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學智將軍是解放軍歷史上唯一兩次被授予上將軍銜的將領,他于1955年和1988年兩次被授予上將軍銜。
洪學智為什么能兩次授上將而別的人都沒有呢?
陳冠任著《大河向東:他們為什么追隨毛澤東》一書說:“這是由其特殊的軍事貢獻、歷史機遇以及我軍軍銜制度的演變共同決定的?!?/p>
先說說洪學智1955年首次授上將吧。
這次授上將銜,完全是由洪學智的資歷、戰功與后勤工作的突出貢獻所確定的。
洪學智革命資歷深厚。他于1929年14歲參加紅軍,歷經鄂豫皖蘇區、長征、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抗美援朝。在紅四方面軍時,他20幾歲就擔任軍政治部主任;在抗日戰爭中,他是新四軍師參謀長,解放戰爭在東北時,他是四野(東北野戰軍)六縱司令員,率部參加了遼沈、平津等重大戰役,他資歷不淺,戰功赫赫。
尤其是朝鮮戰爭爆發后,他于1950年出任志愿軍副司令員后兼后勤司令部司令員。在極端困難條件下,他為志愿軍建立起了一條“打不斷、炸不爛的鋼鐵運輸線”,解決了志愿軍的后勤補給難題。為此,洪學智被彭老總稱為“抗美援朝勝利的三大功臣之一”(另兩位是鄧華和解方)。
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后,洪學智憑借其在抗美援朝中的戰功,出任解放軍總后勤部副部長,1956年升任部長。1955年根據他的資歷、戰功和時任職務,中央軍委授予他上將軍銜。洪學智成為原紅四方面軍出來的不多的上將之一。
1955年授銜時,大將名額有限(僅10人),優先授予各野戰軍核心指揮員(如粟裕、陳賡等)和軍兵種創始人(如許光達)。洪學智因為未達到大將的“兵團級主官”硬標準,所以沒授上將銜,按照他的資歷和戰功,授中將更為恰當,但因其在抗美援朝中的后勤戰功,被破格授予上將軍銜,且同期解放軍后勤系統僅他一人獲此高軍銜。
洪學智為什么能第二次又授上將軍銜呢?
這得從1988年軍銜制改革說起。
我軍于1965年取消軍銜制,1988年恢復,但不再設元帥、大將軍銜,上將成為最高軍銜。
這次授銜不追溯歷史軍銜,僅根據現職授予。洪學智時任中央軍委副秘書長,符合上將標準,于是再一次授上將銜。
洪學智是解放軍中少數同時參與1955年和1988年兩次授銜的將領,第二次授上將銜主要是他仍然在崗,且是軍委副秘書長。
他時年75歲。
為什么其他開國上將未能“兩授”?主要是因為,多數開國上將到1988年已退休或去世(如許世友、楊得志等),而洪學智仍活躍在軍隊領導崗位。因此,洪學智的“雙上將”傳奇,是個人能力、歷史機遇與制度變遷共同作用的結果?!洞蠛酉驏|:他們為什么追隨毛澤東》說:
“這一獨特的記錄,既反映了其在我軍后勤現代化中的奠基性作用,也成為我軍軍銜制度史上的一個特殊里程碑?!?/p>
該書為中共黨史的年度暢銷書,與《大河向東:他們為什么凝聚在毛澤東旗幟下》一書已經銷售過百萬冊,曾經名列中國軍事暢銷書榜第九名(如圖)。
友情提示:該書已經出現盜版(低于出版社批發價“49.8元”的均為盜版),購書請到正規書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