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通訊員 李林牧 張雨 徐攀
近日,武漢市普仁醫院消化內科為70歲的吳先生(化姓)取出誤吞的約3厘米的棗核,化解了一場消化道危機。
7月19日,70歲的吳先生因進食時不慎咽下棗核,雖無腹痛、嘔吐等癥狀,但因擔憂消化道損傷,緊急前往武漢市普仁醫院就診。消化內科主任張妍接診后,立即為其完善凝血功能、心電圖等檢查,評估心臟及凝血狀況。考慮到棗核兩端尖銳,可能隨胃腸蠕動刺破胃壁或扎入小腸,且患者胃內容物較多,胃鏡檢查存在嘔吐窒息風險,張妍主任決定實施普通胃鏡下異物取出術。
張妍主任在手術中
術中,胃鏡檢查發現患者胃內不僅嵌頓著棗核,還伴有十二指腸球部息肉、胃息肉、胃潴留及慢性非萎縮性胃炎伴糜爛等多重問題。在胃體上段大彎側,醫生發現一枚長約3厘米的棗核,最終用一次性圈套器將其完整取出。術后,患者接受禁食、抑酸、補液等對癥治療,生命體征平穩,復查血凝指標正常,目前情況穩定。
成功取出的棗核
“誤吞果核看似小事,實則可能引發嚴重后果。”張妍主任指出,棗核、櫻桃核等尖銳異物進入消化道后,可能隨胃腸蠕動刺破黏膜,導致出血、穿孔,甚至穿透腸壁損傷周圍臟器,引發腹膜炎等致命并發癥。老年人因消化功能減弱、吞咽反射遲鈍,誤吞風險更高,且損傷后恢復難度大。
武漢市普仁醫院消化內科主任張妍提醒,進食帶核水果時務必細嚼慢咽,將果核吐出后再吞咽;給老人、兒童喂食帶核水果時,最好提前去除果核;若不慎誤吞果核,切勿自行用吞咽饅頭、喝醋等方式處理,應及時就醫,由醫生根據具體情況采取合適的取出方式,避免因不當處理加重損傷。
(來源:極目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