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618結束了,先漲價再降價的套路被它們玩瘋了之外,這屆618最讓十億網友頭疼的莫過于搖一搖跳轉廣告了!
除了那些不差錢的超級應用之外,其他APP有一個算一個,都在瘋狂的往電商APP跳轉,簡直缺德到冒煙了!
過去,它們還能裝一裝,在開屏廣告讀秒的進度條內,但凡用戶屏住呼吸,還能躲過跳到電商APP,但今年,你就算不動,它也給你瘋狂的跳,甚至一家比一家無下限。
比如有些APP,你沒啟動使用它,他一天還給你跳好幾次電商APP。
再比如小柴有個每天晚上關后臺APP的習慣,在沒有打開過任何一個電商APP的情況下,今年618手機里的電商APP,竟然全部都在偷偷運行的狀態。
也就在這種缺德的搖一搖跳轉廣告的性能被無下限的發揮到極致后,小柴不知不覺中,就成了這些電商APP各種營銷宣傳中的日活用戶。
然而,這種硬控了十幾億網民的搖一搖跳轉廣告,也只是如今的免費互聯網吃相難看、把手伸的越來越長的一個小小縮影。
就好比今天一個被無數網友罵上熱搜的話題——討厭一打開APP歌就被暫停了。
在這個熱搜話題下面,不少用戶吐槽,現在的某些APP,真是吃相難看到了極點。
比如有網友表示:「我討厭打開某些APP時,當前正在播放的音樂就暫停了,麻煩你們搞清楚一下自己的定位,你個修圖的,購物的,社交的,憑什么打開時暫停我的歌,你以為你是多重要」
像這樣的情況,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竟然成了如今移動互聯網的基操,柴油們應該深有體會吧!
那么它到底瘋狂到什么程度?有用戶吐槽,開屏廣告,也要斷掉音樂,非常生氣。
也有網友表示:「現在連地鐵APP想看一下線路圖都會打斷音樂播放,聽個歌刷淘寶買買買本來挺開心的,點開一件商品自動播放視頻就打斷音樂,我真的……購物體驗極速下降,你們有什么資格影響我聽歌??? 」
「因為封面廣告現在都是視頻的,老是和我的音樂搶通道。現在這些app的開屏廣告都太了。尤其是搖一搖和輕點進入的這種廣告,直接跳轉,一套弄完本來打開這個APP要干啥都忘了。」
「打開視頻網站暫停就算了,我網購你都暫停是什么意思啊」
小柴翻了一下小某書,上面類似的吐槽一大堆一大堆的,基本上所有的APP都會有這種情況,尤其是一些工具類應用,普遍存在的。
類似的還有:「自己不播放音樂,進去就打斷你在聽的,這就是APP屆的流氓」
那么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事實上就是如今的APP想要的太多了,而且把手伸的太長了,過度索取權限。
比如暫停音樂是因為現在很多的APP的開屏廣告都是視頻形式,強制搶占音樂播放通道;此外,短視頻時代,但凡是一個APP,都在使勁的往里面塞短視頻內容,并且均在首頁展示。
而且,為了提升自己APP上短視頻內容的播放量,很多APP都默認這些視頻在打開APP后自動播放。
而為了達成這些目的,這些APP都紛紛在用戶花錢買的手機上,當起了真正的主人,隨意、明目張膽的不經用戶同意,操控用戶的手機。
而像這樣跳轉、暫停音樂播放,還算溫和的,更夸張的還有各種索取用戶手機的權限,從上到下把用戶手機的使用權握在自己的手里,然后支配用戶的上網行為,甚至消費行為。
而這也就是目前國內互聯網生態流量至上理念的必然發展結果。在互聯網服務多元化、以及去中心化的時代,但凡一個APP,恨不得把能裝進去的功能都裝進去。
互聯網的盡頭是放貸這件事咱先不說了,現在的APP越來越臃腫、膨脹已經病入膏肓了,比如P圖的軟件,里面不僅有短視頻功能,還有社區功能,甚至電商功能。
一款天氣應用,用戶明明只是想去看天氣,它又做起了資訊分發、社區、網貸、短視頻、打車,一個界面被塞的滿滿當當,一打開APP就是關不完的彈窗。
而做外賣的,跨界搞電商、搞短視頻,做電商的,跨界搞外賣、短視頻、內容種草、旅游、閱讀,甚至連游戲都不放過;而做地圖的,也要做打車、旅游、本地生活……
而在這種趨勢下,這些本來應該純粹的應用,個個都把自己整成了無所不能的超級平臺,越來越臃腫膨脹。
十幾年前64G內存都用不完的手機,現在512G了,每天清理內存成了用戶最糟心的事。
當然了,為了賺錢,給自己的APP里塞滿各種功能,咱們都可以理解,而不能理解的地方在于,它們如今的吃相越來越難看了。
除了缺德到冒煙的搖一搖跳轉廣告、讓無數人喊出「流氓」的打開APP暫停音樂這些槽點,它們試探著將用戶手機的操控權掌握在手里,更是發了瘋似的刷新下限。
比如每個月都被點名,但卻越來越猖獗的過度索取用戶手機權限、用戶個人信息這些事。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你下載一款APP,想要用它,必須同意它讀取你的聯系人、通話記錄、短信內容、地理位置,甚至連音視頻文件、相冊都不放過……
比如在今年4月,某APP被爆「高頻讀取用戶信息」因為過于離譜沖上熱搜,到底有多離譜呢?
有網友稱,近三十天內,自己安裝的該APP,應用訪問總量高達9.2萬次,是使用頻率最高的微信的一百倍,也有網友表示,自己的手機被這款APP3天內訪問了1.7萬次。
也就是在你不啟動它的情況下,它還在后臺不停地運行,而它在運行什么呢?
有技術大牛做了測試,它讀取用戶位置信息的時候,密集到可以繪制出一條精準到每米的運動軌跡。
這就意味著,你每挪動一米,你打開軟件后,它都能給你推薦精準的商業廣告。
當然,這還沒完,該APP直接把手伸進了用戶的相冊、音視頻等媒體信息,包含照片與視頻、設備狀態、日程、剪貼板……
比如有用戶爆料,該APP訪問了其手機24萬次,包括視頻、照片文件、音頻文件等;平均下來一分鐘訪問5.5次,有點滲人。
還有用戶表示,自己的相冊一天內,被該APP偷看了9000+次。
而偷看也就算了,有些APP,還會自作主張將你的照片等媒體信息打包上傳,甚至私自刪除。
而這么干的,絕非某款APP的個例,而是很多濃眉大眼的小巨頭均出現過的操作。
比如更早之前,還有媒體報道,某APP也是私自刪除用戶手機里的照片和視頻。
那么它們為什么要刪這些照片視頻呢?因為這些視頻和照片是該用戶在該平臺買了東西,因為遇到問題想投訴,就錄了屏,結果還沒投訴,就被手機提醒,視頻被這個APP刪除了!
看到這離譜的操作,網友可以說直接炸鍋了!這事引起爭議后,這些APP都是瘋狂的否認三連,但最終到底是什么情況,也都沒有結果。
但這一樁樁一件件都令人細思極恐,裸奔也就算了,更夸張的是,人家現在直接當起了用戶的主人。
而除了偷窺、刪除用戶媒體信息的,還有某辦公軟件刪除用戶文件的。
該辦公軟件,后來還被曝出,拿著用戶的文件,甚至是未發表的小說作品去投喂AI。
而除了偷看用戶的手機,現在的APP,偷聽用戶的聊天內容,似乎也成了基操。
想必小柴們也是深有體會,明明自己在沒打開手機的情況下,聊聊天,打開各種APP,就是精準的商業逛好投放。
而這種過程,絕對的遙遙領先,幾秒鐘內,它們不僅收集了你談話的內容,還精準的提煉了有效信息,然后進行信息的篩選與商業廣告的精準匹配、分發。
但偷聽用戶這件事,似乎至今在國內都沒有出現過被抓住實錘的證據,但似乎所有人都清楚,偷聽是真實存在的。
就連羅永浩此前也表示:「什么大家都在抱怨被各種 app 偷聽和推送廣告,但沒有廠商做物理關閉麥克風的手機?是因為跟軟件行業的利益捆綁太深嗎?」
有網友表示,作為手機市場曾經的核心玩家,羅永浩的言論看上去帶著疑問的口吻,實則是對行業潛規則的實錘爆料。
而這些APP把手越伸越長的背后,顯然是有利可圖。
它們瘋狂的獲取用戶信息、獲取用戶手機的各種權限,背后的目的要么是為了把這些數據賣給營銷機構,讓大數據營銷更加精準;要么就是為了把每一個流量的價值榨取的干干凈凈,更精準的去圍剿用戶。
而在這些案例之外,這些APP替用戶做主的下限行為,還在持續的進化,比如更瘋狂的去點個外賣,或者購個物,一不小心,這些APP就給你開通了免密支付、先用后付,甚至開通它們的金融服務。
比如,最近還有不少用戶吐槽,點一份十幾塊錢的外賣,就被外賣平臺悄悄分了期。
比如有網友表示:在某外賣平臺上點了個19塊的霸王茶姬,不知道他啥時候給我分了三期……
「我11塊錢的麻辣燙被莫名其妙分了三期……要提前換的話要分開來還三次」
而像這樣的事,每天似乎都正在瘋狂地發生……
所以,相比這些直接提用戶的錢包做主的,什么幫你跳轉電商APP、關掉音樂什么的,都算良心的了。
接下來,它們幫你下單買東西,事實上已經照進現實了,老柴油們應該記得之前小柴寫過的另一個選題「只瀏覽了下就送貨到家?先用后付怎么一夜成了互聯網標配?」
大概是,在遙遙領先的先用后付出現后,現在不少網友不都敢輕易瀏覽商品了,因為你瀏覽的過程,一不小心,快遞員就送貨上門了!
而它們為何能這么 猖狂,甚至什么都不放在眼里,變本加厲的秀下限呢?互聯網進入深度壟斷時代是一個原因,那還有其他原因嗎?評論區交給柴油們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