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更名背后,是中國兵器裝備集團的汽車業務分立,成立獨立央企,并進行業務梳理的進程持續加速
文|劉穎 李皙寅
編輯 | 李皙寅
6月23日晚,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代碼:000625)發布公告,接到控股股東通知:原名為“中國長安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的公司已更名為“辰致汽車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并完成工商變更登記。
此后,有輿論將此誤讀為“長安汽車更名”。對此,長安汽車相關人士對《財經》強調,本次更名主體為公司控股股東,主要經營零部件、動力及相關配套業務,更名不涉及股東持股及實際控制權變更,也不會對公司經營管理產生實質影響。
長安汽車全名為“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此次更名為“辰致汽車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下稱“辰致汽車科技”)的“中國長安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是中國兵器裝備集團的全資子公司,也是“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的最大股東,現持股比例為17.99%。
辰致汽車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12月26日,法定代表人為趙非,注冊資本60.92億元。公司經營范圍涵蓋汽車、摩托車及零部件設計、開發、制造、銷售,及光學產品、電子和光電子產品、夜視器材、信息和通信設備的銷售等。
6月5日,長安汽車曾公告,兵器裝備集團已接到國務院國資委通知,經國務院批準,將對兵器裝備集團進行分立,分立后其汽車業務部分將組建為獨立的中央企業,國務院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并按程序將分立后的股權注入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分立后,長安汽車的間接控股股東變更為新成立的中央車企,實際控制人不發生改變,且尚未公布名稱。
“辰致”一詞,并不是第一次出現在大眾視野。2022年11月,中國長安、廣汽零部件與長安汽車成立了辰致科技有限公司。2023年4月,中國長安發布了智能線控底盤領域全新品牌“辰致科技”。
在分析人士看來,這并非簡單的更名,而是更清晰的業務梳理。此前,“中國長安”的簡稱易與“長安汽車”混淆,如今調整后,更為清晰易懂。更重要的是,辰致汽車科技與長安汽車的組合,有助于關鍵零部件公司與整車公司的業務協同。就像,華域和上汽,東風零部件與東風那樣,相對獨立的零部件公司,更有利于向外拓展業務。
長安汽車在2025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341.61億元,同比下降7.7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3.53億元,同比增長16.81%;每股收益為0.14元。公司旗下高端智能電動車品牌阿維塔銷量表現亮眼,2025年5月單月銷量達到12767輛,連續三個月突破萬臺大關,累計銷量突破15萬輛,產品和服務網絡已覆蓋國內212個城市,建設超過700家渠道觸點。
截至6月24日收盤,長安汽車股價報12.61元/股,市值約為1250億元。
責編 | 張生婷
題圖 | 視覺中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