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2828字
閱讀預計7分鐘
作者|知書
編輯| 朱依林
審核|單敏敏
圖源:“印度通”微信公眾號
一、狂飆突進的商業敘事與急轉直下的潰敗軌跡
當 39 歲的安莫爾·辛格·賈吉( Anmol Singh Jaggi )在 古爾崗 的 一場 行業 峰會 上宣稱“ 未來十年, 要 讓每個都市 居民在 五分鐘內 叫 到藍智電動出租車” 時,臺下的投資者與 從業者 曾將其視為 具有顛覆意義的行業綱領。
圖源:“印度通”微信公眾號
這家以“ 全電動 化 車隊、 標準化運價體系、職業化司機隊伍 、零拒載 服務承諾” 為核心 競爭力 的出行平臺,憑借 對 機場 樞紐 通勤與商務出行 場景 的精準 卡 位,迅速在德里 -NCR 、班加羅爾、孟買等一線城市 建立起自己的用戶護城河 :
2024年日均訂單量達2.5萬至3萬單,占據德里-NCR地區超10%的市場份額,成為競爭白熱化的移動出行領域中極具辨識度的垂直品牌。
圖源:“印度通”微信公眾號
然而,賈吉兄弟的商業傳奇卻以令人咋舌的速度戲劇性崩塌。
隨著資金挪用的監管指控浮出水面、核心管理團隊集體出走、薪資支付系統陷入癱瘓,直至藍智出行的實質性停運。
這場曾被視為印度新經濟標桿的商業實驗,最終淪為資本市場監管缺位的典型反面教材。
二、創業雙子星的資本棋局與財務舞弊矩陣
賈吉兄弟出身于軍人家庭,其父親為印度陸軍軍官,兩人早年間便展現出敏銳的商業嗅覺:
畢業于德拉敦石油與能源研究大學(University of Petroleum and Energy Studies, Dehradun)的哥哥安莫爾早在2007年年僅21歲時便創立金索爾集團(Gensol Group),在碳信用交易市場與太陽能咨詢領域完成原始資本積累;
弟弟普尼特憑借印度理工學院魯爾基分校(IIT Roorkee)的技術背景,成為集團數字化轉型的架構師。
圖源:“印度通”微信公眾號
2019 年,兄弟倆與哈佛商學院校友戈亞爾(Punit K.Goyal)聯合創立了藍智出行(BluSmart),同期推動家族旗艦企業金索爾電力工程公司(Gensol Electric Engineering,GEL)登陸資本市場。
形成“新能源裝備制造+出行服務運營”的縱向產業閉環——至少在招股說明書的敘事邏輯中如此。
圖源:“印度通”微信公眾號
在英國石油公司旗下的BP Ventures等國際資本的加持下,藍智出行的電動車隊規模迅速擴張至8500輛,累計融資額突破2.2億美元(約合187億盧比)。
隨著業務的擴張,安莫爾與普尼特的家庭生活也發生變化:安莫爾與2009屆印度國防賬戶服務局(Indian Defence Account Service)官員Mugdha結婚,育有兩子;
而普尼特的妻子Shalmali是一位新興企業家,創辦有一家蛋糕餅干企業,兩人育有一女。
GEL公司年銷量與利潤統計圖。圖源:SEBI‘s interim order
但光鮮的企業增長表象下,是觸目驚心的財務造假網絡。據印度證券交易委員會(SEBI)指控,GEL通過復雜的關聯交易網絡將募集的電動車采購專項資金進行轉移。
2022年10月3日,GEL收到印度可再生能源發展署(IREDA)的部分融資及發起人保證金共計93.88億盧比。
同日這筆資金被轉給其電動車供應商Go Auto Pvt Ltd,其中50億盧比又被轉移至Capbridge Ventures LLP——一家由賈吉兄弟擔任指定合伙人的風險投資公司。
三天內,其中42.94億盧比用于為購置古爾崗頂級住宅區“山茶花”(The Camellias)的豪華公寓,該公寓后來登記在其母親Jasminder Kaur名下。
另有近40億盧比被用于家庭成員消費、2.5億盧比用于外匯資產配置等私人用途。
圖源:“印度通”微信公眾號
此外,GEL還被指控存在多項奢侈消費,包括590萬盧比的個人信用卡支付、260萬盧比的豪華高爾夫球句支出、103.6萬盧比的水療服務消費等。
更具有標志性的是,GEL通過空殼公司Wellray在2022年4月至2024年12月期間,自買自賣操縱股價,涉及資金160.5億盧比。
他甚至自融10億盧比偽裝成發起人認購款注入定向增發項目,甚至偽造3萬輛電動車的預訂單以虛增產能預期,暴露出家族企業治理結構的系統性缺陷。
三、數據泡沫掩映下的行業警示與監管滯后困局
從財務報表看,GEL的營收規模從2020財年的7.5億盧比飆升至2024財年的115.2億盧比,但這一“高增長”業績掩蓋不了其資金鏈斷裂的實質危機:
2024年2月發生的30億盧比債券違約事件成為多米諾骨牌的首張,隨后物流子公司工資延遲發放、藍智員工被迫居家辦公等連鎖反應,暴露出集團現金流早已陷入技術性破產狀態。
正如公司治理研究機構InGovern創始人蘇南達蘭(Shriram Subramanian)指出:“這不只是簡單的商業戰略失敗,更是通過文件偽造與資金挪用維系奢華生活的金融犯罪。”
圖源:“印度通”微信公眾號
這場資本鬧劇撕開了印度初創企業生態的深層肌理:家族控股企業缺乏獨立監督機制,監管規則迭代速度滯后于商業模式創新,導致“創始人神話”凌駕于財務紀律之上。
藍智出行的用戶曾盛贊其“重構城市出行體驗”,卻未曾想到支撐這份體驗的,是用投資人資金堆砌的虛假繁榮。
當印度國家證券交易所(NSE)調查組進駐GEL浦那工廠時,所謂“3萬輛電動車預訂單”的生產基地竟空無一人,完全處于實質性停產狀態。
四、創業理想主義的解構與資本倫理的范式重建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藍智出行的雇主品牌建設曾被視為“人性化企業”的典范:為非正式員工提供商業保險、維持低于行業均值的離職率、創始人定期參與基層員工溝通會等舉措,一度讓其成為出行領域的人才高地。
但當安莫爾在2025年1月員工大會上輕描淡寫提及“階段性資金壓力”時,實際情況已是系統性的財務造假與資產轉移。
這種“前臺理想主義建構,后臺掠奪性資本運作”的雙重邏輯,折射出印度創業圈對增長神話的病態追逐。
隨著印度執法局(Enforcement Directorate)依據《外匯管理法》(FEMA)立案、安莫爾涉嫌外逃觸發的國際司法協作程序,這場持續六年的資本狂歡終于落幕。
根據SEBI命令,兄弟倆已從GEL領導職位上辭職,GEL股價從2025年初的近800盧比暴跌至丑聞曝光后的50盧比,截止5月20日交易價為70盧比。
藍智出行聯合創始人戈亞爾已公開與賈吉兄弟切割,三人共持有該初創公司35%的股權。BP Venture表示正“密切監測”其在藍智出行的少數股權投資相關情況,公司復興希望渺茫。
GEL股票價格走勢變化圖。圖源:Bloomberg
藍智出行的潰敗,為狂飆突進的印度新經濟敲響 治理警鐘:當技術創新淪為資本游戲的話術包裝,當商業愿景異化為個人財富聚斂的工具,任何看似顛覆行業的“獨角獸”,都可能成為監管真空中的風險載體。
在全球電動化轉型與共享經濟深化的時代浪潮中,藍智出行本有機會成為ESG實踐的標桿。
然而,賈吉兄弟的選擇證明:缺乏倫理錨點的增長,終將在資本的退潮中現出裸泳者的真身。
這場從“行業顛覆者”到“監管階下囚”的墜落,不僅是一個創業故事的終結,更是對整個初創生態的靈魂拷問——當規模崇拜徹底碾壓合規底線,誰來為那些被透支的用戶信任、司機生計與資本秩序買單?
本文轉載自“印度通”微信公眾號2025年6月15日文章,原標題為《印度版“滴滴”藍智出行:一場創業神話的崩塌》。
本期編輯:朱依林
本期審核:單敏敏
*前往公眾號后臺發送“編譯”,即可查看往期編譯合集
▲政報·102期 | 為保2024大選,印人黨打算收割這個群體的選票了.....
▲經報·96期 | 印落后中國16.5年,但正在快速縮小差距!
▲ 軍報·34期 | 印國防工業大崛起?美國居然是印軍火最大購買國…
▲ 重磅|加勒萬河谷沖突五年過去,都造成了哪些影響?(多圖預警)
▲ 研究 | 王靜:莫迪豪言“讓全球吃上印度菜”,卻為何連自家國民都喂不飽?
更多內容請見↓
歡迎您在評論區留下寶貴的意見或建議,但請務必保持友善和尊重,任何帶有攻擊性和侮辱性語言的留言(例如“阿三”)都不會被采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