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共:2116字
預計閱讀時間: 6分鐘
聽力正常的父母會生出耳聾孩子嗎?
兩個聽力完全正常的父母,會生出一個聽不見聲音的孩子嗎?答案是:會。這聽起來似乎不可思議,但在現實生活中,這種情況并不罕見。據統計,我國每年約有3萬多名新生兒患有先天性耳聾,而其中超過70%的患兒父母聽力都是正常的。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因就藏在我們身體里的“耳聾基因”中。
01
耳聾的原因
醫學研究表明,大約60%的先天性耳聾是由遺傳因素引起的。也就是說,孩子的耳朵“天生不靈光”,很大可能是因為他們從父母那里繼承了某些“有問題”的基因。
02
父母都正常,怎么會有“耳聾寶寶”呢?
這就涉及到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大家知道,我們的每一對基因,一個來自爸爸,一個來自媽媽。如果父母雙方恰好都攜帶同一個耳聾基因的“隱性突變”,那么他們自己因為還有一個“好基因”并不會導致耳聾,但他們的孩子卻有可能因同時繼承了兩個“壞基因”,發生‘’基因撞車”而導致耳聾。一對聽力正常但攜帶常染色體隱性突變基因的父母,孩子有25%概率成為聽障患者,50%概率為聽力正常的基因突變攜帶者,25%概率為正常孩子。
目前和耳聾相關的基因有近200種,盡管它們的遺傳方式復雜多樣,包括: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常染色體隱性遺傳、X-性連鎖、線粒體遺傳等,但約80%基因的都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由此可推算,聽力正常但為攜帶者的父母生出耳聾寶寶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03
揭秘常見的四大“基因黑手”
那么,常見的耳聾基因有哪些呢?耳聾可由多種基因突變引起,在我國70%的非綜合性耳聾是由GJB2 、GJB3、SLC26A4和藥物性耳聾基因4種基因引起:
1. GJB2基因:先天性耳聾的“頭號元兇”:
這是中國最常見的致聾基因,位于第13號染色體,編碼耳蝸縫隙連接蛋白,基因突變會導致內耳鉀離子循環障礙。GJB2基因在耳聾患者中致病基因攜帶率21%;正常人群致病基因攜帶率2%~3%。
其遺傳方式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當GJB2發生純合突變或復合雜合突變時,孩子可表現為先天性耳聾;對聽力正常的父母,雙方哪怕只各自攜帶一個有問題的GJB2基因,他們的孩子也有1/4概率患上耳聾。
這類耳聾,臨床表現變異性大,可由輕度到極重度,但多數為重度和極重度,目前只能通過人工耳蝸植入或佩戴助聽器來助聽。
2.SLC26A4基因:一巴掌致聾的“玻璃耳朵”
這個基因位于7號染色體上,編碼一種離子通道蛋白,該蛋白突變常引起“大前庭導水管綜合癥”,導致先天性或遲發性耳聾,約14.5%耳聾患者,2%正常人群攜帶該基因。
其遺傳方式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攜帶該基因突變的孩子出生時聽力可能正常,但頭部外傷、劇烈咳嗽甚至一巴掌都可能引發遲發性耳聾。這類患兒的聽覺系統脆弱如玻璃,需終身避免劇烈運動和頭部撞擊。
3. 線粒體12S rRNA基因:一針致聾的“藥物雷區”
該基因突變者對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如慶大霉素)極度敏感,用藥后可能瞬間失聰。由于線粒體DNA僅由母親遺傳,若母親攜帶此突變,所有子女均會繼承風險,堪稱“母系遺傳的定時炸彈”。
4. GJB3基因:青少年期聽力衰退的“潛伏者”
攜帶該基因突變者可能在青壯年時期逐漸喪失高頻聽力,如同收音機調頻失靈,先失去鳥鳴聲,再聽不清人聲。其遺傳方式復雜,可與GJB2形成“雙基因致聾”組合拳。
04
耳聾可以預防嗎?當然可以!
既然耳聾與基因有關,那我們就不能坐以待斃。現在,有一種非常有效的手段可以幫助我們提前發現風險,那就是:耳聾基因篩查!
通過簡單的血液檢測,就可以知道自己是否攜帶耳聾相關基因的突變。尤其是準備要孩子的夫妻,做一次耳聾基因篩查非常重要。通過血液檢測GJB2、SLC26A4等高頻突變位點,提前預判風險。
如果夫妻雙方都攜帶相同的耳聾基因突變,那么他們生育耳聾孩子的風險將大大增加。這時候,醫生可以通過遺傳咨詢、產前診斷甚至輔助生殖技術(如試管嬰兒+胚胎植入前遺傳學檢測),幫助他們生出一個健康聰明的寶寶。
此外,下面的措施也將有利于耳聾的預防:1.孕期病毒防控:風疹、巨細胞病毒感染可導致胎兒耳聾,孕早期需接種疫苗并避免接觸患者;2.用藥安全紅線:孕期禁用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利尿劑等耳毒性藥物,用藥前務必咨詢醫生。
05
新生兒:早發現,早干預,改變一生
對于已經出生的寶寶來說,新生兒耳聾基因篩查同樣重要。目前全國范圍內都在推廣“新生兒聽力篩查+耳聾基因聯合篩查”的模式,可以在孩子出生后第一時間發現問題。僅僅只做常規聽力篩查,可能會漏診遲發性耳聾,耳聾基因聯合篩查可大大提高對遲發性聾兒的早期發現。除此之外,基因篩查還可提前發現藥物敏感性突變,有效預防藥物性耳聾的發生。
早期發現、早期干預(如佩戴助聽器、人工耳蝸植入、語言康復訓練等),能讓很多耳聾孩子像正常孩子一樣說話、上學、融入社會。
06
用科學打破“命運盲盒”
聽力正常的父母也可能生出耳聾孩子,但這并不是命運的捉弄,而是基因的密碼在悄悄作祟。通過基因檢測、孕期管理和新生兒篩查,我們可以將風險轉化為可預防的挑戰。正如一位遺傳學專家所說:“了解基因,不是為了恐懼,而是為了在生命的起點,為孩子推開一扇更明亮的窗。”
來源:楚雄州人民醫院
告訴小伙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