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去洗澡,是去‘續命’!” 現在年輕人都這么說。
誰能想到,以前被看作大爺大媽專屬的洗浴中心,如今成了年輕人扎堆的 “快樂老家”?
泡澡、干蒸、搓澡這些基礎操作只是開胃菜,現在的洗浴中心直接搞起 “吃喝玩樂” 全家桶。
下班的社畜泡在池子里,手機一扔,“班味” 和工作群消息全被熱水沖走;新手爸媽帶著娃,泡澡、遛娃、喂飯三不誤;大學生更絕,組個電競局直接在洗浴中心 “開黑” 到天亮。
網友吐槽得在理:“假期旅游人擠人?不如來洗浴中心躺平,舒服還不費腿!”
為啥年輕人都往這兒跑?倆字:劃算!有人算過賬:逛街吃飯看電影,人均輕松破百;洗浴中心團購券一百出頭,能待 12 小時,吃喝玩全包,這不比商場香?
更絕的是它的 “療愈功能”——40℃汗蒸房里假裝 “隱居”,凌晨兩點和陌生人邊泡澡邊嘮嗑,主打一個 “逃離現實”。職場 emo?在這兒泡一泡,立馬回血。
美團數據也跟著湊熱鬧:20 到 35 歲的占消費大軍 73%,2025 年開年,洗浴中心搜索量漲了 40%。“24 小時洗浴”“自助餐” 搜的人暴增 300%,連 “搓澡” 搜索量都翻了近 10 倍。
但熱鬧歸熱鬧,問題也不少。周末更衣室擠得像沙丁魚罐頭,隱形消費更是防不勝防,從搓澡巾到礦泉水,處處藏著 “消費刺客”。
不僅如此,行業還鬧起 “用工荒”,95 后寧可送外賣也不當搓澡工,技師缺口高達 40%。大家都搞自助餐、電競房,服務同質化嚴重,價格戰打得頭破血流。
雖說洗浴中心成了年輕人的 “平替馬爾代夫”,可想要長久留住這屆 “既要又要” 的消費者,商家不得不在服務和特色上多下點狠功夫?畢竟誠意這東西,永遠不過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