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次來自史學家許倬云的談話邀請:
96 歲的他在遙遠的匹茲堡,想邀請年輕的朋友們,一起聊聊天。
聊聊美國,聊聊世界的變化,聊聊時代風云下的普通人,要如何應對時代際變的潮霧?如何自處?
時間在 6 月 23 日晚 20:00(因為時差以及許老師的身體原因,本次訪談形式為錄播),你可以掃描海報上的二維碼提前預約,避免到時候錯過。
你對許倬云一定不陌生,作為史學大家,他曾在《十三邀》里回應年輕人的迷茫和困頓。
未來要怎么樣?
他說:“首先要胸襟廣大,所有人類走過的路,都是我走過的路之一。”
普通人該如何自處?
他說:“往里走,安頓自己。”
被困住要怎么辦?
他說:“要有一個遠見,超越你的未見。”
年輕人都喜歡聽許倬云講話,即便所處的時代不同,經歷不同,他總是能共情大家的處境。他替歷史中的普通人悲痛,替每一個具體的、卡在困境中的個體悲痛。
年輕人也需要聽許倬云講話,我們從“舊歷史”的經驗中成長起來,面對著“新世界”的巨變,有太多的驚慌和困頓需要被撫平,我們亟需回望歷史,重新找到自己的時段和坐標。
如今,許倬云的身體重度癱瘓,但每天起來第一件事是看新聞。世界在發生什么?具體的人在感知著什么?他們在困惑什么?自己還能為他們做些什么?
就像他說的:“我不在書齋里,我在人中間。”
他始終和我們一同觀望,一同經歷,一同為新的困境感到悲戚和慌張。與此同時,他想告訴我們,慌張可以被撫平,眼淚可以被擦干。
這次,許倬云老師還帶來了他的新書《天下格局·文明轉換關口的世界》,歷史上文明轉換的關口不止一個,很多境遇與當下類似,很多解決方法或許也能給我們啟發。
“來時路”里常常已經暗含了“去時路”,或許,我們可以一起,去歷史里找找答案。
我想再次邀請你參與這場談話,掃描海報上的二維碼或點擊文末的鏈接即可預約,到時就不會錯過。
我們一起組成了一個時代,我們每個人的迷茫,都是時代的迷茫,我們每個人的去路,也是時代的去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