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中國大運河成功申遺第二個十年的新起點,一場激活運河文化升級的對話再次開啟。6月22日,“同一條運河——杭紹甬連·江河海通”2025年中國大運河杭甬對話5周年主場活動在杭州舉行。作為第九屆杭州市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宣傳周重要內容之一,本次活動通過開放視野,碰撞各界創新成果,推動大運河文化帶的保護傳承與高質量發展。
本次活動以浙東運河為紐帶,聯動杭州、紹興、寧波三地文化資源,通過融媒直播、實體卡片發布、研學路線推介等創新形式,展現運河千年文脈魅力,推動浙東運河文化帶協同發展。活動由浙江省文物局指導,杭州市園林文物局、寧波市文化廣電旅游局(寧波市文物局)、紹興市文化廣電旅游局(紹興市文物局)聯合主辦。
線上線下融合 激活運河文化記憶
本次系列活動以“文化傳播、互動體驗、文旅融合、品牌打造”為目標,在前期預熱階段已通過“運河文化季”集卡創意互動與“我家住在運河邊”三地融媒直播積累廣泛關注。據統計,線上集卡活動吸引超萬名用戶參與,玩家通過每日答題集卡,其中24張分屬“文明古跡”“歷史名人”“非遺技藝”“文化詩歌”類的主題卡片,成為連接三地文化的數字紐帶。集滿卡片的用戶可兌換實體“浙東運河文化集成卡”,成為兼具收藏與科普價值的文化載體。
此前開展的融媒直播以“運河·家·未來”為敘事線,通過杭州、紹興、寧波三地主持人“運河接力”,探訪歷史遺跡、對話非遺傳承人、呈現文化生態修復成果,吸引許多民眾參與,讓觀眾直觀感受運河古今變遷。在直播鏡頭的流轉間,浙東運河沿岸的風光仿若一幅幅詩意畫卷徐徐展開,正如古人筆下所描繪,“入郭登橋出郭船,紅樓日日柳年年”,往昔的繁華與當下的生機相互交織,讓觀眾沉浸式領略運河文化的深厚底蘊。
現場活動亮點紛呈 學術趣味兼具
在“同一條運河——杭紹甬連·江河海通”活動現場,“融媒直播回顧”視頻率先帶觀眾重溫運河邊的煙火故事、新時代變化?,F場展出的實體“浙東運河文化集成卡”,將虛擬文化符號轉化為可觸摸的實體記憶?!拔覀兿Mㄟ^沉浸式研學,讓年輕人真正走進運河的文化肌理。”杭州市園林文物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沿著浙東運河前行,仿佛能追隨李白、陸游等詩人的足跡,“從山陰道上行”,感受“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的浪漫和“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的愁緒,體悟運河在歷史長河中孕育出的詩意篇章。據主辦方介紹,融媒直播與24張文化卡片將杭州、紹興、寧波三地的運河沿線文化遺產資源串聯成線,讓市民游客們可以參考DIY個性化的浙東運河休閑研學路線,在多重體驗中深化對浙東運河的遺產認知。
在杭紹甬學子對話環節,三地學生從社會實踐、藝術創作等不同角度分享新世代對大運河保護傳承的思考與舉措,讓運河文化在青春碰撞中煥發新生機。
而在專家發言環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館員、浙江省大運河保護傳承利用暨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咨詢委員會委員張書恒老師分享了自己的工作經歷與研究成果,為我們深入了解浙東運河文化提供了寶貴的學術支持和理論指導。
三地協同共建 擘畫運河未來圖景
活動現場重磅發布《浙東運河文化遺產資源共享倡議》,提出文化資源共享、保護機制協同、文旅融合創新等方向,呼吁建立三地文物數據庫、聯合制定保護條例、共推跨城旅游線路。與此同時,“浙東運河研學共建聯盟”正式落地,杭州、紹興、寧波三地,匯聚各地力量讓浙東運河的文化遺產在新時代煥發出更加奪目的光彩。
“浙東運河是串聯長三角南翼的文化金扁擔,本次活動不僅是對申遺后第二個十年的展望,更是對未來協同發展的前瞻?!闭憬∥奈锞窒嚓P負責人表示,活動通過“文化IP+數字技術+文旅融合”的創新模式,讓千年運河在當代煥發新活力,為打造 “浙東運河文化共同體” 奠定堅實基礎。
據悉,活動后續將開展7-8月“運河主題探秘之旅”線下研學活動,同步在“中國藍新聞”客戶端推出卡片兌換、研學成果展示等。一條流淌千年的運河,正以全新姿態連接歷史與未來,成為長三角文化協同發展的生動注腳,恰似“至今千里賴通波”所描述的那般,持續在時代浪潮中發揮著獨特而重要的作用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