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來,地王狂潮,似乎又重新出現在人們面前。
2025年,似乎來得更加堅決。
6月19日,上海的土拍現場火藥味彌漫。楊浦新的單價地王出現,即本輪最熱的楊浦區C090101單元01C5-02地塊,最終經過95輪競價,由保利以35億元競得,溢價率達到30.79%。
樓面價95530元/平方米,超越保利外灘序88項目的88462元/平方米最高地價。
3月25日,杭州土地拍賣聚焦在濱江區西興單元的一宗宅地上。經過72輪競價,濱江集團以52.03億元將其收入囊中。
77409元/平方米的樓面價,溢價率高達69.86%。
刷新杭州地王紀錄。
這座被“科技六小龍”催化的城市,地價漲幅已超過其GDP增速,成為資本眼中“中國硅谷的房地產版圖”。
3月27日,成都金融城地塊吸引了成都交子金融、仁和、華發、錦江統建&金茂、華潤置地、中海、建發、中旅、招商蛇口共10家競買人參與競爭,最終建發競得。
樓面價41200元/㎡,溢價率106%。
刷新了成都宅地單價新高!
成都正用“地王”向世界宣告:西部核心區的資產價值,可與京滬比肩。
地王頻現的背后,是開發商在政策與市場的夾縫中,用真金白銀押注未來。房企爭奪的并非土地,而是稀缺的定價權。一方面是新出的地塊本身帶有板塊稀缺性,一方面房企希望在戰略板塊進行補倉。
邏輯簡單粗暴:“寧可高價買活路,絕不低價等死”。
本質上是開發商在賭,賭“政策放水+通脹預期”后的資產重估。這樣的預期,也并非是賭徒的幻想,如今我們正面臨一個經濟奇點。
疫情以來,我們貿易順差積累大約有1萬億美元,按照計劃應該回來擴大生產。但因中美摩擦與國內投資回報率低迷,大量滯留香港或美國。
這筆“躺平資金”像是一頭困獸,既畏懼地緣風險,又垂涎人民幣資產的潛在升值空間。若中美關系緩和,回流資金規模可達6萬億。
相當于2024年全國土地出讓金(3.7萬億元)的1.6倍。房企的補倉拿地,實則是提前布局資本洪流沖擊,兩頭押注的選擇。一旦資金回流,核心城市不動產將成為最大蓄水池。
開發商的“既要又要”,看似割裂,卻是當下最理智的選擇。
若中美摩擦升級,臺灣牌又會上牌桌,地王項目可能淪為“炮灰資產”。若關系緩和,資本回流又會刺激資產。這種不確定性迫使開發商采取“分裂式生存”:一邊囤積核心地塊等待升值,一邊加速銷售回款抵御流動性危機。
中國經濟,正好卡在轉型的十字路口。
你又會押注誰?
大號談地產,小號談經濟,防止失聯
加入星球,每篇都可以看到不一樣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