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發|明見局
作者|周敘
在城商行的賽道中,南京銀行近年來個人消費貸款業務規模迅猛增長,成為業內矚目的焦點。不過,在這亮眼的成績背后,業務合規性的質疑與用戶投訴如影隨形。
規模快速擴張,增速領先同行
近年來,南京銀行個人消費貸款業務一路上漲。從數據來看,自2020年至2024年,其個人消費貸款金額從945.87億元翻倍增長至2038.38億元,每年保持著16%以上的增幅。這一增速在頭部城商行中脫穎而出,相比之下,江蘇銀行、北京銀行同期個人消費貸款同比增幅均低于3%。
截至2024年末,南京銀行個人消費貸款規模已突破2000億元,在頭部城商行中位列第四。與排名第三的北京銀行相比,二者貸款余額差距不足30億元。若南京銀行繼續保持當前不低于16%的增長速度,超越北京銀行指日可待。
在個人消費貸款業務快速擴張的同時,南京銀行在業務合規性方面卻有隱患。早期,南京銀行曾與唯品花等無放貸資質的第三方平臺開展聯合貸款業務,合作的助貸機構51人品貸還被指存在收取“砍頭息、高利貸”的行為。盡管當前該行與頭部、腰部助貸平臺都有合作,但對于合作助貸機構是否具備完整合規資質,仍缺乏公開信息披露,這無疑為業務埋下了合規隱患。
監管政策不斷趨嚴,對銀行助貸業務的規范提出了更高要求。2025年4月發布的《關于加強商業銀行互聯網助貸業務管理 提升金融服務質效的通知》明確規定,商業銀行應加強平臺運營機構、增信服務機構準入管理,實行名單制管理并披露名單。在這樣的背景下,南京銀行若不能及時完善助貸機構資質信息披露,將面臨更大的合規風險。
用戶投訴頻發,權益難保障
黑貓投訴平臺上,關于南京銀行貸款業務的投訴數量眾多,“高利貸”“暴力催收”成為高頻關鍵詞。
眾多用戶反映,南京銀行與合作平臺形成利益鏈條,向借款人轉嫁不合理收費,借款利率遠超金融機構最高年化24%的標準。還有用戶投訴遭遇暴力催收,平臺爆通訊錄騷擾家人朋友,給用戶帶來極大的心理傷害。
以南銀法巴消金為例,雖其產品顯示貸款利率控制在監管紅線以內,并披露了合作助貸機構,但仍無法避免投訴。
有用戶稱在辦理貸款時,遭遇中介與客戶經理勾結,強制收取高額手續費,且還款實際金額與宣稱利率計算結果存在較大差異。這一系列投訴反映出南京銀行在消費者權益保護方面存在不足。
走得穩健才有助于長期發展
從業務拓展來看,在追求規模快速增長的過程中,南京銀行可能過于注重業務量而忽視了合規審查與風險把控。在與助貸機構合作時,沒有建立完善的資質審核與監督機制,導致不合規機構參與業務,損害銀行聲譽與用戶利益。
在用戶服務與權益保障方面,缺乏有效的投訴處理機制。面對大量投訴,未能及時、妥善解決用戶問題,使得矛盾不斷積累,進一步影響銀行形象。
南京銀行個人消費貸款業務的快速增長固然帶來了規模的擴張與市場地位的提升,但業務合規性與用戶權益保障方面的問題不容小覷。
在未來,南京銀行需要重新審視業務發展模式,加強內部管理,完善合規審查機制,重視用戶投訴,切實保護消費者權益。否則,這些隱憂可能會逐漸侵蝕業務增長的成果,給銀行的可持續發展帶來阻礙。只有在穩健合規的基礎上發展業務,南京銀行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走得更遠、更穩。
(內容來源于網絡公開信息,請謹慎辨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