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火從導彈襲擊蔓延至油氣設施,霍爾木茲海峽的油輪正駛向一場改寫全球能源秩序的完美風暴。
2025年6月13日,以色列代號“獅子的力量”軍事行動拉開戰爭序幕,200多架戰機攜帶330枚精確彈藥空襲德黑蘭、納坦茲核設施及伊斯法罕等伊朗核心區域。
這場沖突很快蔓延至能源領域。6月14日深夜,以色列戰機首次襲擊伊朗能源基礎設施——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氣田南帕爾斯第14期項目燃起大火,導致每天1200萬立方米天然氣生產中斷;法杰爾·賈姆能源設施同時遇襲。
原油市場應聲暴動。WTI原油價格日內一度暴漲超14%,創2022年3月以來最大單日漲幅;布倫特原油期貨收漲近9%。全球資本瘋狂涌入原油期權市場,6月13日美國原油期權成交量飆升至68.1萬份,創五個月新高,80美元看漲期權單日成交3.34萬份。
01 戰爭升級,全球能源市場的“鏈式沖擊”
這場沖突已遠超局部摩擦范疇,演變為系統性威脅全球能源安全的危機。以色列對伊朗能源設施的打擊標志著沖突進入新階段——能源資產正式淪為戰場。
南帕爾斯氣田遇襲具有象征意義。該氣田與卡塔爾共享,供應伊朗三分之二的天然氣,是維持該國電力系統的命脈。自上世紀80年代兩伊戰爭以來,這是伊朗境內煉油廠首次遭遇襲擊。
更嚴峻的威脅懸在霍爾木茲海峽上空。這條承擔全球30%海運石油貿易量的咽喉要道,每天約有2100萬桶原油經此運往世界各地。若海峽被封鎖,德意志銀行與摩根大通均預測:油價可能飆升至每桶120-130美元。
市場已開始為最壞情況定價。摩根大通分析顯示,當前原油價格已包含約7%的“最壞情境”溢價——即霍爾木茲海峽關閉或中東戰火全面升級的情景。
全球資金正加速布局原油多頭。截至6月10日當周,WTI原油凈多頭合約增至17.91萬手,創19周新高;布倫特原油凈多頭合約增至19.69萬手,創10周新高。
02 中國能源安全的多維挑戰
作為全球最大石油進口國,中國面臨嚴峻考驗。2024年我國原油進口量預計達5.5億噸,對外依存度維持在70%以上。沖突已造成直接沖擊:
- 伊朗石油出口驟降15%,關鍵港口關閉導致中國需緊急調整供應鏈。盡管伊朗原油僅占中國總進口量的18%,但霍爾木茲海峽封鎖將切斷中國近40%的中東原油供應。
- 油輪保險費率飆升30%,部分貨船被迫繞道好望角,每桶運輸成本增加1.2美元。
- 關鍵工業原料供應鏈告急:天青石進口60%依賴伊朗,國內磁性材料企業面臨斷供;伊朗甲醇產能占全球18%,港口爆炸疊加沖突加劇供應危機;以色列減產導致溴素進口缺口擴大。
海外資產與人員安全風險陡增。中國在伊朗的4000億美元投資面臨威脅,恰巴哈爾港擴建等項目已暫停,直接損失約5億美元。在以色列的基建項目如海法卡梅爾隧道、特拉維夫地鐵系統等陷入停滯。
03 危機應對:中國的雙軌戰略
面對危機,中國正通過能源多元化與金融創新構建防御體系:
能源版圖加速重構。沙特承諾將對華原油出口增加12%,俄羅斯通過遠東管道提升輸送量;戰略石油儲備緊急啟動(約50天進口量)。中長期布局同步推進:中俄北極LNG管道項目(年供480億立方米)加速建設;中沙簽署150億美元新能源協議,重點開發紅海沿岸5GW太陽能電站和氫能項目。
人民幣國際化突圍美元封鎖。中伊貿易中人民幣結算比例從2024年的22%升至35%,主要用于石油和建材交易。中國央行與卡塔爾央行簽署500億元貨幣互換協議,完善海灣地區人民幣清算網絡。更前沿的探索是與阿聯酋試點數字人民幣跨境支付,使單筆結算時間縮短至2秒,手續費降低70%。
外交層面,中國采取平衡斡旋策略。在安理會呼吁“立即停火”并提出“雙暫停”倡議(以色列停火、伊朗凍結核活動)。中國常駐國際原子能機構代表李松大使明確表態:“反對武裝攻擊和平核設施”,強調政治解決是唯一出路。
04 全球能源格局重構的臨界點
這場沖突正成為改寫能源秩序的催化劑:
- 傳統能源安全觀被顛覆。采掘企業估值邏輯正從“周期波動”轉向“戰略儲備溢價”,擁有海外礦權和穩定運輸通道的企業獲得資本重估。
- 綠色轉型加速推進。中沙“綠色絲綢之路”布局提速:沙特NEOM未來城智能電網(投資30億美元)、阿聯酋馬斯達爾城氫能產業鏈(投資25億美元)等項目,使中國光伏組件與儲能技術出口預計五年增長40%。
- 資源民族主義抬頭。關鍵礦產爭奪白熱化,天青石、溴素等“小品種”戰略資源地位飆升。國內企業如金瑞礦業因碳酸鍶價格暴漲,一季度凈利潤激增617%。
地緣政治裂變催生新機制萌芽。中國聯合土耳其、印度等國推動建立“中東能源安全對話”平臺,嘗試構建去美國化的區域安全保障框架。技術標準輸出成為新抓手:中國正主導制定中東新能源項目的技術認證體系,強化產業鏈話語權。
全球能源貿易版圖上,霍爾木茲海峽的油輪航線仍是最繁忙的動脈。但此刻穿行其間的每艘油輪都在見證歷史——伊朗布什爾省的天然氣設施濃煙未散,以色列海法港的防空警報又起。
中國油輪正悄悄調整航線:部分繞行好望角的船只增加了15天航程,而另一些則嘗試通過中巴經濟走廊的陸路管道轉運。在沙特紅海沿岸,中資工程師加速安裝光伏板的身影被落日拉長,150億美元的新能源投資正構筑“去中東化”的備份系統。
當德黑蘭宣布暫停核談判,北京的外交官們仍在多國間穿梭,人民幣結算的石油合約在戰火中靜默增長。這場危機終將過去,但能源安全的游戲規則已永遠改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