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建祥,藝名:丁劍、啟午;號:無極山人、聚英閣主;江西萍鄉人,任教于江西省萍鄉市技師學院。幼時家貧,籍父所購歐楷字帖習之;少遇同學張,喜書畫,幸得其姐夫所書漢隸習之;十七得市書家黃序循、凌炳炎老師指點,書藝漸進。后學“二王”,尤喜米、趙,研習不綴。從教數十載,博覽眾家,頓悟而出。其書師古不泥,靈動飛揚,剛柔并濟,又不失藝術個性,頗受世人喜愛。作品數十次獲省市、全國書賽大獎:2012年獲江西省首屆大中專院校書法大賽教師組一等獎;2014年4月獲教育部全國中小學書法骨干教師書法作品聯賽三等獎;2015年12月獲全國詩書畫家創作年會征稿大賽書法類作品二等獎;2017年獲中國時代文藝名家代表作評選書法類金獎,作品入選《2017年中國時代文藝名家代表作典籍》;2018、2019年獲全國詩書畫印聯賽書法類金獎,2021年8月連續獲“瑯琊杯”“東坡杯”“羲之杯”全國書法大賽金獎,2022年3月至2025年3月作品應邀入展第三屆、第四屆、第五屆、第六屆《龍的傳人》全球華人藝術家恭祭軒轅黃帝藝術云展。現為省市書協會員,中書協會員,中國詩書畫家聯盟成員,中國香港書畫院全球華人海外書畫聯盟成員,贛西致遠書畫院客座教授。
筆走風云處 墨韻自成章 —— 論丁建祥的書法藝術境界
在贛西大地的文化沃土上,丁建祥以筆墨為舟,在書法藝術的長河中跋涉數十載,形成了獨樹一幟的藝術風格。這位以丁劍、啟午為藝名,自號無極山人、聚英閣主的書法家,任教于江西省萍鄉市技師學院,將教育者的嚴謹與藝術家的浪漫融為一體,其書法作品既傳承著千年文脈的厚重,又迸發著個性創新的活力,在當代書壇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丁建祥的書法啟蒙,始于貧寒家境中父親購置的一本歐楷字帖。歐體書法以險峻嚴謹著稱,橫平豎直間蘊含著法度森嚴的秩序美。在物質匱乏的年代,這本字帖成為他與書法結緣的紐帶,每一筆臨摹都凝結著對藝術的執著與渴望。彼時的丁建祥,如同幼苗扎根土壤,在歐楷的規范中錘煉基本功,一橫一豎的起承轉合,一鉤一捺的提按頓挫,皆化作他日后書法創作的筋骨。
少年時期,一次偶然的機緣為丁建祥打開了新的藝術視野。同學張某及其姐夫所書的漢隸,讓他領略到書法藝術的另一種風貌。漢隸以寬博舒展、古樸雄渾見長,與歐楷的嚴謹形成鮮明對比。從漢隸中,他汲取到了古樸厚重的氣韻,開始探索書法藝術中剛柔相濟的可能性。兩種截然不同的書法風格在他心中碰撞,如同兩條溪流交匯,為他日后的書法創作注入了多元的基因。
十七歲,對于丁建祥的書法生涯而言,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這一年,他得到了市書家黃序循、凌炳炎兩位老師的指點。在名師的引導下,他不再局限于簡單的臨摹,而是開始深入理解書法藝術的精髓,從筆法、結構到章法,從外在形態到內在神韻,逐步構建起系統的書法認知體系。名師的點撥,如同撥云見日,讓他在書法藝術的道路上找到了明確的方向,書藝自此開始顯著提升。
在書法藝術的探索中,丁建祥并未滿足于早期所學的歐楷與漢隸,而是將目光投向了更為廣闊的書法經典世界。他深入學習 “二王” 書法,王羲之的飄逸灑脫、王獻之的豪邁奔放,在他的筆下逐漸內化于心?!岸酢?書法所蘊含的魏晉風度,那種超然物外、瀟灑自如的藝術氣質,深深吸引著丁建祥,成為他書法創作的精神內核之一。在眾多書家中,丁建祥對米芾、趙孟頫的書法尤為喜愛,并進行了深入研習。他在米芾的靈動中捕捉創作靈感,在趙孟頫的圓潤中錘煉線條質感,將二者的藝術特色巧妙融合,為自己的書法注入新的活力。
丁建祥的書法作品,最鮮明的特點便是師古不泥,靈動飛揚。在他的筆下,傳統書法的法度與現代藝術的審美完美融合。無論是楷書、行書還是草書,每一幅作品都充滿了生機與活力。
丁建祥在書法藝術道路上的不懈追求與堅韌精神,也為當代藝術家樹立了榜樣。他從貧寒家境中起步,憑借對書法藝術的熱愛與執著,克服重重困難,最終在書法領域取得顯著成就。他的藝術經歷告訴我們,只要心懷夢想,堅持不懈,就能在藝術的道路上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這種精神激勵著更多的藝術愛好者投身于書法藝術的創作與傳承,為推動當代書法藝術的發展貢獻力量。
(文/田野)
歡迎點贊留言,喜歡老師作品隨時留言聯系我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