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魏琳華
編|王一粟
這一年,我們經歷了無數個Agent「下場」的時刻。
越來越多的行業將Agent作為「數字員工」融入到企業實際業務當中,但真正能跑通落地、帶來實效的,還不多。
而在外貿這個落地的產業里,AI正在突破“試試看”的階段。原因不難理解:客戶從哪來、怎么轉化、效率能不能提上去,這些都是AI深入外貿產業一線后,繞不開的經營命題。
OKKI(小滿科技)最近發布的外貿營銷智能體AiReach,正在為這個命題提供一種新的解法。使用AiReach后,營銷信打開率提升150%,詢盤翻3倍,人效提升6倍,讓它迅速成為外貿圈里被頻繁提及的“現象級AI產品”。
它不是第一個外貿智能體,卻是第一個真正用AI改寫銷售邏輯、帶來業績實效的智能體。
“AI不是炫技,而是每天在我們的生意流程中,在我們買家交互每一個節點中幫我們的商家去跑業務、拿訂單。”小滿科技COO子珺在現場發布時提道。“這樣的結果說明,AI已經不僅僅是工具,它正在深入業務,成為外貿人的“硬核隊友”。
外貿人離AI最遠?已經先用AI管業務2年了
過去兩年,地緣政治的動蕩讓“降本增效”成為外貿人掛在嘴邊的關鍵詞。但簡單地壓縮人工、降低售價,撐不起長期利潤空間。尤其是中小企業,拼不過價格,也經不起試錯。
如果換個視角,從一線業務員的日常看外貿,會發現其中藏著大量尚未優化的環節:鋪天蓋地的郵件、成百上千條客戶線索、表格填不完、進度盯不清。靠人硬扛,不僅效率低,還容易錯失商機。重復又繁雜,這些,恰恰是AI最擅長的領域。
一批看起來離AI最遠、但對ROI(投資回報率)要求最嚴苛的外貿人,率先讓AI“下場打工”,還實實在在拿到了結果。
用AI做“丑拖鞋”火出圈的95后CEO劉世奇就是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他靠6個新人和AI撐起了初創團隊,做出了500萬的平均人效。
經過了近2年時間的摸索,劉世奇現在選擇把一切能想到的工作先交給AI試試。前兩年開始搭建團隊時,他招募了許多應屆畢業生。然而,由于業務能力相對薄弱,這個新手團隊頻繁在談單過程中卡殼,需要不斷向更有經驗的劉世奇請教。為了系統性地逐個解決問題,劉世奇曾經試圖整理一套標準的話術模板,卻發現由于客戶場景不同,這些話術很難統一套用。
OKKI上線AI功能之后,這個“團隊帶教”的任務就轉交給了它。它不僅懂外貿邏輯,還具備溝通情商,能根據客戶畫像及歷史溝通情況,個性化生成策略建議與溝通話術。“這個AI老師比我教得更詳細,更個性化,而且還能隨叫隨到。AI深度參與我們的業務后,團隊轉化率也從9%增長到20%”,劉世奇說。
外貿老手、江陰小螞蟻科技總經理陶磊在類似問題上,也采取了同樣的思路:從靠經驗“硬撐”,到用OKKI AI掌控節奏、盤活客戶資產,團隊轉化率提升了3倍多。
在AI出現以前,他的團隊以往的管理模式更多依賴人:靠銷售自己去判斷客戶進度、靠腦子記住潛客狀態,用復雜的excel表格來分組管理客戶。但人工記錄不僅消耗精力,信息還經常流失。“即使每個業務員都做好了記錄,管理者也很難從密密麻麻的數據里,一眼找到真正的重點。”陶磊坦言。
接入OKKI后,AI能自動追蹤客戶行為、判斷意圖、推送關鍵節點的提醒,還能復盤整個談單過程,精準指出客戶當前的疑慮,并給出解決建議。
“我們有個單子談了幾個月遲遲推進不了。銷售著急求助,問能不能幫他一起想想辦法。過往我們手動拉數據,回憶談單過程,耗時間且容易遺漏重要信息,現在通過OKKI的AI業務質檢,能快速解讀買賣家的歷史溝通記錄,直接能跑出來到底卡在了哪里,還能給出對應的談單策略及建議。”陶磊和團隊的“卡點”、“難點”,其實正是AI的“機會點”,除了幫業務員判斷客戶的意圖,輔助談判,OKKI AI還可以順手提醒業務員,今天有哪些高優的任務要處理,哪些客戶更值得去跟進。
“當這些時間釋放出來以后,業務員可以只關注很關鍵的節點和客戶,并做判斷和推進。他的成交效率、成交概率和成交金額一定比以前大大增加。”陶磊說。
AI主動找客戶,外貿獲客的邏輯變了
越來越多外貿商家,已經放心把營銷、談單、跟進、客戶管理交給了AI。但他們很快意識到:真正的增長,僅僅靠提升轉化率和人效還不夠,還在于是否能源源不斷地找到新客戶。
于是,新的需求開始浮現:能不能給AI一個更高的KPI,讓它不再只是寫封營銷信、做個背調,而是接管整個“找客戶”的流程,從潛客挖掘、營銷觸達到最終交付有效線索,都自動跑完。
這也成為OKKI推出首個外貿營銷智能體AiReach的起點——讓AI真正“自己去找客戶”。
從發布現場的演示看,這是第一個能自己跑完整條營銷鏈的外貿智能體,外貿的獲客邏輯,從此變了。
(小滿科技COO子珺)
與傳統的“AI輔助工具”不同,AiReach的定位非常明確:不做半成品,只交付結果。
與以往只是依靠外貿業務員的經驗來搜索拓展可能的買家不同,AiReach可以主動生成并分析供應鏈圖譜、精準挖掘潛客,在內測階段,客戶的營銷信打開率從6%提升到15%,詢盤數量翻了三倍,人效提升高達六倍。
“供應鏈圖譜的價值,不只是幫你找客戶,而是看見原本看不見的客戶。”子珺說。
OKKI AiReach的第一步,是學習大量的賣家生意信息,自動生成一張圖譜,用AI能力幫助外貿商家看見客戶,看清自己業務的“藍海”在哪。通過供應鏈圖譜,它不僅能找到直接買家,還能定位上下游的潛在需求者。
比如深圳一家智能門鎖企業,在使用AiReach生成圖譜后,他們第一次注意到民宿——一個本不在他們開發計劃中的客戶群體。更令人眼前一亮的是,這些新客戶比原本主攻的客戶,擁有更高的采購意愿,最終成為新的銷售增長點。
(OKKI AiReach生成的“上下游供應鏈圖譜”)
另一家醫療器械公司,也在AiReach的幫助下,重構了原本的獲客路徑。在原本規劃中,他們只鎖定“醫院采購、經銷商”作為主要客戶。而交給AiReach后,擴展出了三類客戶機會:“ODM(自主生產)/OEM(貼牌生產)”、經銷采購、終端使用,最終挖掘出了超20000個可能有生意相關性的客戶線索。
其中一類此前從未觸達過的客戶群體——康復中心、健康連鎖機構,如今也被清晰標記在圖譜上。
“這些客戶,過去他們團隊看不見、想不到,也跟不上。現在,這個潛客群體不再是冰山之下的想象和一串名單,而是一張清晰可行動的商機地圖。”子珺說,通過OKKI AiReach的梳理繪制,一些以往被忽視的支線,正在成為商家業績增長的新線索。
另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是,AiReach不僅會在全網搜索新機會,還把目光也投向了曾經有過交流的客戶,讓老客戶也能成為新機會,把企業內部沉淀的數據和資源盤活。
子珺解釋道:“AiReach會先分析哪些客戶值得重新建聯,哪些客戶價值最高,再基于AI背調能力自動更新客戶全網最新動態。只要發現有新動作,比如官網更新、社媒活躍度提升,它就會自動出擊,精準觸達。
找到新的機會只是第一步,下一步AiReach將主動串起整個營銷鏈路,精準打撈。
原本開發客戶,需要業務員憑直覺篩人、花時間寫信、盯回復。而AiReach會基于圖譜推薦、客戶畫像、歷史策略,自動發起營銷動作,跟進客戶行為,并持續優化策略。業務員最終收到的,是一批已經表示興趣、有互動意愿的“有效客戶”。
從自動找客戶到精準營銷,OKKI AiReach把外貿獲客從“靠經驗摸索”帶入“全流程智能執行”的新階段。
這不僅是一款產品的升級,更是一次外貿獲客邏輯的重構:從人找客戶,到AI主動找客戶,從流程輔助,到直接交付結果。
AI從工具走向隊友,OKKI給出了三個“硬核指標”
智能體不是炫技的AI,是能真正被用起來的AI。
看完AiReach“下場打工”的幾個案例,筆者對這句話有了更深刻的體感。
AiReach,讓“智能體”這個原本更多停留在技術演示和觀望階段的概念,第一次在外貿行業成為業務實戰的一部分。它也證明了一個關鍵轉變:當AI從工具走向隊友,真正的壁壘不再是“能不能做出來”,而是能不能真正被使用,并持續進化。
這個背后,不是靠一兩個功能的疊加,也不是技術爆發的偶然,而是OKKI在外貿一線長時間“在場”與“共創”的積累。
那么需要達到什么樣的技術要求和標準,這個AI隊友才能真正落地?小滿科技CTO Happyson在發布會上提出了“一個合格智能體必備的三條標準”,也為其他行業構建智能體提供了一個參考。
第一,靠譜,采納率就是硬指標。
最基礎的要求,是“靠譜”——即AI輸出的內容能否真正被業務使用。
想要讓AI在行業落地達到高度可用的效果,硬指標就是AI執行穩定、準確,成功率達到商業化門檻。
Happyson給出了具體的衡量標準:生成類功能,比如寫營銷信、生成話術等,采納率要達到75%+,意味著大部分時候可以直接采用,少部分情況下稍加調整也可以使用。理解類比如讓AI生成一個報表,則要求更高,要達到95%。因為統計學上,大于95%就是大概率事件,AI正確理解用戶,只有達到這個程度,你才會覺得,這個隊友靠譜。
參考其他行業,這個標準也并不簡單。比如醫療被看作是AI落地的潛力場景之一,但是據大阪都會大學醫學研究生院的一個研究小組給出的結果表明,目前AI模型的平均診斷準確率為52.1%。
(小滿科技CTOHappyson)
OKKI目前的大多數AI功能已達到這一門檻。據子珺介紹,AI綜合采納率達到了75%,其中用AI寫外貿開發信功能上,采納率已經達到了94.3%。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提升,給商家帶來的是實打實的效率提升和效果轉化。過去一年OKKI AI累計輔助接待862萬人次、平均每位商家新增120個生意機會,買家回復率提升55%,AI背調效率比人工提升10倍,AI數據分析帶來的管理效率提升30%。
第二個要求,是懂業務,有行業的專業知識。
很多人都曾為通用型AI的強大能力動心,但是當你問它這個客戶值不值得跟時,它往往給不出實際答案,Happyson說。
Happyson舉了一個例子:在AI剛落地時,一些商家嘗試在業務流中接入通用大模型,但最后帶來的反饋卻不夠理想。當他們用AI去做客戶背調時,往往只能拿到一些百科式的信息——背景宏觀,但無直接幫助。
但是現在把這個任務交給OKKI,它會在收集上述信息的基礎上繼續找尋信息增量,去公開的行業網站、商業數據中搜刮出對應信息。因為足夠懂外貿,OKKI不會給商家堆砌信息,而是把背后的價值直接提煉好,送到你面前。
OKKI會根據PMCC框架(產品、市場、渠道、客戶)整合信息,更貼近外貿銷售人員的判斷邏輯。它不只是展示客戶的官網信息,還會去行業數據庫中挖掘關鍵合作記錄、渠道布局、采購能力等真實商機信號。
第三,也是最難的標準,具備自我成長與進化的能力。
因為世界變化實在是太快了,智能體必須能夠自我進化,背后就需要有企業知識庫、有個性化的能力、以及主動思考的能力。
智能體要知道足夠多的產品和行業知識,且能持續更新,才能支撐他去干活。要懂業務和用戶,適應不同企業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記憶與思考。
“為什么DeepSeek的出現讓大家這么興奮?因為我們第一次看到AI像人一樣在‘思考’問題。外貿智能體也一樣,必須先‘記得住’,再‘想得通’,才能真正做得好。”Happyson說道。
這要求智能體有一個復雜記憶系統:包括長期記憶、短期記憶、客戶行為記憶、交互反饋記憶等,也要有自主推理與反思能力,AI不再只是響應,而是可以基于上下文做出“類人式”的判斷與計劃。
這是最難的,也是為什么智能體能進化的關鍵。
OKKI在外貿行業的實踐表明,當智能體成為真正業務的一部分,評價標準不再是“能不能生成內容”,而是“能不能完成任務”;不是“模型有多大”,而是“結果有多穩”。真正的智能體,不是炫技的AI,而是能被業務真正信任的伙伴。
在AI深度融入行業的情況下,更多屬于這個時代的奇跡正在涌現,給每個員工配備一個全能的“AI隊友”,不再是遙遠的將來,它已經成為了“現在進行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