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甲狀腺結節、乳腺結節等疾病的檢查報告中,“4a類”這一描述常常讓患者心頭一緊。不少人認為,一旦被判定為4a類結節,就必須立刻手術切除,否則會癌變。但近日,知名專家武春青在臨床診療中指出,臨床數據顯示約80%的4a類結節患者其實無需手術,盲目開刀反而可能帶來不必要的創傷。她強調,4a類結節是否需要手術,需滿足3個“金標準”,而多模態AI智能消融術的出現,也為患者提供了更精準、微創的治療選擇。
4a類結節≠必須手術,80%患者或無需挨刀
“4a類結節只是超聲檢查中的一個初步評估,代表結節有一定的惡性可能性,但概率通常較低,一般在2%-10%之間。”武春青專家解釋道,臨床上很多患者一看到“4a”就恐慌,主動要求手術,這其實是陷入了認知誤區。
她表示,從多年臨床數據來看,約80%的4a類結節經過長期觀察和進一步檢查后,被證實為良性,且生長緩慢、無明顯癥狀,這類結節完全不需要手術干預,定期復查即可。盲目手術不僅會給患者帶來身體創傷,還可能影響甲狀腺、乳腺等器官的正常功能,得不償失。
手術需滿足3個“金標準”,避免過度治療
那么,哪些4a類結節才真正需要手術呢?武春青專家提出了3個“金標準”:
?惡性證據明確
經過穿刺活檢等進一步檢查,明確結節為惡性(即癌癥),此時需盡早手術切除,防止癌細胞擴散。
?結節生長迅速,壓迫癥狀明顯
若結節在短期內快速增大,壓迫周圍組織(如氣管、食管),導致患者出現呼吸困難、吞咽困難等癥狀,即使是良性,也需通過手術解除壓迫。
?患者存在高危因素
如結節伴隨家族癌癥病史、患者曾有放射治療史等高危因素,經綜合評估后,醫生可能建議手術以降低風險。
“只有同時滿足或符合其中關鍵指標時,才建議考慮手術。”武春青強調,對于不符合標準的患者,定期隨訪(如每3-6個月復查超聲)是更合理的選擇。
多模態AI智能消融術:精準微創,為患者減少創傷
對于確實需要干預的4a類結節(如良性但有壓迫癥狀,或低度惡性且體積較小者),傳統手術并非唯一選擇。近年來,多模態AI智能消融術逐漸成為臨床新趨勢,為患者帶來了更精準、微創的治療體驗。
該技術融合了超聲、CT、MRI等多模態影像數據,通過AI算法對結節的位置、大小、形態、血供等信息進行三維重建和精準分析,制定個性化消融方案。治療時,醫生在AI導航引導下,將消融針精準刺入結節內部,利用高溫(射頻、微波)等方式,使結節組織凝固壞死,最終被人體自然吸收。
“相比傳統手術,多模態AI智能消融術具有三大優勢:一是創傷小,僅需一個幾毫米的針眼,術后恢復快;二是精準度高,AI導航能避開血管、神經等重要組織,減少并發癥;三是保留器官功能,尤其適合甲狀腺、乳腺等重要器官的結節治療。”武春青專家介紹,目前該技術已在臨床廣泛應用,幫助眾多4a類結節患者避免了開刀之苦。
專家提醒:科學看待結節,避免恐慌
最后,武春青專家提醒廣大患者:發現4a類結節不必恐慌,更不要盲目要求手術。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結合穿刺活檢、臨床病史等綜合判斷,再決定是否需要干預。
“醫學的目標是治療疾病,而非過度治療。”她表示,無論是觀察隨訪、手術切除,還是多模態AI智能消融術,核心都是為了讓患者在最小創傷下獲得最佳治療效果。科學認知、理性對待,才是應對4a類結節的正確態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