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書法,因推行“館閣體”,時常給人淺薄、庸俗之感,臨學者偏少,遠不及魏晉、唐宋風靡,更有甚者,批判“清書”破壞古法,俗不可言,上述言論,確有一定道理,但也有偏激之處。
“館閣體”的確平整,點畫勻和,字體端莊,活力和動感較弱,可這不代表,全部研究“館閣體”的學者,水平淺薄,況且它是“官方書體”,科考學子均要練習,啟功也曾言,把“館閣體”練好,也是一種本事。
而且清代諸多高手,在“館閣體”基礎之上,深入鉆研古法,無半分弊病,比如雍正欽點的“探花郎”張若靄,藝壓群芳,字字醇厚,值得世人尊崇。
張若靄,字晴嵐,安徽桐城人,出身名門望族,祖父張英曾任文華殿大學士,父親張廷玉,則3朝為官,乃是清朝唯一一位配享太廟的漢臣。
優越的家境條件,濃厚的文藝熏陶,使其根基扎實,修養深厚,自幼博覽群書,鑒賞書法,眼界開闊,哪怕為了科考,去學“館閣體”,也毫不沉溺其中,依然堅守古法,推崇虛和、清雅的晉唐氣息。
同時20歲殿試,贏得雍正賞識,欽點為“探花郎”,其父擔心寒門學子,沒有出人頭地的機會,特請雍正,將其名詞下降,雖然排名被調,可雍正依舊欣賞他的才華,封為“貼身秘書”。
因其書法精妙,雍正也時常命其代筆,或者抄寫經典,清宮里面秘藏著一幅,張若靄抄寫的巨幅經書,雍正、乾隆等人看后,癡迷不已,睡覺也置于枕邊,隨時欣賞,堪為“國之瑰寶”
此帖就是《臨文征明藥師經》,奉帝王之命而作,耗盡畢生心血,原是文征明抄寫的經書,張若靄加以臨摹,全卷千余字,單字不足1厘米,起筆多露鋒輕入,行筆轉為中鋒,線條圓勁而遒實,字體疏朗似珠串,氣息頗為清雅。
這幅《臨文征明藥師經》乃是罕見墨跡,筆畫清晰,墨色潤麗,極具生動、靈活之美,可時常臨摹,學習楷書筆法,夯實基礎,煉化控筆,兼得中華的古雅、醇和之氣,利于日后臨摹古帖。
而今,我們對張若靄《臨文征明藥師經》,進行1:1超高清復刻,采用博物館級別,12色微噴復刻工藝,與原作毫無二致,此品乃是手工經折裝,裝裱精細,采用翻折設計,便于臨摹和查找。
全卷加入現代字注釋,幫助初學者識讀,此帖極為高清,市面罕見,獨此一家,見此品如見原作,除了此品,張若靄還有一幅《臨王谷詳金剛經》,亦是精妙非凡,可搭配,共同臨摹,若您喜歡可以點擊下方商品鏈接一觀。
作品為我店獨家版權,侵權抄襲者必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