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大概需要8分鐘
體制內單身男女,已經不相親了
文/春風十里
來源:十點讀書會(ID:sdclass)
體制的深海里,“單身危機”正在蔓延開來。
因為“體制”二字,體制人的優(yōu)秀和素養(yǎng)似乎無需驗證和質疑,便成了相親市場得以青睞的對象;也因為體制,單身群體似乎擁有了一定優(yōu)越感和主動權,因而拒絕向下兼容。
“體制內”成了一把雙刃劍,它既是相親市場最受歡迎的一個標簽,也正在成為一個枷鎖,將適婚男女困在相親局里。
01
“鐵飯碗”,
婚姻的“金鐘罩”?
傳統(tǒng)的視角里,選擇進入體制內,似乎意味著進入了可以抵御風險的金鐘罩,在旁觀者看來,它不僅保障了體制人的經濟獨立,還穩(wěn)定了體制群體一生的幸福。
尤其疫情三年,很多人的命運就此改變,很多人的人生方向也被迫調整。
所以疫情過后,無論是應屆畢業(yè)生,還是職場中人,都一頭扎進了考公、考編的大潮里。
因為比起一夜暴富的虛幻,穩(wěn)定,似乎變得更加現實。
然而上岸的人并不知道,“編制”二字,可以將他們編進人人羨慕的機關企事業(yè)單位,但難以保證將他們編進幸福的婚姻城堡。
根據民政部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結婚登記對數僅為610.6萬對,創(chuàng)1980年來新低。其中,龐大的大齡單身女性隊伍,越來越引人關注。
這一群體,不僅接受過良好的高等教育,更鑲著公務員、教師、醫(yī)生等“體制內”的金邊。
某相親平臺曾顯示,公務員是女性相親首選,占比高達41.8%。
事實上,像北上廣深的公務員,月薪在6000-8000之間,體制內工資并不算高,但在相親市場上之所以受歡迎,是“權力+資源+體面”的工作可以帶來持續(xù)性的穩(wěn)定。
當然,和其它行業(yè)一樣,“體制內”也存在一定的鄙視鏈,即公務員>事業(yè)編>教師>醫(yī)生>國企……
據報道,央部委公務員相親平臺配對成功率高達92%,甚至被稱為“婚戀界的黃金單身漢”;政法系統(tǒng)公務員婚戀受歡迎指數達4.8/5分;更有人覺得,掌控財政、稅務的公務員是“隱形富豪”,嫁公務員就要嫁稅務財政的。
有相親角的女生在接受采訪時說:“我是財政局的,總不能找個社區(qū)的吧!”
盡管在體制內存在“高低”之分,但于外界,仍有一定的吸引力。
“體制人”也正是因為知道“體制”的價值,所以在相親市場上,無論是公務員、老師,還是醫(yī)生,都有自己的婚姻維度與梯度,不肯輕易走進一段自降身價的婚姻里。
某985高校教授預言:“10年后,體制內單身率或突破60%,但這未必是悲劇——當婚姻不再是人生必選項,體制的‘穩(wěn)定’恰恰給了單身者說不的底氣。”
特別對于體制內女性而言,體制內不僅代表著她們有更好的婚姻選擇權,某種程度上,更成了她們能夠從容探索世界的支點。
如果兩者不可兼得,她們寧可放棄前者,而孤注一擲地選擇后者。
02
單身遇見“鐵飯碗”
李可(化名)是家里的獨女,從武漢大學畢業(yè)后,在父母的規(guī)勸下,也是在大城市生存難的現實考驗下,李可考回了家鄉(xiāng),一個坐落在山西的5線小城。
成為一名中學在編教師后,因為名校的加持,李可在同期進入體制的小伙伴中,是一個頭頂光環(huán)的存在。
按照自己的人生規(guī)劃,李可打算27歲結婚,30歲生孩子。
可事實是,28歲的她,尚未找到另一半。
傳統(tǒng)婚姻視角來看,擁有兩個月假期,端著月入至少5000的“鐵飯碗”女教師,在那個經濟水平并不高的小城,是婚戀市場的“頂配”。
然而兩點一線的生活軌跡里,李可接觸到的異性,不是班級里的男學生,就是學校里屈指可數的男教師。
甚至為了讓李可未來有更好的選擇,父母在李可回到老家后,就為愛女置辦好了車房。
在父母的認知里,李可具備了優(yōu)質女的全部條件,一定會嫁到一個如意郎君,有更幸福的婚姻生活。
然而李可所在的重點中學,男女教師比例嚴重失衡,80%都是女教師,少數和自己條件相當的單身男教師已被“內部消化”,而被剩下的男生,比起像李可一樣的優(yōu)秀女生,又有著一定的落差。
體制外的男生呢?
有錢的看不起李可的固定工資,有勢的自帶優(yōu)越感,盛氣凌人,而那些經濟條件和女兒差不多的,因為學歷、眼界、認知與李可存在錯位,也難以達成精神上的共鳴。
父親很疑惑,站在男性的認知里,女兒長相清秀,1.65的身高,學歷、工作、家世,在小城里都是上乘,這對于一個適婚男性來說,是最好的伴侶。
自己當初選擇李可的媽媽,除了喜歡李可媽媽的性格,另外就是李可媽媽公務員的身份,讓他深信對方的人品和能力。
可女兒的相親經歷,顛覆了他的認知。
有一次父親的朋友給李可介紹一個開奶茶連鎖店的富二代,男生剛加上微信就要李可發(fā)照片,問身高,甚至直言:“老師都是拿死工資的”。
李可很生氣,懟了回去:“死工資活工資都是自己掙的,無法像你一樣手心朝上,過著卑微的日子”!
隨后,李可拉黑了富二代,并告訴父親,以后這種三觀不正的男生,自己不會再見。
社會學學者翟學偉曾表達過一個觀點:“體制內的聯(lián)姻,可以看作是一種‘門當戶對’:兩個人條件差不多,環(huán)境差不多,生活節(jié)奏和習慣也都差不多,在有限的圈子里剛好認識了對方,這就是緣分。”
可這樣“差不多”的條件,在如今的體制內,已成為了一種奢求。
因為回到小城的,大多數是和李可一樣優(yōu)秀的女孩子,而旗鼓相當的男生,因為野心和抱負,幾乎都去了大城市闖蕩,最終留在小城的優(yōu)質男鳳毛麟角。
《小巷人家》里,當得知莊筱婷和林棟哲戀愛時,莊父莊母并不完全贊同,在他們看來,自小調皮搗蛋的林棟哲配不上女兒筱婷,但莊圖南是這樣分析的:
兩個人從小一起長大,知根知底,互相陪伴的日子里,兩人默契地達成了有矛盾可以互相商量的共識,最重要的一點是,筱婷學校好,學歷高,離開校園以后,很難再找到學歷相當的對象。
這番話說動了本有些猶豫的黃玲和莊超英,仔細想來,林棟哲長相俊朗,原生家庭氛圍好,又是名牌大學的畢業(yè)生,這樣合適的伴侶,不必說在小城,就是在大城市也寥寥無幾。
至于兒時種種“出格”言行,在這些光芒的掩蓋下,在時間的沖蝕下,已逐漸虛化。
而現在的李可,很像《小巷人家》里的莊筱婷,但她卻難以尋覓到屬于自己的“林棟哲”。
李可告訴父親,自己不是不愿嫁,只是不想錯嫁,她也并不要求男方一定要非富即貴,但至少兩人在精神上有共鳴之處。
然而,要達成三觀相合的條件,良好的家教,較高的學識素養(yǎng),無形中就對擇偶形成了一種隱形要求。
所以在小城,端著“鐵飯碗”的“李可們”,相繼陷入了相親的困局。
但有人選擇下嫁,有人寧可單著也不肯屈就,還有人,則選擇了逃離。
03
逃離體制
亞楠從陜西師范大學研究生畢業(yè)后,考進了西部一座邊陲小鎮(zhèn)的政府單位。
7年后,亞楠從人事部離職,也離開了那座曾給予她溫暖的小鎮(zhèn)。
那是2023年,亞楠35歲,單位進來了一批剛剛大學畢業(yè)的新人,這批英姿勃發(fā)的新人,讓亞楠的年齡焦慮愈發(fā)嚴重。
當初和自己入職的同齡人相繼步入婚姻,他們探討的孩子和家庭,亞楠插不上話;而剛剛走出大學校園的畢業(yè)生,和自己又存在一定的代溝。
和自己有交集的人越來越少,亞楠的社交圈也越縮越窄。
有一次,經朋友介紹,亞楠認識了檢察院的吳明,吳明覺得亞楠很溫柔,兩人相處得很愉快。
但兩個月后,男生突然失聯(lián)。
失聯(lián)一周后,不明所以的亞楠帶著一絲怨憤,找到了那個中間人朋友。
朋友帶回的消息是,吳明的母親私下打聽了亞楠的情況,覺得亞楠事業(yè)心太重,未來顧不上家里,也擔心女方能力太強,自己兒子壓不住。
《三聯(lián)生活周刊》曾發(fā)過一篇名為“為什么體制內女性找對象越來越難?”的文章。
文章里提到:“城里女性找對象難往往是因為條件太高(婚戀網站VIP付費找對象的都是大齡優(yōu)質女青年,占了8成),這未必是她們自己‘太挑’,有時也是‘男強女弱’的婚配觀念,使得許多男人擔心自己‘鎮(zhèn)不住’”。
兩性關系里,“男高女低”的關系梯度,一直是婚姻的主流形式。
但隨著“她意識”的覺醒,“她能力”的強化,男女關系的天枰開始由原來的男性主導,漸漸向女性一方傾斜,可受制于地域和觀念限制的小鎮(zhèn),尚未完全接受婚內權力關系的轉換。
這場無疾而終的戀愛,某種程度上,就是能量未能守恒下的寫照。
亞楠很失落,痛苦過后,亞楠決定聽從自己在廣東打拼的大學同學的建議,離開小城,到廣東發(fā)展。
回想初到小鎮(zhèn)時,亞楠內心很踏實。
因為她本不是一個內卷的女孩兒,作為一個高學歷年輕人,她選擇將人生寄托在小鎮(zhèn),就是覺得小鎮(zhèn)的節(jié)奏慢,幸福感會更強。
事實也如她所想的那般,小鎮(zhèn)的人很樸實,對于這樣一個從外地來到小鎮(zhèn)的年輕人,當地的“土著”居民都很熱情。
過節(jié)時邀請亞楠到家里吃飯,也會在工作上給予相應的幫助,這讓離家在外的亞楠很是感動。
但也因為地域和資源受限,小鎮(zhèn)里到處都是熟人,稍有一點風吹草動,很快就會傳播開來。
這幾年,因為亞楠的終身大事始終懸而未決,同事總是越界般地勸她趕緊找個人嫁了,別再挑了。
亞楠明白對方是好意,但隨著這樣的“好意”越來越多,一直很松弛的亞楠,漸漸難以承受這份“好意”的重量。
直到和吳明分手,辦公室里有關她的婚戀事情再次成為話題中心,這讓亞楠內心愈加煩躁。
亞楠忽然覺得,小鎮(zhèn)的關心和溫暖,與她而言,已轉化成了另一種壓力和負擔。
她無法憤怒地表達自己的不滿,也無法將私事在大庭廣眾下說出來。她打電話給遠在廣東的大學同學,一訴心底的委屈。
同學建議她到廣東深圳一帶發(fā)展,大城市的包容性足夠強,或許她會有更好的選擇。
在同學的“慫恿”下,也在同事的過度關心下,亞楠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逃離體制。
一年后,已經在廣東佛山一家教育機構工作的亞楠,想將曾經在體制內積攢的公積金提出,作為她在佛山買公寓的首付。
回原單位辦理手續(xù)時,亞楠說大城市已打破了“體制”壁壘,很多人不再將公務員、老師等作為自己擇偶的第一梯隊,因為比起職業(yè),家庭背景、個人成長、興趣愛好更重要。
新華網曾在2023年報道,北上廣深等地,公務員婚戀市場排名已被金融、互聯(lián)網、醫(yī)生等職業(yè)反超。
那個曾勸亞楠到廣東發(fā)展的大學同學,就不喜歡“體制人”成為自己的伴侶:“公務員無聊,老師古板,自己更喜歡有拼勁兒的創(chuàng)業(yè)者”。
在亞楠同學的眼中,公務員經常加班應酬,績效考核的壓力也不比自己要完成的KPI指標輕松,她甚至對傳統(tǒng)的“結婚生子”并不盲從,認為人生在因緣際會中,本就有很多可能性,未必非要有編制,也未必一定要結婚。
04
曠野與軌道,本沒有界限
《單身女性的時代》里說:“現代女性有更多的自由選擇,她們面前有無數條可供選擇的道路,它們蜿蜒交錯,一路上有愛,性,伙伴關系,為人父母,事業(yè)和友誼,以各自不同的速度向前延伸。所以說,女性單身不是一種‘約束’,恰恰相反,它是‘解放’。”
這并非是在鼓勵女性單身,相反,是要女性看見自己的人生價值與命運期許,而不是將一生際遇的轉變,寄托在婚姻和生育上。
像蘇敏,很多網友被她在年過半百之際,從婚姻家庭中出走的勇氣打動。
但新時代語境下的年輕女性,更因為蘇敏飽受婚姻摧殘的幾十年,看到了婚姻的另一面。
為了不活成蘇敏的前半生,她們奮力挺進體制以求庇護,抑或追求事業(yè)成功以求經濟獨立。
這并不是新時代女性既要又要,而是很多男性還固守在傳統(tǒng)的婚戀模式里,沒有在婚姻觀念的變遷中,做出積極的調適與回饋。
黃執(zhí)中說:“男性生活在這個世界里是很自在的,是被照顧的。”
但現在,女性也很想自在地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可惜傳統(tǒng)的男女關系里,絕大部分女性不必說被照顧,甚至難以被看到。
而因為不被看見而形成的并不和睦的原生家庭,更讓很多年輕女性看到“賢妻良母”的窒息性。
所以與其成為自己的母親,接受了一定文化教育的女孩兒們,無論走進體制,抑或步入職場,都要先拿到獨立女性的劇本,才會擁有步入婚姻的勇氣,和走出婚姻的底氣。
《普羅米修斯》中有一句臺詞:“人生是曠野,而不是軌道”。
可余華反問,如果沒有軌道,又如何抵達曠野呢?
或許,真正的答案不是拋棄軌道,而在于擁有選擇軌道的權利。
而對于許多正處在社會觀念轉變中的女性來說,站在體制內或職場里,不僅擁有了主宰自己命運的話語權,更是站在了通往曠野的軌道上。
因為人生本不該被單一模板定義,軌道和曠野之間,也許本就沒有界限。
*作者:春風十里。本文首發(fā)于十點讀書會(ID:sdclass)。圖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全文完
歡迎分享或轉發(fā)
這是最好的鼓勵
一點碎碎念
這一款唇膏+變色口紅,回購的人也蠻多的。它可以是唇膏、可以是唇膜,也可以是口紅。秋冬有它就夠了。涂一涂嘴巴立馬變水嫩,質地滋潤不粘膩糊嘴。
沒有孕期、哺乳期慎用成分,無毒無害。味道聞起來很自然,夾著淡淡蔬果香,絕不是工業(yè)塑料香精。能隨人體體溫、唇色、涂抹時長、PH值及自身情緒等情況變換不同的顏色,不管是白皮、橄欖皮,還是黃皮都能駕馭。
如果你平時懶得化妝又或者來不及化妝,也完全可以用它“急救”,超顯精神氣,滋潤度也很強。關鍵是涂抹在唇上超級絲滑,一點不會糊嘴干唇。
源頭直發(fā),也不貴。比口紅滋潤、比唇膏提氣色~
大家戳這個超鏈接可以了解更多詳情:《》,掃碼下方二維碼可購買。
QioFoe水潤變色唇膏
限時搶購:59元買一送一
今天的秒殺品在這里。kgo減肥咖啡,很多人說有效果哈。
↓點擊卡片進入店鋪,胖羊親自測評的產品
日常優(yōu)惠活動正在進行中↓
售后請聯(lián)系客服微信:nabian776699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