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電影是你學習、工作、生活難以避開的重點,這件事值得你關心、關注——
我們邀請到北京電影學院副教授楊蕊老師來益起映創線下課堂,請她把這門廣受北電學生們好評的“電影力學”課,傳授給更多人。
她會用經典理論結合案例把“電影原型敘事的研究”講透,直白地跟你闡釋:基于對人性、欲望深刻認知總結的“故事創作心法”。
跟隨她的指引,你會打開歷史時空觀,建立理解故事的坐標系,真正理解并弄清楚——
電影創作的本質是什么?敘事的底層邏輯是什么?故事不可取代的力量是什么?
《2001:太空漫游》劇照
“電影是一個巨大的引力場。”
YIQIYINGCHUANG
先用一句話抽象定義為什么叫做“電影力學”——
電影不是造夢的藝術,而是造“場”的科學。
你一定很深刻地記得,自己第一次感覺被電影的“原力”擊中的那個時刻:
可能是某部科幻片。比如跟隨《2001:太空漫游》里長達10分鐘的時空隧道,你進入到一個光怪陸離的、打開全新感官體驗的宇宙空間。
《2001:太空漫游》劇照
這使得你第一次對宇宙的宏大、神秘產生了宗教般的敬畏感。從此每當你仰望夜空,星河、宇宙、石碑、戈壁……這些從前沒有生命的物質,開始有了不同的意象和哲思意味。
也可能是某個冒險奇幻神話。比如跟隨荷馬史詩《奧德賽》的故事指引,你的感官體驗無意識地被打開,之后你走進時間長河,時而靜默旁觀,時而共鳴感受,奧德修斯在漫長回家路上遭遇的每一次風暴、海難、怪物的襲擊、天神的懲罰……
之后你“沉浸”在長達十數年的英雄之旅里,不斷感受到危機,冒險試錯,在試錯中不斷重塑自我,從危機中突圍。
在和奧德修斯共同冒險的過程里,你的自我心靈成長也有了一個變化過程。退出亦真亦幻的時間長河,再回到起點時,你震撼地發現,有一個新的自己正在被激發出來。
也可能是某部爆款商業類型片。比如《你好,李煥英》里最動人橋段場景——200斤的女兒從天而降,媽媽毫不猶豫沖上去徒手接住她,完全不考慮自己可能被砸死。
你從敘事類型角度,敏銳判斷出這個橋段設計運用的是“穿越”敘事“套路”。也從作者導演賈玲基于自己身體性想象的、反理性創作里,感受到她對母親深刻的、痛苦的懷念。
在賈玲創作的跨時空母女故事里,你對自己私密的母愛記憶認知和判斷也有了一次更新,有了自己新的生活體驗和思考。
電影不是造“夢”,是造“場”。
YIQIYINGCHUANG
接下來請你思考依次思考這幾問題:
寫故事最重要的是什么?你是否認為創造力的體現是創新?
你是否認為在商品市場上,被標記“顛覆性創新”的商品更具商業價值?創新是靠想象力驅動的嗎?還是靠感覺?天賦?靈感?
《星際穿越》劇照
美國科普作家、媒體理論家史蒂文·約翰遜在《偉大創意的誕生》一書中這樣描述創意:“人們通常會把顛覆式創新的產生過程浪漫化,想象一個偉大的創意超越環境的限制,橫空出世,但實際上新創新更像是從一些舊思想和僵化的傳統中發現的。”
我們常以為創作就是要發明新的痛點、新的精神產品。但如果脫繁就簡,回到故事本源去思考“故事不可取代的力量是什么”這一問題,就很可能發現:
從人類早期的鑿石摹壁、鑄鼎銘文;到后來的繪畫雕塑、膠片數碼;再到人工智能時代,工具技術不斷革新,人類記錄世界的手段不斷更迭……講故事的焦點始終是回歸到人類最原始的情緒。
《2001:太空漫游》中的黑石碑
用楊蕊老師的話說:“很多經典的東西沒有發生過改變,一定要相信人類的一些永恒的精神產品。人類主體的悲歡、最大公約數的悲歡是相通的。”
從戲劇范式或電影范式去看,“類型敘事”就是人類目前“一個最大公約數的講述方式,也是最有效的結合方式。”
進一步說,電影所有講故事的方式,都在遵循一些基本的類型敘事模式。
創作者需要理解、掌握敘事模型如何運用的底層邏輯,而非表面的、僵化的套路;需要挖掘、解構角色表層行為下隱秘的動機,那些未被言說的、驅動一切的核心欲望;再把捏合了自己獨特生命體驗、情感記憶,對世相的理解、世界的看法……生成的故事嵌套進普世的、容易被更廣泛觀眾理解、接納的敘事原型里。
楊蕊老師在拍攝現場
構建一個讓觀眾不由自主被吸引、震撼、久久回味的“故事引力場”,全面打開觀眾的感官體驗,豐富觀眾獲取知識的經驗,進一步激活或重啟觀眾對世界的好奇與探尋。
也因此,在北京電影學院,這門“電影原型敘事的研究”課,也被叫做“電影力學”課。楊蕊老師意在強調——電影不是造夢的藝術,而是一門構建“敘事引力場”的有普遍性規律的科學。
“自古套路得人心”
用類型規律賦能創作。
YIQIYINGCHUANG
在當代電影創作中,類型敘事常被誤解為創意的枷鎖。
但如果拆解類型電影市場一些經典及爆款作品就會發現,無論是中國早期現實主義色彩濃郁的詩性喜劇類型片《馬路天使》,用民族化敘事、藝術技巧旁敲側擊針砭時弊,以笑寫哀;
或是被譽為“80年代科幻神作”,比《黑客帝國》探討AI覺醒更早,比《盜夢空間》早24年的中國首部人工智能題材科幻片《錯位》,黃建新導演通過表現主義與現實主義相夾雜的呈現手法,借科幻諷喻現實,“娛樂大眾”也精準表達了黑色幽默的本義;
又或者寧浩導演創作的首部國產西部犯罪類型片《無人區》,融合黑色幽默和人性寓言,用多線性敘事和荒漠異化空間,勾勒底層邊緣人群群像;
還有張藝謀導演創作的東方武俠類型電影《英雄》,把講故事的視角從“個體”拓展到“天下蒼生”,用拼圖式敘事結合東方敘事內涵、民族文化、色彩美學,糅合好萊塢式商業電影制作流程,如愿開啟了“中國式商業大片時代”。
這些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作品,幾乎無一例外,都遵循類型創作規律,有工整的原型敘事。
這些掌握并遵循類型創作規律的電影作者,非但沒被限制藝術表達,反而借由更具普世性的類型結構,把抽象的、需要“意會”的情緒情感精準直給地傳達給觀眾,讓觀眾在龐雜的影像語言中感知、捕捉到自己的聲音。
他們用類型敘事“套路”構建了自己的“故事引力場”,讓觀眾像磁鐵一樣“啪”一下被吸進去。
楊蕊老師的“電影力學”課就著重解決這些問題。
楊蕊老師在研討會
其一,為什么你寫的故事沒人愛看?
問題可能不在情節設計不夠巧妙,懸念、沖突、反轉設置不夠精彩。
是你沒找到原型敘事里共通的痛點類型,沒找準觀眾永恒不變的焦慮和悲歡,沒研究透如何調動人類共同的悲歡,應用到劇本創作中。
沒把人性解構得精準,戳中人心最疼、最癢的地方。
這門課會教會你,“如何建立編劇中的雙重視點”,“如何在雙重視點中構建對沖突的理解”,課堂上她會帶你分析沖突的六重秩序是如何在一部類型電影中搭建期間的,以及與之相關的劇本創作中的瓶頸,用什么辦法打破。
電影《寄生蟲》用地下室和豪宅對比表現階層差距
其二,為什么你造的人物像紙片人,立不住?
角色不能只有動作、臺詞、造型設計,得深挖出人物心底最想要/最恐懼的東西。
這門課會教你如何構建"原型人物"、"原型場景"。課堂上楊蕊老師會帶你拆解《哪吒》電影中多個關鍵性人物,他們的原型人物都是什么?具有哪些符號性、指代性、象征性?如何形成人物之間的復雜微妙的表達?人物如何與現實同情共振?
也會舉更多其他案例帶你分析什么是原型場景?告訴你在具體劇本創作中,塑造人物的難點是什么?如何解決掉這些難點去塑造人物?
還有為什么你寫的劇本總感覺“差點意思”?味同嚼蠟?不夠深刻?底層邏輯差在哪兒?故事千千萬,普世的“不可取代的力量”究竟如何挖掘?面向變動不居的電影市場,怎么找到具備穩定性的、可能永恒不變的電影敘事方法論?
7月5日、6日兩天,她會從“類型電影故事的原型要素”“類型電影敘事的雙重視點”“類型電影的兩大故事派系”三個維度,從17000年前的拉斯科巖洞繪畫講起,帶你打開故事講述的時空坐標系,構建類型電影敘事的底層邏輯。
她會結合心理學、社會學、民族學,以及更狹義的神話學、編劇學、敘事學,從文史哲等多角度帶你打通歷史觀,深度探討追問,化繁為簡,給你講透如何用掌握類型創作的規律,讓你學到有效的、核心的創作思路,賦能當下以及未來的故事創作。
你可能有顧慮或擔憂,覺得這些問題過于宏大、抽象、不實際。但如果你是電影創作者、或工作、愛好與故事創作有關,你需要相信所謂“永恒的精神產品”,一定是能貫穿古今給人以啟迪的東西。
因此,你有必要回到人類故事的源頭,了解古早故事創作者如何認知、理解宇宙世界;清楚知道宇宙過去發生過什么、我們整個世界正在發生什么。
回到人類幾千年的敘事母題、敘事范式里,去追問、找到自有人類以來,個體都是如何表達隱秘的欲望?如何挖掘個體隱秘的欲望,并把真實的、真正的、隱秘的欲望安放進集體欲望之中,形成共振,形成沖擊,形成張力?
理清這些問題脈絡以后,很可能,你會更從容地應對創作焦慮、寫出作品,甚至能在快速起落的時代,擁有更沉靜的內心,找到自我表達和商業訴求的平衡點,持續創造價值,持久獲得創作的快樂。具體如何探究人類隱秘的欲望、人與人、人與宇宙萬物的互動關系,去完成故事創作,7月5日、6天兩天,來楊蕊老師的“電影力學”課堂,她將給你具體、行之有效的啟發和實踐指導。
下面是完整課程大綱。
最后說一說,為什么這門課,只能楊蕊老師來講?
從心理學、社會學、民族學等等多角度幫助你深度解讀世界影像文化DNA,理解人類文明的底層代碼,最終實現在類型電影創作中做到故事的最大公約數,兼具商業價值和個人藝術表達。
作為導演、編劇、具有示范價值的電影工作者,她創作的《金珠瑪米》、《畢摩紀》、《翻山》等作品多涉及少數民族文化深描。這類作品往往需要對人類學、民俗學、社會學等的深刻洞察。這些作品的成功,某種程度上也是民族文化與類型敘事融合的有效實踐。
《金珠瑪米》獲北京國際電影節民族電影展最佳導演獎等;《翻山》入圍柏林國際電影節青年論壇競賽單元;《畢摩紀》獲英國皇家人類學電影節巴茲爾制作者大獎;《圖騰之旗》獲中國首屆少數民族電影精品工程先鋒獎;《朝圣者東巴》獲洛杉磯電影節短片單元攝影獎。
楊蕊老師部分作品
作為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副教授、電影劇作教研室負責人、研究生拔尖人才實驗班專任導師,她也充分了解年輕作者在學習、工作實戰中常遇到的困惑,也會一針見血地指出問題所在,給出解決建議。
因此,無論你是正在創作中,還是創作起步階段,這門課都適合你來聽一聽,打開你的創作思路。如何挖掘人類的連續原始欲望?如何塑造人物形象?人物應該遭遇一系列怎樣的事情?創作者如何真正地與人物共情,讓人物既有你希望他做的事情,又有自己的主體意識?如何調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想象讓角色有血有肉?如何把個體生命體驗具象化,落地到劇本?
楊蕊導演在美國音樂后期現場
7月5日-6日兩天,楊蕊老師帶著她的「類型電影敘事技巧」走進益起映創線下課堂,你不僅有機會聆聽過去只有電影學院學生才有機會學到的電影原型敘事專業課程,拓展知識,掌握更核心、高效的創作方法。
也有機會結識更多志同道合的電影同行,分享創作體驗,在愉悅和諧的學習氛圍里,把類型電影敘事理論內化到自己的作品創作。
類型電影市場迫切需要有獨具個人創作風格,同時兼顧拓寬商業類型表達方式的類型敘事寫作者。最好的領路人、抵達路徑方法,都給你找好了,如果你有創作野心,這門課會成為創作路上的加油站。課程原價4200元/人,兩人以上團報4000元/人。地點在北京。
咨詢報名聯系課程助理↓
作者丨輕舟
排版丨汪津民
「注:本文部分圖片來源于豆瓣及網絡,
若有侵權請主動聯系我們。」
益起映創的新老朋友們:
我們專注影視教育12年,提供300+門課程覆蓋電影全產業鏈,助力超100萬愛好者與從業者成長。現在發起"學電影"用戶調研,填寫問卷即贈100元課程券。您的意見將幫助我們更好陪伴電影人"一起硬闖"!
掃碼填寫問卷(1分鐘),領取福利>>
6.24
7.4
7.5
7.9
7.18
7.19
7.19
7.27
8.2
上課中
上課中
上課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