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在哪里?
體檢時發現甲狀腺結節,它會癌變嗎?為什么會出現甲狀腺結節?如何辨別是甲狀腺結節還是甲狀腺癌呢?北京北苑中醫醫院武春青教授和大家來聊一聊。
甲狀腺是人體重要的內分泌器官,位于頸部前側,喉結下方(男性尤為明顯),緊鄰氣管前壁。這個呈"H"形或蝴蝶狀的腺體由左右兩葉和中間的峽部組成,是人體最大的內分泌腺。作為調節新陳代謝的核心器官,它通過分泌甲狀腺激素掌控著全身的能量代謝過程。正常情況下,健康人的甲狀腺既不可見也無法通過觸摸感知到。
甲狀腺為什么出現結節?
甲狀腺結節是甲狀腺細胞局部異常增生形成的團塊,其發生與生活方式、情緒狀態及環境因素緊密相關。在現代社會,快節奏的生活模式下,人們普遍面臨高強度工作壓力,長期處于精神緊繃、情緒焦慮、易怒狀態,加之熬夜等不良作息習慣,正在悄然影響甲狀腺健康。飲食方面,過量攝入高碘食物、辛辣刺激性食物,也會增加甲狀腺負擔。特別是對那些經常熬夜且依賴咖啡提神的人群來說,雙重不良因素刺激更易導致甲狀腺細胞異常生長,進而提升甲狀腺結節的發病風險。
甲狀腺癌是什么?
很多人談 “癌” 色變,但甲狀腺癌堪稱癌癥中的 “例外”。醫學界常把它稱作“最幸福的癌”,多數類型進展緩慢,甚至長期“潛伏” 不惡化,幾乎所有甲狀腺癌的診斷,都始于甲狀腺結節,
甲狀腺癌分四型:乳頭狀癌,濾泡狀癌,未分化癌,髓樣癌。在所有甲狀腺癌中,分化型甲狀腺癌占90%以上,而且大部分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可以長期生存。
近 10 年新增的甲狀腺癌病例,十有八九都是 “分化型甲狀腺癌”(乳頭狀癌 + 濾泡狀癌)—— 它們的細胞長得更像正常甲狀腺細胞,還保留著 “吃碘” 的能力(能攝取碘),這也是治療的關鍵突破口。
甲狀腺癌是癌癥里的 “溫柔派”,尤其是占大頭的分化型,只要早發現、早治療,多數人能 “帶癌長壽”,甚至徹底治愈 —— 它可能是你最不用害怕的 “癌”。
如何辨別早期甲狀腺結節or癌?
甲狀腺結節及早期甲狀腺癌通常無明顯癥狀,“大脖子”“頸部腫塊” 并非典型表現,出現頸部外觀變化可能與結節大小相關(如巨大結節),但多數結節體積小,需通過檢查發現。請勿盲目對號入座易引發焦慮,定期體檢是關鍵。
甲狀腺癌近年發病率上升,尤其以乳頭狀癌為主(占比超 80%),但它是目前治愈率最高的癌癥之一,早期治療 5 年生存率可達 95% 以上。
超聲檢查是初步評估甲狀腺的首選影像學檢查方法,發現了甲狀腺結節,也不要太慌張,大部分甲狀腺結節都是良性的,臨床觀察即可。但某些結節在超聲影像學表現上具有一定風險,在充分考慮患者的病史和臨床危險因素的基礎上,可能需要進行細針穿刺活檢進一步明確診斷。
當超聲發現結節存在以下 “危險信號”(如邊界模糊、形態不規則、內部微鈣化、血流異常豐富、縱橫比大于 1 等),或結合患者病史(如頭頸部輻射暴露史、甲狀腺癌家族史)及臨床癥狀(如結節短期內快速增大、壓迫氣管 / 食管),就需要借助更精準的診斷手段 —— 細針穿刺活檢。
甲狀腺結節與甲狀腺癌的 “沉默性” 決定了篩查的重要性,超聲和穿刺活檢是守護甲狀腺健康的 “黃金組合”。與其被謠言困擾,不如用科學檢查為健康上保險 —— 早發現,才能早安心。
健康小貼士
執行科學的食物排查法:如果懷疑某種食物引起不適,可暫停食用一個月,然后復查甲狀腺功能。若指標好轉,說明這類食物確實對你不利。
構建合理膳食結構:攝入優質蛋白:瘦肉、豆類、蛋類等是構建免疫系統的基礎。
補充豐富維生素:新鮮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對提高免疫力和抗炎抗氧化至關重要。
增加抗炎食物:番茄、漿果(草莓、藍莓、葡萄)等食物有助于消除體內慢性炎癥。
保護腸道健康:橋本甲狀腺炎與腸粘膜損傷密切相關。避免不易消化的食物,維護腸道屏障功能,對控制自身免疫反應至關重要。
武春青教授提醒:有甲狀腺癌家族史、童年頸部放療史、自身免疫疾病(如紅斑狼瘡)者,建議每6個月進行專項篩查,患了甲狀腺結節并不可怕,早期精準診斷是關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