江省市,推動區域合作取得新進展。
提升區域協同力,挺起中部崛起堅實脊梁,湖北持續奮進,砥礪前行!
編輯丨胡馨月
編審丨劉定文
新浪微博|@支點財經
地址|湖北·武漢·楚天傳媒大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