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是中東地區罕見的具有一定自主軍事工業能力的國家,特別是能夠自行開發和生產彈道導彈,這使得該國能在制空權盡失的情況下,依然同有著中東地區最強空中戰力的以色列打得有來有回。從這幾天的態勢發展來看,伊朗彈道導彈的突防成功率高了不少,命中了以色列境內多地,這恐說明以色列的反導攔截彈庫存量被消耗得差不多了。不過,仔細觀察落入以色列本土的那些伊朗導彈,其經常會出現“與最高價值目標擦肩而過”的現象,即“只差一點就直接命中”,這或反映出了不少事情。
證券大樓樓體主要結構并未受損
就以伊朗彈道導彈部隊打擊以色列首都特拉維夫證券交易所大樓一事為例,我們不難從當第流出的視頻中看出,雖然特拉維夫證券交易所大樓的樓體出現了一定的受損、部分窗戶的玻璃被震碎,以及一些空調室外機損壞。但站在德黑蘭方面的立場上來想,這次導彈打擊行動無疑是有著巨大的遺憾的,那就是導彈沒有直接命中特拉維夫證券交易所大樓,而是以“就差那么一點”的方式落在了大樓附近幾十米的位置上
伊朗導彈集束戰斗部釋放的子彈頭
不僅是此次行動,在伊朗導彈打擊以色列境內其他目標時,也普遍存在落點不夠準確的現象,經常是與想要打擊的高價值戰略目標,偏差出去了約幾十至上百米的距離。以至于伊朗導彈部隊開始用可拋灑大量子彈頭的集束戰斗部,以降低爆炸威力的方式來確保命中概率。很顯然,這就是導彈的圓公算偏差(CEP)較大的一種表現。而在導彈類武器中,彈道導彈的CEP確實往往要比巡航導彈的CEP大一些,前者其實并不很適合被用于打擊一些尺寸不大的點狀目標
慣性制導技術所依賴的陀螺儀
究其原因,這就與彈道導彈的制導方式有關了。對于現代彈道導彈來說,最主要的制導方式為慣性制導,輔以陀螺儀、導航計算機、星光導航和有限的衛星導航等。基本上,直到上世紀70年代,包括美蘇在內的軍事強國的彈道導彈類武器,使用的都是機械式慣性制導技術。它們的CEP大都在500米以上,部分型號的彈道導彈和洲際導彈的命中誤差,甚至高達1公里以上
慣性制導技術所依賴的陀螺儀
到了上世紀80年代,隨著導航計算機、激光光纖陀螺儀和星光輔助制導技術的出現,彈道導彈慣性制導效果才獲得了巨大的進步。一些彈道導彈的CEP減小到了200米以內,乃至還有不足百米的更高水平,這使得以彈道導彈和洲際導彈打擊敵方陸基洲際導彈發射井這樣的點狀目標,開始成為可能。
衛星導航系統不適用于彈道導彈
至于說一些人津津樂道的GPS和“北斗”導航衛星所提供的導航信號,其實很難被有效運用到彈道導彈的身上。一方面,彈道導彈的飛行速度很快,突防階段的速度往往可達十幾馬赫以上,衛星信號很難對其進行有效捕捉;另一方面,彈道導彈再入大氣層時,會穿過信號難以傳輸和接收的“黑障區”
飛行器重回大氣層時會面臨“黑障區”
而與之相比,全程在大氣層內飛行的巡航導彈,速度很少會達到那么快,也不會遇到“黑障區”,更適合GPS和“北斗”等精確到米一級的導航系統發揮作用。這就是為何現代彈道導彈的CEP,往往要比巡航導彈的CEP大一個量級的重要原因,二者采用的制導技術和體制有著根本的區別。
“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
基本上,以伊朗不甚發達的本土導彈工業水平來想,能自行開發出一些射程可達2000公里、CEP不高于200米的彈道導彈,就已經是個挺不容易的事情了。讓其像中國這樣突破“黑障區”的信號傳輸難題,乃至是開發出如“東風-21D”和“東風-26”這樣的可打擊數千公里外的海上移動目標的彈道導彈,屬實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外界曾推測,“東風-21D”和“東風-26”的CEP很可能僅為30~50米,有著世界頂尖的水平。如此我們便不難明白,為何伊朗發射的彈道導彈落入以色列境內后,總會讓人發出一聲“嗨呀,可惜了”的感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