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投稿將同時發布六大平臺
凡發表于大河文學的作品,將自動同步發布于騰訊新聞、騰訊快報、網易新聞、360圖書館、一點資訊、頂端新聞等六大媒體平臺,被多渠道傳播。閱讀量較高的文章還將發布于人氣火爆的今日頭條、百家號、搜狐新聞、簡書等大河文學融媒體矩陣平臺。需轉載原創文章的可申請授權(編輯微信:dahewenxue2020)。大河文學投稿郵箱:dahewenxue@126.com
走近運河
文/劉克慶
江蘇泗陽有段運河,很寬、很美、很清澈,因為追逐藍色的文學夢,使我走近了它……
01
古老的運河
中國的河流大多是自然生成的,比如黃河,長江,淮河。但有一條河卻是人工生成的,那就是大運河。如果把運河比作嬰兒,它出生時小而短,其后卻大而長。人們凡事愛比較,把大運河和其他國家的運河一比,結果出來了,中國的運河是世界上最長的人工河流。
運河是神奇的河,它可以曲曲彎彎變長,還可以裁彎取直變短。運河是見多識廣的河,它親近過帝王貴胄,運送過兵馬糧草,承載過歌舞升平,見證過朝代興替,但更多的則是目睹過勞動人民的日出日落……
2500年前的春秋時期,吳王夫差為了運送軍用物資,首開運河于邗溝,連通了長江;
1800年前的東漢末年,曹操為了統一北方,開鑿運河于白溝;
1400年前,隋煬帝以洛陽為中心,整合了前代的運河體系,建成了貫通南北2000多公里的大運河;
700多年前,元朝忽必烈定都北京,他將彎道取直,大運河不再經過開封和洛陽,直通北京,形成了京杭大運河;
明清兩朝持續對大運河疏浚維護,使這條貫通南北的河流年運糧400萬石,其它軍用物資,食鹽,茶葉等無計其數;
19世紀中葉至今,鐵路、公路興起,大運河的航運功能逐漸衰落,但部分河段仍保持通航;
2014年,大運河申遺成功,被列為《世界遺產》名錄……
其實人們最不愛聽的就是板著面孔說歷史,當然也包括一本正經地說運河,那么咱就從文學的角度說說運河吧。
先說唐代張繼的《楓橋夜泊》詩:“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這座楓橋在哪里呢?就在京杭大運河的蘇州段。詩中的船就是大運河上的客運船。全詩雖說有些悲涼,但也如實的反映了運河岸邊的生活狀態。
再說白居易寫的運河詩句:“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頭?!惫现薰哦煽谠谀睦锬??在揚州市的瓜洲鎮。瓜洲渡口位于長江和古運河的交匯處,是歷代漕運和軍事要地。也正是這個千年古渡口,唐代高僧鑒真從這里起航東渡日本,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的故事也發生在這里……
皮日休寫的運河詩哲學味十足:“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清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這首詩雖寥寥幾句,但對隋煬帝來說卻是功過分明。說功指的是隋煬帝以“一水貫三江”的氣概,開鑿了大運河,串聯起長江、黃河、淮河,也溝通了微山、洪澤、洞庭、鄱陽和太湖,形成了“襟三江而帶五湖”的水路格局,運河貫通南北,漕運方便,利國利民。
說過指的是隋煬帝追求享樂排場,奢侈殘暴,揮霍民力的行為。他南下巡游,隨行帶了3500多艘船只,隨從10萬人,8萬拉船的纖夫,船隊綿延200多里,沿途500里內百姓都要提供食物給養。他坐的是160間四層豪華“龍舟”,看的是三層游景“水殿”,玩的是幾百名美女。他的行為激起了民怨,致使國內烽火四起,加速了隋王朝的滅亡。
皮日休的詩假設的很到位,如果隋煬帝沒有這些好大喜功、勞民傷財的奢侈行為,他開鑿大運河的功績是可以和大禹治水相提并論的。
宋代蘇軾寫運河的詩很唯美:“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
明代楊慎寫的《運河謠》很客觀:“運河千里如長帶,漕運連舟百萬艘。四方輻輳繁華地,百貨充盈富庶州?!?/p>
清代乾隆帝寫的運河詩很瀟灑:“運河轉漕達都京,策馬春風堤上行”,“御舟早侯運河濱,陸路行余水路循”。
歷代人寫運河的詩各有千秋,我也來湊個熱鬧,寫四句順口溜以贊古老的運河:
千里清波歲月悠,運河詩韻緩緩流。莫道漕運隨夢遠,泗陽水路續春秋。
02
美麗的運河
我不知道春秋時期的夫差,江蘇宿遷的項羽,元朝的忽必烈游沒游過大運河,走沒走過運河大堤,只知道隋煬帝三游運河丟了江山。還知道清康熙、乾隆二帝三下江南親近過運河,史載康熙皇帝曾在宿遷的運河大堤上和臣工們討論疏浚運河方案,細致到漕運碼頭及沿河植柳,并盛贊這里是“第一江山春好處”……
那一天我太晚入住泗陽希爾頓惠庭酒店,旅途勞頓未出房間。待室友朱先生散步歸來,問轉了什么地方?答曰出去看大運河的夜景了。我驚愕:“運河在哪里?”“就在酒店南邊,直線距離也就百十來米。”其時已晚,遺憾沒有及時出去一睹運河風采,便決定明天一早去親近大運河……
清晨5點許,我便登上了運河大堤,覺得不是人在走,而是眼前徐徐展開一幅水墨長卷。
放眼望去,綠樹夾著的健身步道通向前方。步道寬約8m,半灰半紅。紅的像鑲著黃邊的地毯,灰的像樸實無華的毛氈。紅地毯上可疾行快跑,灰毛氈上可穩步慢行。畫家在紅步道上畫出跑步的圖標,下面標注:運河風光帶,全長5km。
這時的我也成了運河長卷中的畫中人了。正走著,迎面過來一個跑步晨練的中年,他頭戴白色遮陽帽,身穿藍色T恤衫,黑色短褲灰色鞋,和我擦肩而過,帶來了一片運河的風。遠方過來一個騎自行車的小伙子,他在20厘米寬的黃色標志線上騎行,是在表演車技嗎?不知。小伙子身后又過來一個穿黑衣的男子,也沿著20厘米寬的黃色標志線,不偏不倚,不緊不慢地向前跑去,他是在練雙腿的把控力嗎?也不知……
運河像嬌羞的少女,掩映在郁郁蔥蔥的綠樹林中。我心中責怪畫家:“美女也怕半遮面,你不能把臨水的樹木畫的低一點嗎?還好,在密林的縫隙中,我用手機捕捉了四艘貨運船。第一艘為“連云港貨8666”,第二艘簡單到只有4個字:“富俊——棗莊”,第三艘是“魯濟寧貨8281”,第四艘是“徐興航駁5160”。這些船用篷布把高高的貨物遮蓋的嚴嚴實實。船底坐綠水,船頭插紅旗,四艘貨船緩緩地在運河水面上移動著。
我急切地想見運河真容,于是加快了腳步。步移景隨,待長卷徐徐展開,眼前突然一亮:畫面中出現一條約百米寬的河流,水波蕩漾,云白天藍,隔岸樓群矗天立,水邊綠柳枝梢柔。這時的我只覺得和風拂面,心曠神怡。隨即悟到原來畫家用“密不透風,疏可跑馬”的筆法畫運河,先讓你不識運河真面目,再引你水波浩渺奪眼球。
親水平臺上,8名身著紅T恤衫的資深美女面對運河跳操,她們踩著音響的節拍,左扭右擺,伸臂晃腰,移步甩腿,演繹著動態的美。
對面是媽祖雕像嗎?她高大潔白,衣裙飄飄,手持蓮花腳踏浪,像是在祈禱運河風平浪靜,祈禱運河內外萬千生靈的平安。
再往前走,我終于看清了那座潔白的泗陽斜拉橋。它的立柱肚圓脖細,弧線造型,內置淺藍色彩,恰是一個裝滿洋河酒的大瓶。她又像一把巨琴,一條條潔白的鋼索像一根根琴弦斜拉在那里。藍藍的天,白白的云,綠綠的樹,悠悠的水,這座泗陽橋無疑是運河長卷中的點睛之筆!
那是什么?仔細看,開闊的運河水面上有兩個人在一前一后地游泳。長臂輪番甩,紅帽緩緩移,劈波狀若游龍起,斬浪恰似水精靈……
運河猶如洋河酒,你需細細品酌,才有醉美的味道。
次日晨練,走棧道,登臺階,我又上了運河大堤。
長堤步道的南側色彩繽紛,月季花粉黃紅白,開的熱熱鬧鬧;石楠叢頭紅身綠,長得擁擠擠;高的是松桂槐竹,低的是伏地草坪;楊柳枝柔隨風擺,銀杏挺拔楓葉紅。惟有那曼妙的藤蘿,驕傲地爬在半弧棚架上,為游人遮陰擋陽。那棚架下的連椅上,一老者正坐在那里小憩……
我注意到了運河長卷上的宣傳圖版,草坪上立著一位身穿湖藍服裝的萌娃,大大的眼睛,小小的嘴巴,粉粉的臉蛋,長長的睫毛。他手持巨型綠葉,張開雙臂,像是歡迎晨練者的到來。
這里大概是宣傳運河主體公園的集中地了。深藍色的圖版,淺藍色的浪花,標題是:“運河三千里,最美在泗陽”10個大字,下邊介紹的內容也精準洗練:
泗陽縣位于江蘇省北部境內,河湖眾多,水系發達,境內水域面積占全縣總面積29.6%,擁有“泗水古都、美酒之都、臨海綠都”的古今名片。泗陽段的運河風光帶整合了媽祖文化園、泗水閣、泗陽大橋等標志性建筑,連珠成串,打造出獨具特色的生態文化景觀長廊。
不用圖版介紹,我走在運河大堤上,那感覺就是一個字:美!
返程北望,大堤下寬闊的道路上,汽車,摩托車,電動車嗖嗖而過。高樓群矗立在藍天白云之下,顯得那么巍峨挺拔。那座希爾頓惠庭酒店似乎更加出類拔萃,醒目的電子屏上飄動著“熱烈歡迎奔院文學院百名作家進泗陽看宿遷”等字樣。酒店里,聚集著一群運河追夢人……
03
追夢運河
泗陽的天很藍,運河的水很藍,奔流文學院的作家夢也很藍。
在希爾頓酒店會議室里,滿蕩蕩地坐著26個省市160多名學員,他們都是文學追夢人。追夢的導師認真授課頻解惑,追夢的學員全神貫注記真經。
顧建平說寫小說就是講故事,講故事就要講有趣的故事,精彩的故事,跌宕起伏的故事,符合人性的故事。還說你可以任意設計故事,但必須邏輯合理。你的故事中要有準確的時間,確切的地點,真實的場景,故事里的人物還要有個性。你要用說話的語氣去寫故事,寫有細節的故事,讓讀者有家常感,親切感等等。
丁捷無疑是個多才多藝的人物,在少年時代就有“文學天才”的美譽,其后更是碩果累累。他寫小說,寫詩歌,寫散文,寫報告文學,并獲得了多項國際國內獎。不僅如此,他還涉及美術領域,他的畫天馬行空,意象橫生,虛無縹緲。他的文學作品也如畫一樣,獨辟蹊徑且不與人同。他講寫報告文學的采訪是一門學問,要有勇氣和真誠,不要被原有的材料固化了自己的思維等等。丁捷寄語文學追夢人要確立一個主攻方向,直至取得成功。
《講好中國故事》是李春雷課件中的核心。他以紀實文學為切入點,以親身經歷現場說法。他從司馬遷的《史記》一直講到現在的報告文學。他提出了追文學夢的人要琢磨方向和目標,要學經典悟門道。文學人要做到由熱愛到酷愛,由夢想到理想,有走近到走進,由感動到感悟,由發現到表現。每個人身邊都有故事,都有精彩,看你會不會挖掘梳理,會不會思考想象,會不會琢磨結構,會不會把文字寫的精準干凈?會不會把故事寫的珠圓玉潤、水靈靈地鮮活。在春雷老師的課中,我加深了“酷愛”“讀典”“感悟”六個字的理解。
聽王劍冰的課其實是在聽散文寫作中的細節課。他講司馬遷《史記》中的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等等細節。講泰山看日出的細節:太陽露臉的那一刻,有人喊“啤酒拿來,碰一個”是細節;對著第一縷陽光刮彩票是細節;日出時年輕的父母把孩子高高舉起,“就像舉起了一顆太陽”更是輝煌的細節。
劍冰老師說,細節一寫,現場感立馬出現。端洗腳水是細節,對話是細節,神態是細節,“輕輕地打開窗簾,往外看,運河水靈動的展現在眼前”更是細節。出彩的細節決定了文章的鮮活。他鼓勵大家要在時光的瞬間里抓取細節,讓抓細節,寫細節變為自覺,變成習慣,然后置入豐富的想象,變成精彩的文字。
人們說追夢的人常常有一根筋的憨勁、傻勁,余深以為然。不憨你內蒙、東北的人來運河岸邊干什么?不傻你富庶的廣東、浙江的人來泗陽干什么?我是愚公家鄉王屋山人,既憨又傻,不然我來希爾頓酒店干什么?
憨中有智慧,傻里藏乾坤,宿遷忽喇喇來了30多位文學愛好者,不消說,他們都是大智若愚的憨人,樂觀向上的傻人,身體力行的追夢人。
這些憨傻的人來此聽課,是想采一片帶有雨的云,去滋養一下自己心中的文學小苗。
那天我在酒店的大廳中小坐,發現一位濃眉大眼、儒雅敦厚的宿遷漢子,猜想此人一定是奔流文學院作家研修班的學員,我們相互問好并加了微信。
在開班儀式上,才發現此人非同小可。他叫余義偉,我們入住的希爾頓惠庭酒店就是他名下的企業。
余義偉的文學路是迂回曲折的。因為貧窮,他作文寫的再好,也買不起赴考場的襯衣;因為追夢,讀高中時他牽頭成立了桃園文學社;因為太癡迷文學,致使他高考落榜;還是因為文學,上帝關門開窗,他一篇美文定乾坤,成了鄉司法所的干事。
余義偉在追夢的過程中意識到,物質是寫作的基礎條件,貧窮支撐不了作家夢的大廈。于是他以文學的初心,甩掉貧窮的雄心,踏入了經濟大潮。如今30多年過去,他的江蘇榮浩能源集團擁有員工近千人,20余家子公司。他為助學、征書、慈善、文化、體育事業捐款3000萬元,他連續九屆贊助“榮浩杯”全國微型小說大獎賽等等。
事業的成功助推了他文學夢的延伸。于是他相繼有詩歌,報告文學,小說在各大報刊上發表。于是他不忘初心,報名參加奔流文學院作家研修班,以普通學員的身份參加作家采風活動。余義偉以文起步,以商強身,而后又回歸文學。此刻的他和平凡的我一樣,端坐在學員席上聽課,不能不說文學的魅力太大了。
如果說余義偉的作家夢是文與商的回環,那么宿遷的孟獻國則是文與政的輪回了。
在奔流文學院第19期作家研修班中,孟獻國是我們第四組的組長。此兄給人的印象是身材魁偉,中氣十足,活力滿滿。他立即為四組學員建立了微信群,冠名“奔流四大隊”,不消說他就是四大隊的大隊長了。這次在運河岸邊舉辦的21期作家研修班,孟獻國又升“官”了,成了160名學員的大班長。應該說奔流文學院跨省在江蘇舉辦作家研修班,孟獻國功不可沒。
在文與政的輪回中,孟獻國更是“執迷不悟”,他“曲不離口,拳不離手”。上班時間公務在身,恪盡職守,絞盡腦汁兒把招商工作干得有聲有色且業績輝煌。于是他成了開發區的副主任,商務局的副局長,并被評為宿遷建市10周年十大功臣之一。
孟獻國充分利用業余時間和節假日休息時間伏案寫作,他將招商的經歷融入文學創作之中,于是就有了《招商夢》《娃哈哈傳奇》《閱讀秦嶺》《洋河灣》4本書的出版。他多次參加作家研修班,執著地追尋作家夢。功夫不負有心人,他被批準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成了宿遷市文聯副主席,市作家協會主席,實現了從政到文的華麗轉身。
孟獻國下步的文學夢是什么呢?魯獎?茅獎?只有他自己清楚。
有些事純屬機緣。在21期作家研修班上,我和宿遷的王善余并不是一個組,然而分座位時我倆卻成了同桌。我們一起聽課做筆記,一起小聲議論,課間還一起交流學習心得。
王兄沉穩儒雅,質樸內斂,給人的印象是行勝于言的務實人物。交談中得知他已是中作協會員,他的多篇作品發表在《中國作家》《福建文學》《四川文學》《山東文學》《小說選刊》等文學期刊上。其代表作有長篇小說《沸騰的村莊》《布谷,麥田》等等。
我看了一下王善余的聽課筆記,發現他的字寫的頗有硬筆書法的味道,看來這老兄是文墨雙修的踐行人,追夢不停的勤奮人??梢灶A見,善余兄的作家夢一定是精彩輝煌的夢!
“我愛寫詩,我開了一個手機維修店。在修手機的行業中,我的詩最好。在寫詩的圈子中,我修的手機最好!”一個豁達自信的女子如是說。
她叫田立華,精神飽滿,性格外向,在作家采風團的大巴車上,為了活躍氣氛,她鼓動大家表演節目,其熱情之高,口才之好,令人刮目相看。還真是,一車天南海北的追夢人,被她鼓動得節目頻出,歌聲笑語灑在采風路上……
田立華有一個詩意的筆名叫“雪夢”。她在送我的詩集《野草書》的扉頁上寫道:“醉洋河,夢中國,感恩相遇”,還是離不開一個“夢”字。
她的文學夢藏在《自我認知》中:“除了看店就是讀書,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在擺渡”;她的文學夢藏在《九月》中:“時間從指縫溜走,有一種執念于心,任秋雨綿綿,在這長長的詩行里,留下影子”;她的文學夢展現在《一壺酒.慰風塵》中:“這時候,我忽然想編一個花環,我想做戴著王冠的女王?!?/p>
雪夢的詩很美,夢也很美。待到雪化時,那文學編織的王冠會戴到雪夢女士頭上的。
運河,一條流淌著歷史與文化的河流,它見證了千年的輝煌與滄桑。走近運河,領略運河的魅力;走近運河,展開神思的翅膀,那水波蕩漾中的靈感,那船影搖曳中的希望,都在強化著我們的文學夢想。岸上有奔夢者的足跡,水中有追夢者的向往。你走近了運河,就是走進了“行大運之河”,你可以慢悠悠地緩流,也可以疾匆匆地奔流。
文學夢像運河一樣,近在咫尺,又悠悠長長……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劉克慶,字慎之,河南濟源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