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王幸奇 鄧費慧
近日,岳陽市中心醫院心血管內科團隊成功完成湘北地區首例二尖瓣金屬瓣膜置換術后房顫射頻消融術。
這一高難度手術為合并人工機械瓣膜的房顫患者開辟全新治療路徑,標志著醫院在復雜心臟介入領域實現里程碑式突破。
直面三大難關:當金屬瓣膜遇上房顫
58歲的李女士因反復心悸,在2月入住市中心醫院心內科,確診為陣發性房顫。追溯病史發現,她兩年前曾接受“二尖瓣機械瓣置換+主動脈瓣及三尖瓣成形術”,心臟結構已重塑。
當藥物治療失效時,射頻消融成為唯一希望,但手術面臨三大挑戰:
1.人工瓣膜干擾:二尖瓣機械瓣膜為金屬材質,可能影響射頻消融導管的操作精度及能量釋放;
2.術中操作困難:既往多瓣膜手術導致心臟解剖結構復雜,術中導管操作困難,心臟穿孔風險增加;
3.抗凝平衡難題:長期服用華法林的患者需精準把控術中出血與血栓風險。
精筑生命通道:毫米級避開金屬屏障
面對挑戰,市中心醫院心血管內科二病區主任劉明鑫領銜心內、心外、麻醉、超聲等多學科團隊展開攻堅。
術前,充分討論,縝密規劃避開金屬瓣膜的安全通道;術中,電生理科團隊采用三維標測系統精準構建心臟模型,心內科團隊避開金屬瓣膜干擾區域,于肺靜脈前庭及三尖瓣峽部等關鍵靶點精準實施射頻消融。
手術在局麻下進行,歷經4.5小時精細操作,成功完成消融。術后,患者心悸癥狀消失,次日即可下床活動,目前已康復出院。
全新技術突破:惠及更多心血管疾病患者
房顫是常見的心律失常之一,可導致腦卒中、心力衰竭等嚴重并發癥。射頻消融術通過導管釋放射頻能量,阻斷異常電信號傳導通路,是根治房顫的有效手段。但對于合并人工瓣膜的患者,需更加嚴格、全面評估手術風險與獲益。
“二尖瓣金屬瓣膜置換術后房顫射頻消融術需突破金屬屏障和解剖變異的雙重封鎖,目前國內僅少數中心開展,湘北地區尚屬首例。”市中心醫院心血管內科大主任潘港介紹,“團隊通過術前模擬、術中導航及術后監護的全流程優化,成功攻克難題,為二尖瓣金屬瓣膜置換術后的房顫患者帶來根治希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