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工程‘血栓’如何疏通?壓裂技術‘天花板’怎樣突破……”6月13日,從中國石油遼河油田興隆臺采油廠了解到,日前該廠開展了一場聚焦穩產增效的“技術急診”座談會。
據了解,一直以來該廠堅持以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為“雙引擎”,鼓勵員工圍繞穩產增效工作打破思維定式,大膽探索實踐,在關鍵技術攻關、躺井治理、地面工程等多維度持續推進思維碰撞,在智慧與經驗的中迸發“創新火花”。
在地面工程推進上,針對雙229塊CCUS循環注入站兩項分離器氣液分離不徹底的問題,油田管理部用多媒體展示了下步工藝改進“路線圖”。在關鍵技術“破束提升”方面,工藝研究所針對能量補充不及時制約壓后穩產問題,分享了加強壓前儲層培育、延長壓裂穩產時間等思路,在技術上在保證改造效果的同時,同步開展補能措施,并借鑒國內其他油田先進的壓驅理念,將“壓驅+壓裂”深度融合,解決低滲儲層注不進采不出的難題。
此外,在躺井治理方面下足細功夫,油田管理部堅持落實“問題精準處置、原因精確查找、作業精密組織”三精管理機制,有效提高躺井恢復速度,促進治理質量和效率提升。目前,實施碰泵、沖泵、吊洗措施191井次,預防躺井9井次,前5個月累計減少躺井占產431噸。
據悉,此次座談會不僅是技術研討,更是一場管理革命。為深入推進地質工程一體化,該廠要求建立地質技術人員必須掌握工程技術“密碼本”,工程技術人員則要讀懂油藏“心電圖”。正如相關專家形象的比喻:“地下油藏像流動的交響樂,只有地質與工程同頻共振,才能奏出高產樂章”。
在基層減負上,針對生產運行效率不高的頑疾,該廠開通“綠色通道”——油田管理部承諾及時響應基層需求,暢通溝通協作渠道。特別是在地面系統建設上,找準合規“平衡術”,提升執行效率,推動各項工作舉措盡快落地見效。
當夜幕降臨,50余條思路和對策“新鮮出爐”,更催生出多支跨部門攻堅團隊。正如一位青年技術骨干在朋友圈所寫:“今天的會議室,像高壓注水井,把所有人的智慧壓進地層,未來定會涌出效益油流!”
(曹艷 姚廣 孫浩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