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以中國青年報發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9月30日為止,我國登記在冊的幼兒教育服務機構多達34萬家。但根據中國消費者協會公布數據,僅2024年早教培訓類投訴量超7萬件,已是服務類投訴的前三名。到底發生了什么?
劉姐的女兒剛2歲,但已經上了一年多的早教班了。剛開始在兩家機構學舞蹈、繪畫,現在又看到蒙氏教育,趕緊給娃報上了。結果,沒幾天,她發現,早教機構關門了!
剛交了六七千塊錢啊!才上了兩節課,這下全都泡湯了。劉姐說,每次給女兒選早教班,她都是深入了解,做ppt分析,就怕最后交了錢娃不想去。
結果,沒想到,還是碰到了這樣的情況!
和劉姐情況一樣的是王姐,她原來也給兒子報了早教班,還需要大人陪同,結果,上了幾節課,娃就不想去了。因為老師講的太多,娃不感興趣。
都說早期教育重要,但有些早教機構,真的不能隨便報!一位做了8年早教中心的老師坦言,有些早教機構,不光浪費錢,還耽誤孩子,真不建議家長報!
第一種:“只托不管”
看過一則欣慰,一名女教師怒扇女童數次耳光、掐脖子等視頻被發布到網上,涉事機構被勒令停業,該名教師也被刑拘。
而執法部門在該片區調查發現,附近多家早教機構并沒有取得相關資質,包括稅務證、消防證等,許多教師沒有職業資格證書。
此后,國內多個城市紛紛曝出相似機構,它們打著“早教”的幌子,因不具備相關的教育能力,也不懂得智力開發、習慣培養等育兒相關技能。
只是相當于,為沒有時間或不懂得教養孩子的父母們,“托管”孩子罷了。
第二種:集體教學,沒有個性化內容
一歲、二歲、三歲,不管多大的孩子,都放在一個教室學習,這種機構采取集體教學的方式,就是為了節省教師資源。
但從兒童發展角度來講,不同年齡的孩子,所需要的早教方式是不同的。這樣的教學模式,很難保證真的對孩子有什么幫助。
第三種:販賣焦慮、超前教育
工商數據顯示,僅2024年1月至9月,全國新增此早教服務類機構約1.9萬家。因此,為了在激烈競爭中拉攏生源,諸如讓2歲的孩子被1年級的古詩、3歲孩子背圓周率等課程,更是屢見不鮮。
這些課程已經屬于“超前教育”范疇,要么給孩子帶來極大的學習壓力,產生厭學心理;要么到了小學階段,開始真正學習這些內容時,表現出不認真、不專心學習的狀態。
一旦養成這種學習習慣,對孩子的負面影響不可估量。
所以,在給孩子選擇早教班時,家長一定要擦亮眼睛。有8年早教機構從業經驗的老師給家長們三個建議,幫助你挑選到合適的早教機構。
首先,從孩子的成長情況與喜好考慮。
創建第一所幼兒園的“幼教之父”福祿培爾說過:“只有與孩子的成長狀況相匹配的教育才能利于成長?!?/p>
也就是說,家長們為孩子挑選早教機構時,首先要了解他的成長發育狀況,包括智力、身體、語言能力等,進行綜合評判。
其次,不同的年齡對早教有不同的要求。
幼兒教育家瑪利婭·蒙臺梭利在《蒙臺梭利的教育》、《吸收性心智》等多本著作中提到,0至6歲是孩子發育的關鍵期,不同階段有著不同的引導方式。
0至6個月是孩子感官及感知能力發育的重要階段,應安排音樂、觸摸等活動。而到了6至12個月,則需要進行抓握、精細運動的訓練,包括引導孩子抓握物品、撿豆子等。
之后,隨著孩子年齡增長、能力不斷完善,開始加入針對性的游戲扮演以提升他的情感、社會性發育,還有一些藝術創作等刺激孩子的想象力。
Tips:考察早教機構時,可以重點了解下,看看他們的分班制和課程安排。
最后,雄厚的師資力量。
以《幼兒園管理條例》規定,對0至3歲的孩子進行早教服務的機構,老師與孩子的比例不能低于1:3,同時老師必須具備幼兒教師資格證或中級育嬰師證,不僅要進行崗前與定期培訓,還要進行法制、心理方面的不定期培訓。
家長們為孩子挑選早教機構時,記得查看機構的營業執照、教師相關職業資格證、培訓記錄等。如果教師人數不夠、師資力量不行,就可以再考慮一下了。
枕邊育兒寄語:
艾媒咨詢公布數據顯示,僅2024年就有66.05%的家長經歷早教機構倒閉,維權追討費用。所以,在給娃報早教班時,盡量按課時、季度繳費,別一下子大幾萬出去了,結果機構倒閉了,就真的很發愁了!您給孩子報過早教班嗎?有什么經驗可以分享嗎?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