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已經死了嗎?誰叫你回來的!”1979年,何源海中彈“犧牲”,然而2年之后,何源海又回到了村子,村民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何源海,生于1958年,本是湖北鄂州沙窩鎮一戶貧窮的農戶百姓。
小時候的何源海家里十分貧窮,常常是饑一頓,飽一頓。
物質上的條件尚能改變,可何源海的母親天生不會說話,兩個哥哥又都患有精神疾病,一家重擔都壓在父親和何源海身上。
都說“艱難困苦,玉汝于成”,惡劣的生活環境造就了何源海不屈的品質。
為了抗爭生活,何源海在十八歲那年光榮參軍入伍,希望能混出個人樣。
經過兩年的磨練,何源海成長為連隊有名的機槍手。
不久,西南邊境爆發了戰爭,何源海跟著大部隊走上了前線。
軍事愛好者們都知道,機槍手是陸軍中最危險的兵種,陣亡率往往是所有兵種中最高的。
可何源海毫不畏懼,一直謹遵軍令,同敵人搏殺。
1979年2月26日,在諒山戰役中,何源海所在的54軍161師7連分到的任務是執行穿插任務,包圍敵軍。
幾天之后,7連趕到了預定地點坤子峰,遇到了越軍。
戰斗一觸即發,連長陳曉成進行的戰術是,由自己率領主力向越軍發起沖鋒,承擔主攻任務;3排7班則留守駐地,阻擊南面敵人,防止敵人從背后殺出,讓主力陷入兩線作戰的境地。
不多時,阻擊戰打響了。
何源海在班長向永文的指揮下,找好了機槍陣地,對著敵人就是一頓猛射。
可沒想到的是越軍也很頑強,仗著人數的優勢,不斷向陣地發起沖鋒。
7班人數較少,班長、副班長都相繼陣亡。
怒不可遏的何源海看到戰友都倒在了地上,操起機槍,進行了猛烈的還擊,希望能掩護余下的兩名戰友轉移。
但何源海也暴露了位置,一顆子彈呼嘯而來,擊中了何源海的左肩。
何源海只感到一陣劇痛,隨后又有兩顆子彈打中了何源海的右下腹和大腿。
連中三彈,何源?;璧乖诘?。
等連隊解決了正面敵人,回過頭來解救7班時,發現沒有一個人活著。
由于連隊還要執行任務,就暫時將7名烈士的遺體安置在一個大坑里,又弄來了一些樹枝蓋在了遺體上。
戰斗完全結束后,連隊返回了戰場,竟然發現烈士們的耳朵和鼻子都被越軍殘忍地割去。
仔細清點,發現何源海的尸體不見了。
無奈之下,連隊只好在陵園里為何源海設置了一個墓地,還追認何源海為中共黨員。
然而,現實就是非常荒誕。
何源海并未死去,而是存有一絲氣息,被越軍擄走。
起初,何源海負傷在身,越軍對其進行了醫治。
等傷好以后,何源海就被關到監獄,沒完沒了地進行審訊。
但何源海只是一名基層士兵,哪會知道解放軍有用的情報。
于是,越軍將何源海關到了一處戰俘營。
兩年之后,越軍將何源海遣返回國。
所有人都以為何源海陣亡了,成了烈士。
但被遣返以后,何源?;氐搅舜遄樱迕駛兒喼辈桓蚁嘈抛约旱难劬?,還問道:“何源海,你不是死了嗎?誰叫你回來的?!?br/>不久,何源海還遭到了村民們的唾罵,認為何源海是貪生怕死,投降了越軍。
在這個大背景下,何源海的烈士稱號、一等功臣均被取消,成了人們眼中的“叛徒”。
不過縣民政局考慮到何源海畢竟為國出過力,將其安置在農場,進行勞動。
幾年以后,農場適應不了市場經濟,被無情淘汰,何源海又輾轉來到另一個農場,就像一根浮萍,沒有歸處。
何源海難過時,總會到自己的“墓”前,陪自己說說話。
幸運的是,他的老戰友并沒有忘記他,他的老連長陳曉成等戰友,通過多年的努力,幫他解決了保障問題。
在2009年,何源海終于領到了國家對越戰傷殘軍人的撫恤金和補助金。
站在第三者的角度,何源海是戰俘,但絕不是叛徒。
相反,他更是國家的英雄!
參考資料
《對越作戰記事:我的同室是戰俘》 文學城雜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