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海南,驕陽似火,卻擋不住一位父親在路口徘徊的身影。李先生站在瓊海嘉積中學門口,望著熙熙攘攘的放學人群,滿心期待女兒那熟悉的身影出現。可直到暮色四合,手機屏幕依然漆黑一片——17歲的高一女生李東欄,就這樣在6月20日放學后消失在了回家的路上。
按照慣例,每周五下午放學后,住校的小欄會打車回位于市區的家。可20日當晚,李先生夫婦等到深夜也沒等來女兒的消息。撥打手機,傳來的只有機械的關機提示音;聯系班主任,得到的答復是“孩子確實正常放學離校”。這個平時連感冒都很少請假的乖乖女,就像一縷輕煙,消散在了周五的暮色中。
23日的清晨,萬泉河畔拉起了警戒線。當打撈人員將那具冰冷的遺體抬上岸時,現場目擊者注意到:女孩身著灰藍色冰袖,體型與尋人啟事上的描述高度吻合。盡管面容已無法辨認,但岸邊幾位家長的啜泣聲,讓整個河畔籠罩在沉重的陰云中。
消息在網絡傳開后,短短幾小時內就引發了數萬次轉發。社交媒體上,網友們的討論如潮水般涌來:
- “這孩子看著就內向,是不是遇到壞人了?萬泉河附近路燈太暗,治安得加強啊!”
- “會不會是考試壓力太大?現在的孩子太難了,表面風平浪靜,心里說不定早就撐不住了。”
- “想起幾年前萬泉河那起案子,女孩被男友推下河后,兇手還用她手機發微信。希望這次不是類似悲劇……”
- “家長也有責任吧?孩子性格內向更需要溝通,平時多關心關心,說不定就不會走到這一步。”
更多網友在為小欄祈福的同時,也對警方效率提出質疑:“三天才找到遺體,早干嘛去了?要是早點排查萬泉河,會不會還有救?”這樣的聲音,像一根尖銳的針,刺痛著每一個關注此事的人。
事實上,萬泉河并不陌生于這樣的悲劇。2018年,年輕女孩阿雪被男友鐘某杉推入河中溺亡后,兇手竟用她的手機持續發微信,制造“活著”的假象長達一個多月。直到家人發現異常報警,才揭開這令人毛骨悚然的真相。更早的2019年,另一對情侶在河邊爭吵后,女方同樣被推下河身亡,案件同樣因兇手的反偵察意識一度陷入僵局。
這些舊案,讓網友們對小欄的遭遇多了幾分擔憂:“會不會又是情感糾紛?現在的年輕人,沖動起來什么事都做得出來。”更有人翻出小欄二姨的話——“孩子平時不怎么和父母溝通”,推測她可能遭遇了校園欺凌或情感困擾。
隨著更多細節浮出水面,人們對小欄的了解逐漸清晰:這個品學兼優的女孩,性格內向到幾乎“沉默寡言”。她的生活軌跡簡單到近乎單調:教室、食堂、寢室,三點一線。家人回憶,她很少主動分享學校里的事情,甚至連家長會都只是默默坐在一旁。
這樣的性格,讓網友們既心疼又無奈:“她心里該有多壓抑啊!連個傾訴的人都沒有。”有人聯想到廣西失聯女孩李某的悲劇——同樣因家庭缺失和心理壓力選擇結束生命,最終在冰冷的河水中被找到。“現在的孩子,表面上什么都不說,其實心里早就筑起了高墻。”這樣的評論,獲得了上萬次點贊。
在等待DNA鑒定結果的焦灼時刻,整個瓊海都被一種沉重的情緒籠罩著。人們在街頭巷尾討論著小欄的遭遇,也在反思著自己的生活:
- 家長們開始審視與孩子的溝通方式:“以后得多和孩子聊聊心里話,別讓他們什么都憋在心里。”
- 學校門口的路燈亮了許多,保安的巡邏也更加頻繁。一位母親說:“就算不能杜絕所有危險,至少讓孩子們走夜路時能安心些。”
- 警方加強了萬泉河沿岸的監控,同時開通了青少年心理援助熱線。“我們希望,這樣的悲劇不再重演。”一位民警在接受采訪時說道。
三天的等待,最終等來的可能是最不愿面對的答案。但小欄的故事,不該只是又一個令人唏噓的新聞。當我們在社交媒體上為她祈福時,更應該思考: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我們是否忽略了太多無聲的呼救?
那些性格內向的孩子,他們的沉默不是冷漠,而是需要被聽見的吶喊。作為家長,我們是否真的了解孩子在學校的生活?作為社會,我們是否為青少年提供了足夠的心理支持?萬泉河的河水依舊流淌,但那些消逝的生命,應該成為我們改變的動力。
愿每個如花的生命,都能在陽光下綻放;愿每個孤獨的靈魂,都能找到溫暖的歸途。這,或許是我們對小欄最好的告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