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自河北中醫肝病醫院微信公眾號)
肝臟是人體內重要的解毒與代謝器官,在中醫理論里更是“將軍之官”,主疏泄、藏血,牽動全身氣血運行。面對各類肝病困擾,中醫以其整體調治、藥食同源、安全有效的特色,為現代肝病治療提供了獨特的思路與支持。
中醫治療肝病的優勢
整體調治,本源入手
中醫看待人體疾病,從不局限于局部病灶。肝病在中醫看來,其根源不僅在于肝本身,更與脾、腎功能的失調、氣血運行的阻滯,乃至情志因素緊密相連。傳統理論中“肝氣郁結”常被視為肝病的重要誘因,情緒壓力、焦慮抑郁等情志問題,可導致氣機運行不暢,進而影響肝的疏泄功能,加重病情。
中醫治療肝病,尤其注重調和整體,疏肝理氣、健脾化濕、滋養肝腎等多法并用,目的在于恢復全身氣血的和諧運轉,從而緩解肝臟負擔,改善相關癥狀如脅痛、腹脹、疲倦等,并幫助穩定病情。
復方多靶,協同增效
中藥的精華在于其復方配伍的智慧。一張精心設計的方劑,往往包含多種藥材,它們相互配合,從不同角度作用于疾病。在肝病治療中,中藥復方展現了多靶點干預的優勢。例如經典方劑“茵陳蒿湯”,其中茵陳蒿利膽退黃、梔子清熱利濕、大黃導滯解毒,共同作用既能顯著改善黃疸癥狀,又能促進肝臟炎癥消退。
現代研究也證實,許多中藥復方或單體(如甘草酸、水飛薊素)能減輕肝臟炎癥損傷、抑制肝纖維化進程、促進受損肝細胞修復再生,甚至調節免疫功能,多途徑協同保護肝臟。
扶正固本,減輕副作用
慢性肝病或抗病毒治療常伴身體虛弱、消化障礙等不適。中醫“扶正固本”理念此時尤為重要,通過補益氣血、調理脾胃等方法增強患者體質和抗病能力。比如,在應用西藥干擾素抗病毒治療時,輔以黃芪、黨參、女貞子、枸杞子等補益類中藥,能有效減輕干擾素引發的疲勞、食欲不振、骨髓抑制等副作用,幫助患者順利完成療程,提高治療依從性。
此外,中藥在緩解肝硬化并發癥方面也有獨到之處,如合理使用活血化瘀、軟堅散結的中藥(如丹參、鱉甲),有助于改善門脈高壓癥狀。
輔助療法,簡便實用
除了內服湯藥,中醫豐富的外治法如針灸、艾灸、穴位貼敷、耳穴壓豆等,在改善肝病常見癥狀方面效果顯著。例如針灸特定穴位(如足三里、太沖、肝俞)能有效疏解肝區隱痛或脹痛感,減輕惡心、腹脹等不適。
中醫還特別重視生活方式調養,強調“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針對肝病患者,推薦清淡飲食、避免辛辣油膩及酒精,保持情緒舒暢,規律作息,這些看似簡單的生活指導,對于肝臟的休養生息至關重要,是藥物之外不可或缺的康復支柱。
客觀看待,中西合璧
當然,我們應清醒認識到,中藥在直接抑制乙肝、丙肝病毒方面,效果尚無法與現代抗病毒藥物相比。其核心價值在于改善癥狀、保護肝細胞、延緩疾病進展、提升生活質量,并輔助減輕西藥不良反應。中醫更提倡“帶病延年”的理念,在無法徹底清除病毒時,幫助患者與疾病和平共處,維持較好的生活狀態。
安全提醒:中藥雖相對溫和,但絕非完全無害。不當使用或濫用某些中藥(如含馬兜鈴酸、未經合理炮制的何首烏等)反而會損傷肝臟。務必在正規醫療機構、由經驗豐富的中醫師辨證指導下用藥,定期監測肝功能,確保安全有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