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越來越熱,細菌也開始“活躍”起來。夏季是細菌性腹瀉的高發期。今天就來給大家講講細菌性腹瀉的那些事兒,讓大家在夏季遠離“病從口入”的煩惱。
什么是細菌性腹瀉?
細菌性腹瀉是由細菌引起的以腹瀉為主要表現的一組常見腸道傳染病,同時還可能伴有腹痛、惡心、嘔吐、發熱等癥狀。病例一般散發出現,但也經常出現暴發事件。
常見的病原菌包括致瀉性大腸埃希菌、沙門菌、彎曲菌、副溶血弧菌、志賀菌、霍亂弧菌等。
細菌性腹瀉是怎么傳播的?
細菌性腹瀉主要通過食用污染的食品、水而傳播,有時因人與動物的密切接觸傳播。蒼蠅、蟑螂等昆蟲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哪些情況容易“中招”細菌性腹瀉?
生食海鮮、砧板生熟混用、隔夜剩飯未充分加熱、飯前便后不洗手等情形都會讓我們更容易“中招”。兒童、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者更容易被感染,而且癥狀更重,需要特別警惕。
預防細菌性腹瀉有哪些方法?
通過構建四道防線,可以降低感染細菌性腹瀉的可能。
飲食安全
食物要充分煮熟,尤其是海鮮、肉類,中心溫度要達到70℃以上。
食品制作和存放時都要注意生熟分開。
食物冷藏溫度應保持在4℃以下,儲存時間不宜過長,食用前熱透。
避免飲用未經消毒的天然水源,比如山泉水、河水等。
個人衛生
勤洗手,推薦七步洗手法,尤其在處理食物前后和如廁后。
環境管理
及時清理嘔吐物和排泄物并消毒,避免污染擴散。
疫苗預防
目前在國內可使用的細菌性腹瀉疫苗有限,主要有以下兩種:
rBS/WC霍亂疫苗:口服重組B亞單位/菌體霍亂疫苗,可預防霍亂及產毒性大腸埃希菌(ETEC)腹瀉,對其他病原引起的旅行者腹瀉也有一定保護作用,適用于成年人和2歲以上的兒童。
傷寒疫苗:注射用傷寒Vi多糖疫苗,用于預防傷寒,適用于成年人和2歲以上的兒童。傷寒流行地區的兒童、前往傷寒地方性流行或高發地區的旅行者等可考慮接種。
腹瀉后什么時候該去醫院?
輕度腹瀉可以在家治療,但如果出現以下情況,需要立即就醫:
1.腹瀉嚴重或持續時間長。
2.脫水表現明顯。
3.持續高熱:成人超過38.5℃,兒童超過39℃,而且持續不緩解。
4.糞便中帶血、黏液或膿液。
5.劇烈腹痛或腹部絞痛。
6.其他嚴重癥狀:出現皮疹、皮膚瘀斑,惡心、嘔吐嚴重以至于無法正常吃飯喝水,或者出現頭暈、心慌、血壓下降、脈搏細速等情況。
7.特殊人群:嬰幼兒(尤其是6個月以下的嬰兒)、老年人、孕婦、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臟病等)的人以及免疫力低下者(如艾滋病患者、化療患者),腹瀉后要及時就醫。
一般治療措施有哪些?
補液治療
可以選擇低滲口服補液鹽,或者自制的米湯加鹽(每500毫升米湯加1.75克細鹽,大約為半啤酒瓶蓋的量),間斷、少量、多次地喝。如果脫水嚴重、高燒或者因為頻繁嘔吐等原因沒辦法口服補液,可以去醫院進行靜脈補液。
抗感染治療
盲目吃抗生素不僅沒用,還可能破壞腸道菌群,讓病情更復雜。所以,一定要先去醫院檢查,根據醫生的建議用藥。
其它
黏膜保護劑(如蒙脫石散)、益生菌等都有助于腹瀉病治療。在鋅缺乏高發地區或者對營養不良的兒童,補鋅治療可以縮短6個月到5歲孩子腹瀉的持續時間,幫助他們更快康復。
細菌性腹瀉雖常見,但科學防控可有效降低風險。中國疾控中心提醒您:關注飲食細節、強化手衛生、合理接種疫苗,讓腸道健康無憂度夏!/健康科普
作者:傳染病所 張京云
審核:闞飆
編輯:楊紫萱、張林林
監制:姚建義、于子涵
本文涉及版權圖庫,轉載時請注意,避免侵權。
1.
2.
3.
快點“一鍵三連”,
一起健康生活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