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以色列境內的警報已經全部響起,以色列軍隊要求境內的民眾全部躲進避難所。這足以說明伊朗對以色列的反擊正在取得明顯的效果。與此同時,美國人卻悄悄算了一筆賬,吃驚的發現,如果再這樣打下去,以色列可能快打不起了。
華爾街日報近期對外發布消息,認為以色列和伊朗之間的沖突每天都會給以色列造成數以億計美元的損失,而這很可能會限制以色列進行長期戰爭的準備和相應的能力。
美國人認為,伊朗在反擊以色列的過程中,應該已經有400枚導彈攻入以色列本土,以色列主要攔截的武器是“箭3”和“大衛投石索”,這種防空導彈平時運營的成本就比較高,每發導彈的成本大約是100~400萬美元左右。伊朗從13號開始反擊,截止到現在為止,平均每天有30~50發導彈打到以色列。而以色列如果想要保證自己攔截率的話,對付每枚伊朗導彈至少需要2~3枚的導彈才能夠有效地進行攔截。而如果遇上高超音速導彈的話,即便把3枚攔截導彈都打出去,也不見得能夠成功的攔截。按照這樣的一種數據和相應的概率來計算,以色列每天光是花在導彈攔截方面的成本,至少在2億元左右,按開戰八天來算的話,這個成本至少在16億美元左右了。這還沒有計算以色列對伊朗發動空襲所需要的成本,兩者相加,數字會更加的可觀。
美國媒體的這篇報道中,充滿了對于以色列進行長期戰爭的擔憂。在我個人看來,美國人的擔憂是成立的,對于以色列來說一旦陷入長期戰爭,尤其是涉及到境內被攻擊的一些戰爭的話,必然會越打越吃力。
這一方面是從經濟角度來考慮的
美國媒體計算的攔截成本是靠譜的,但問題是,這項統計并不能直接涵蓋以色列目前的經濟損失。所謂“大炮一響,黃金萬兩”,對于進攻方和防守方來說都是這樣的。以色列的經濟,大受影響,企業運轉,貿易停滯,國際壓力等等所造成的直接損失,目前來說是無法估量的。
另外一方面是以色列本身就是一個小國
以色列全境的面積是25,000平方公里,如此狹窄的國土導致這個國家無論如何發展自己的軍事經濟和科技實力,都無法避免沒有戰略縱深這個硬傷。在現代化戰爭的手段面前,缺乏戰略縱深,也就導致自己的全國會輕易的被對方的導彈覆蓋全境。這也是以色列在自己的境內根本就沒有辦法進行長期戰爭的一個核心原因,同時也是以色列這些年一直對于擴張領土有著極度渴望的一個核心原因。
所以,按照這種戰爭情況持續的發展下去,以色列方面在經濟和戰略方面將會面臨很大的壓力!
當然了,對于伊朗來說,這場戰爭所需要消耗的成本以及所付出的代價,同樣也不可小覷。
在主要承擔進攻的導彈方面,伊朗使用的導彈型號和技術差異是比較大的,短程導彈以征服者110為主,該款導彈發射的數量能夠占到總數的60%左右,約240枚左右,每枚導彈的造價大約是8~50萬美元,中程導彈以流星10和泥沙2為主,導彈數量大約占30%,約120枚左右,每發導彈的造價大約是10萬至800萬美元,高超音速導彈主要是法塔赫二型,數量比較少,大約有40枚左右,每發的造價是20萬美元,除此之外,還有數量若干的巡航導彈以及無人機??傮w算下來,伊朗這幾天在進攻手段方面做消化的成本大約是5~7億美元(這個數據與以色列接近20億的成本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而這次戰爭,伊朗有至少34名高級將領被干掉,14名核科學領域的專家以及導彈專家身亡,超過215人死亡,1200余人受傷。軍事設施方面,納坦茲鈾濃縮廠,阿拉克重水反應堆都遭到空襲打擊,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除此之外,還有西部的防空體系,空軍受到的損失等等。
這些重大的損失對于伊朗這個地區國家來說,同樣也是不堪重負,同樣也是隨著時間的增長,壓力會越來越大。
所以經過這樣的一個直觀的對比之后,我們就會發現,在沒有外界的干涉下,伊朗和以色列之間的戰爭最終的走向,實際上是看這兩個國家到底誰能夠堅持的更久,到底誰的戰略決心能夠更加強硬一些,誰才能最后贏得這場戰爭的勝利。目前雙方均沒有任何的退卻的意思,都表示要堅決長期的作戰到底。這也是目前的中東局勢,比較復雜的一個核心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