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豐巢快遞柜因用戶取件過程中頻繁跳轉多個App的問題引發用戶爭議。有博主在網絡平臺吐槽,用豐巢取快遞還要跨3個平臺支付,總共就3塊錢,“折騰個沒完沒了”。
在相關話題下,網友紛紛跟帖吐槽豐巢快遞柜的取件方式。
付費取件也就算了,支付方式也設計得很復雜,掃碼開柜后還有一堆廣告,折騰得沒完。
三塊錢的快遞費,硬是玩出了金融理財的儀式感。
還有部分網友表示遭遇過豐巢的花樣套路,掃碼取快遞時,突然彈出贊賞費的二維碼,這種變相索要費用的行為讓很多網友氣憤不已。
隨著前述帖子熱度上升,豐巢官方對此的回應是,豐巢希望盡可能照顧到不同用戶的支付偏好,為用戶提供多種支付選擇,用戶可根據自己的喜好和習慣以及對支付減免活動的偏好自主切換支付方式,沒有強制要求,同時,對于第三方支付產品推出的各類優惠活動,用戶可自主選擇,對于活動跳轉內容和形式,需要和第三方確認。并且,豐巢表示,他們已經優化了支付優選方式,并保留了優惠福利。
簡言之,豐巢提供多種支付方式是為滿足用戶偏好及優惠選擇,未強制要求跳轉。
但是網友對豐巢的回應并不滿意,認為這純屬甩鍋行為,但甩鍋也沒甩明白。
總的來看,大家對豐巢回復不買賬的原因在于:
一是支付形式瑣碎復雜。有網友表示,用豐巢取快遞需要付款的話,得先用微信掃一掃,掃描后的付款頁面卻會出現其他支付平臺,繼續選擇付款后,界面又會跳轉至另一個界面,并迅速彈出金融廣告,如果你沒有安裝該APP,它會自動轉至應用商店“潛意識”讓你去下載。這種操作流程,眼尖的網友一眼識別出是想讓用戶分期付款的套路。
二是以優惠活動做誘餌。豐巢曾推出過“添加好友減免超時費”等功能,有網友在添加后發現,該賬號竟是非官方的個人帶貨賬號,這不禁讓網友質疑自己的個人隱私與企業的商業利益綁定了,并且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優惠活動跳轉內容是需要合作商協商確認的,這也限制了用戶的自主選擇空間。
三是極易觸發跳轉廣告。有部分用戶表示,在關閉搖一搖廣告和廣告展示后,系統似乎自動察覺到了,便利用手機陀螺儀、加速度計等傳感器的高靈敏度,只要用戶輕微一晃就能出現廣告跳轉,這就導致用戶即使關閉按鈕設計或加載延遲,也會誘導誤觸。甚至有部分網友因為誤觸一些廣告,開啟了自動扣費。
四是豐巢雖聲稱已優化支付邏輯,但未明確具體措施。
值得一提的是,同類問題不僅限于豐巢,其他頭部平臺也存在強制掃碼、賬戶綁定等相似設計,這反映出快遞末端服務普遍存在的流量分發傾向。
既然豐巢已承認用戶體驗問題,為何不將廣告取消了呢?其實,APP跳廣告的現象似乎是當今互聯網下的必然趨勢。不僅是豐巢,很多的APP為了抓住利潤,已經完全不顧用戶的體驗感了,甚至在用戶交互設計上故意設置陷阱,以提高跳轉率。就好比我們常用的電商平臺,隨即點進去一個APP,就會有鋪天蓋地的廣告彈窗,優惠券、新功能等隨之而來,即便不點,它也會迅速跳轉幫你點擊。
各大APP好像串通好了似的,音樂APP要和電商平臺串個門;打車APP要和外賣平臺串個門...這就好像一個APP里得塞滿短視頻、電商、網購等各個功能,而用戶的體驗感早就名存實亡了。這瘋狂的跨界,看似齊全的“服務”,有時能把用戶逼瘋。
而之所以各大APP能把用戶體驗丟在一旁,無非就是利益。用戶每觸發一次跳轉,平臺即可獲得廣告主按點擊量或轉化率支付的費用,這種模式被廣泛用于電商大促如618、雙11期間。
此外,高頻跳轉能將用戶注意力強制轉移到核心平臺,延長用戶在目標應用內的停留時長。這期間還可能產生計劃外的瀏覽和消費。
面對頻繁跳轉,用戶可以嘗試通過關閉傳感器權限、使用第三方攔截工具或切換iOS系統引導式訪問模式應對。盡管監管部門雖出臺整治措施,如工信部限制開屏廣告跳轉,但企業也會通過所謂的技術創新持續繞開監管限制。
因此,就目前來說,跳廣告的局面還很難改變,甚至可能會更加瘋狂,我們也只能期待顛覆性的創新革命趕緊到來,改變這種亂象。
來源 | 電腦報 版式 | 麥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