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史上,某些符號的魔力遠超臺詞與劇情:它們無需開口,卻能用輪廓、聲浪與軌跡定義角色的靈魂,甚至隱喻一整個時代的集體情緒。
在《教父》里,它是一根雪茄;在《泰坦尼克號》里,它是一串“海洋之心”項鏈;而在有些經典作品里,它則是一輛好車——
在好萊塢經典愛情片《風月俏佳人》里,這輛從街頭呼嘯而過的敞篷BMW E30,既是當時美國社會上流階層的時代風潮,也隱喻了那個年代蒸蒸日上的美國夢:
自由、勇敢、理想主義,人人都躊躇滿志,無論你是身價百億的富豪,還是一名小小的追夢灰姑娘。
汽車一直與電影文化密不可分,多年以來,BMW 3系始終是國內外影視作品中的“御用嘉賓”。
我們最為熟知的經典動作片系列如《碟中諜》《諜影重重》,都不乏其身影。
《碟中諜4》片尾有一段驚心動魄的地上停車場大戰,伊桑·亨特為了拿回文件,縱身一躍到一輛BMW E36上。這個鏡頭竟被拍出了一種太空艙內般的冷峻和科技感。
而在上一部《碟中諜7:致命清算》里,意大利警車涂裝的藍白配色BMW G20也讓不少人眼前一亮。
是的,并沒有夸大其詞,意大利警察確實有用BMW 3系做警車的傳統。3系還是太全面了。
早年的諜戰大片里,銀幕上大多是E30、E36之類的經典車型;而到了《碟中諜》第七部,G20已經是BMW 3系的第七代車型了。
所以,這也是很有意思的一點:系列電影在不斷推陳出新,名車同樣如此。BMW 3系陪伴著一代又一代的電影人,大銀幕也見證了它的成長。
從這個層面上來說,BMW 3系絕不只是在好萊塢大片里獨領風騷。它離你很近,同樣也會是你的童年回憶。甚至于,在一些你根本意想不到的作品里,也有著它的亮相。
例如,你可能不會想到,《流星花園》里也有它吧?
不僅有,還出現在了全劇的開場鏡頭!
沒錯,故事開篇,便是富家女千惠乘坐一輛黑色的BMW E36去上學。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杉菜不僅開的是一輛舊摩托,還經常壞在路上。
同樣讓我記憶猶新的,還有另一部偶像劇《海豚灣戀人》。每一次男主角許紹洋風度翩翩地走出他的黑色BMW E46,低頭戴上細框眼鏡,都不知謀殺了多少少女的芳心。
可見品車如品人,塑造霸總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便是將鏡頭對準他的車。
對于有些作品來說,BMW 3系意味著“情懷”。
文森特·卡塞爾主演的經典法國青春片《怒火青春》里,主角坐在一輛經典復古的BMW E21上,緩緩地駛過深夜的巴黎街頭。這一幕道盡了青春的躁動、不安和無處發泄的叛逆。
而對于有些電影來說,BMW 3系就一個字,“帥”。
如果你看過《港囧》的話,應該也對這輛大出風頭的紅色敞篷BMW E46印象深刻。對于深陷危機的主角來說,這輛車簡直就是天降神兵,拯救其于水火。
當然,BMW 3系一向是以其運動性能而著稱。五十年來,它始終是運動的標桿。
因此,真正讓它制霸的領域,還得是大片、動作片。
這就不得不提到《驚天魔盜團》了。
在這部電影里,女警官征用了一輛BMW F30,在紐約街頭拘捕魔術師,雙方展開了一場血脈賁張的“貓鼠游戲”。
這場戲最瘋狂也最有難度的地方,就在于他們敢在“百年堵城”紐約,直接開飆。繁忙的車流、幾乎水泄不通的街道,與這輛F30如游魚般的輕盈穿梭,構成鮮明的視覺對比。
甚至你可以看到,副駕駛上的警察都快被嚇得哇哇大叫了——油門一踩、鏡頭一轉,F30仍是如此淡定穩重,游刃有余。
由此可見其卓越的操作性:無論在多么極限的環境,都能夠恣意游走,帶給駕駛者平順、穩定的操縱體驗。
毫無疑問,這也是影片選擇F30的理由:再緊湊復雜的路況,都可以輕松駕馭。即使意外頻頻發生,仍保持流暢從容、舒展自如。
唯有F30能具備如此精準、沉穩的操縱性能。它是氣定神閑的獵手,也必定會是這場貓鼠游戲的勝利者。
從視聽層面來說,這場戲也是絕對的感官享受,導演通過低角度跟拍鏡頭,配合快速剪輯,將三系的靈活轉向與瞬間加速展現得淋漓盡致。與此同時,直升機的轟鳴、車輪在地面的摩擦、引擎的劇烈轟鳴,也構成了一種運動的協奏曲。
如同電影主題,這場被精心操縱編排的追車戲,也宛如一場電光幻影的魔術。不僅好看,也非常好聽。
我個人還想安利的另一部動作片,則是好萊塢著名星二代查理·辛主演的《追捕》。
這部電影相對小眾一些,是一部1994年的老片。那為什么安利它呢?
簡單粗暴,就一個理由,車帥啊!
片中,查理·辛開著一輛無比張揚的紅色BMW E36。其令人尖叫的運動性能,由此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現。
面對警方的窮追不舍,E36飛快地從車道碾過草坪,行人紛紛驚慌躲閃。它展現出一種驚人的悍勇和速度感。特寫鏡頭數次對準輪胎與車身,也讓觀眾直面其鋼鐵般的壓迫。勢如破竹、一往無前。就是這么快,就是這么猛。
而當夜幕降臨,面對無數警車圍堵,E36也迎來了自己真正的舞臺。一個瀟灑迅捷的漂移,眾目睽睽下化險為夷。每一次制動、每一次加速都讓人心跳加速。
這場戲的成功,顯然離不開E36出色的運動性能。甚至可以這樣說,它生來就是為了征服道路、也征服所有看客的感官。
必須承認,這部電影拍出了一部分車友的終極夢想:誰不想開著一輛紅色E36,一路飛飆呢?
所以,E36才是全片當之無愧的主角,靈魂所在。
整部電影所呈現的,也正是這樣一種終極的駕駛樂趣。
當然,不僅僅是這部電影,每一部動作片、每一場追逐戲,都是如此。
車才是靈魂。
選對了車,戲就做成了一半。
高燃的速度、精準的操控、“人車合一”的奇觀——這正是觀眾們最渴望看到的。
而這,也是銀幕上的BMW 3系,每一次都能做到的。
畢竟五十年來,它一直都是運動的標桿。
那么,如果要說到中國電影呢?
相信對于大部分國內觀眾,它最熟悉也最驚艷的一次亮相,還是在馮小剛導演的《天下無賊》。
影片的開場,便是男女主角聯手從傅彪所飾的富商手中騙車。劉若英挽著傅彪的手,含羞帶怯地說:“人家就想要那臺車嘛。”
鏡頭一轉,這輛庭院中的黑色BMW E46,大氣沉穩,一眼便知價值不菲。
兩人為了賣車特意自駕去西藏,一路上風景如畫,這輛豪車也成為了他們的家人和陪伴。
得知電影結局后,再回過頭來看,更會覺得駕車的這段短暫的時間,是他們一生難得的幸福。
因此,對于他們來說,BMW E46既是他們粉飾自我的成功人士標簽,也是他們一生求而不得的安寧與幻夢。
電影選擇用這輛車來開場,當然不僅僅是因為它夠好、夠貴。也因為它具有足夠豐富的底蘊和象征意義,可以巧妙地勾連了全片的主題。
正如片中那句流傳甚廣的“開好車就一定是好人嗎?”,喜劇性之余,也開宗明義地點出了全片的主題:
開好車的未必是好人,那么偷車的,就一定是壞人嗎?善與惡,貴和賤,究竟由誰來定義呢?
時至今日,《天下無賊》仍是我印象最深刻的馮小剛電影之一。我記住了這部電影的好人,也記住了電影里的好車。
今年是BMW 3系的50周歲生日。
一晃也五十年了。BMW 3系誕生于1975年,拍了無數部電影,吸引了無數粉絲。不僅活躍于車壇,更是電影史上一位星光熠熠的大牌明星。
可能你也想問,為何多年來,中外名導都如此青睞于它?
最顯著的原因,肯定是其卓越的操控性和優秀的運動基因。這使得它具備得天獨厚的優勢,能夠勝任任何高難度的特技鏡頭。
將BMW傳統的豪華特性與極致的運動性能相融合,這是一種絕對的革命性。那種人車合一的駕駛樂趣,也是任何其他車型所無法比擬的。
從1975年的E21,到2019年的G20/G28,七代更新,一直在求新求變。五十年來,始終是運動標桿。
時值五十周年紀念,在這個里程碑式的時刻,BMW也推出了新BMW 3系50周年限量版。
這部短片出自著名的攝影指導杜可風之手,無論車還是影像風格,給人的感覺都是,真的太酷了,太炫了。
難以想象開著這樣一輛車在華燈初上的街頭,會有多么爽。
可能每一秒鐘都像在好萊塢大片里飛馳吧。
專屬的先鋒車色閃電紫和磨砂純灰,專屬豪華運動內飾、專屬運動方向盤,還有專屬紀念版標識和專屬19英寸輪轂。
方方面面,都是為了實現更精準的操控,彰顯更卓絕的運動特質。
歷經七代,運動初心不改。
穿越半個世紀的鋒芒,三系仍是傳奇。
相信對于觀眾來說,BMW 3系也絕不僅是一臺車,更是一種文化,是情懷和夢想,甚至時代精神的具象化表達。看著它在銀幕上騁馳,也讓我們心馳神往,漂向遠方。
而回顧銀幕上的BMW 3系,或許你更會發現,這五十年來,它不僅宛如時代的底片,也像一塊流動的銀幕——
映照過50年社會變遷,承載過無數角色的悲歡,最終將自己演變為一部無需對白的公路電影。
時代造就傳奇,也見證傳奇一路無畏前行。當下一個經典鏡頭對準3系,我們仍將看到:關于駕駛的信仰,從未落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