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四):歷史沿革4
10.元和中興
貞元二十一年(805年),唐德宗駕崩,其子李誦登基,即唐順宗。順宗身體狀況很差,任用一些大臣展開“永貞革新”,但因革新觸犯了宦官和節度使的利益,順宗在位不到兩百日后被迫禪位于其子李純,即唐憲宗。
憲宗經常閱讀典籍實錄,以祖上圣明之君為榜樣,總結歷史經驗,勤勉政事。他注重發揮群臣的作用,敢于任用能臣、賢臣為宰相。憲宗在延英殿與宰相議事,很晚才退朝。憲宗在位十五年間,在政治上有所改革,政績較多。在軍事上,憲宗取得了元和年間削藩的成果,并重振中央政府的威望,唐朝獲得再次統一。這一短暫的成就被稱為“元和中興”。
11.宦禍黨爭
在吐蕃的威脅下,外部危機嚴重的情況下,唐朝的內患也不斷加深。自肅宗后宦官專權,甚至掌握中央的神策軍兵權,到了代宗之后,多位皇帝的擁立都由宦官決定或者有宦官的參與;而個別節度使(如河朔三鎮)對地方有甚至獨立于中央的管理權,呈現半獨立的狀態。不過在唐朝中晚期的大部分時期里,只有河朔等極個別藩鎮割據,但割據藩鎮也在一定程度上施行唐朝的政策法令,“須借朝廷官爵威命以安軍情”,且割據藩鎮也曾解除割據。朝廷在藩鎮表面恭順的前提下,開始默認極個別藩鎮自主選擇節度使的權力。各藩鎮間功能不同,也存在矛盾,如中原地區和邊疆地區藩鎮保證了內外勢力的均衡,東南藩鎮則提供財政支持。因此有研究指出,正是藩鎮間的相互制約使唐朝在經歷安史之亂后仍能延續百余年。
唐憲宗晚期,在朝廷中逐漸形成了黨爭局面。這兩個“朋黨”在后來分別以牛僧孺和李德裕為首,其斗爭越演越烈,使宦官更加得勢。牛、李兩黨相繼涉政,史稱“牛李黨爭”。太和九年(835年),唐文宗與李訓、鄭注發動甘露之變,密謀誅殺宦官,但以失敗告終。而后,宦官(北司)團結一致;以宰相為首的群臣(南衙)唯有借藩鎮兵力對抗宦官權力,從而埋下了晚唐藩鎮、宦官相沖突的種子。
12.振興國勢 (1)唐武宗統治時期
開成五年(840年),文宗病重,宦官仇士良、魚弘志矯詔擁立潁王李炎為皇太弟。不久后,文宗崩,李炎即位,即唐武宗。武宗重用李黨首領李德裕,澄清吏治,發展經濟,有志于革除積弊。在其執政期間,中書省的職能作用發揮較好。
首先,對于宦官有諸多不滿的武宗,吸取文宗失敗的教訓,改用了疏遠、冷淡的手段對付宦官。會昌二年(842年),仇士良煽動神策軍嘩變,被武宗與李德裕聯手挫敗。仇士良惶恐謝罪,被剝奪了軍權,被尊崇為觀軍容使。不久后,仇士良主動請辭,被迫致仕。因此,武宗統治時期,宦官勢力遭到遏制。
其次,武宗朝對外擊潰回鶻烏介可汗及其部眾,肅清北疆;對內剛柔并濟,使藩鎮降服。他挑選了恭順朝命的雄武軍使張仲武繼任盧龍節度使,同時堅決派兵討伐不尊朝旨的昭義鎮劉稹叛亂。
在宗教問題上,武宗崇信道教,并且為打擊僧侶地主的勢力,他于會昌五年(845年)下詔拆毀佛寺,令僧尼二十六萬余人還俗,沒收奴婢十五萬人及大量寺院土地。由于毀佛成功,從而擴大了唐朝政府的稅源,鞏固了中央集權。但在拆毀寺院的過程中,經濟損失也不小。這一事件被稱為會昌滅佛。此外,景教等宗教的傳播也受到限制。
總的來說,武宗致力于削弱宦官、藩鎮和僧侶地主的勢力,通過一連串舉措振興了朝局,其統治時期被后人稱為“會昌中興”。
(2)唐宣宗統治時期
會昌六年(846年),武宗因丹毒發作而駕崩,宦官選擇光王李忱(原名李怡)繼承皇位,是為唐宣宗。未即位前的宣宗表面上是容易被宦官利用的無能之人,但等到即位以后,卻表現出勵精圖治的愿望。他抑制宦官勢力,打擊權貴,勤儉治國,注重選拔人才。文化上,再次尊崇佛教。
大中二年(848年),敦煌(今甘肅敦煌)人張議潮領導沙州等地人民起義,驅逐了河西地區的吐蕃守將,并派使者攜十一州地圖戶籍入朝,歸順唐朝廷。經過多年奮戰,使河西走廊的瓜、沙等十一州重新回歸唐朝,吐蕃勢力被徹底逐出河西、隴右之地。此后“西盡伊吾,東接靈武;得地四千余里,戶口百萬之家;六郡山河,宛然而歸”。
河西肅清后,唐王朝無西顧之憂,而在武宗、宣宗統治時期,唐朝國勢有所起色,百姓日漸安穩,使本已衰敗的朝政呈現出“中興”的局面。
13.走向衰亡
實際上,大中暫治并不穩定。在唐宣宗統治末期,經濟、政治衰退,國內已有亂象。大中十三年(859年),宣宗駕崩,其子李漼即位,即唐懿宗。當時唐與南詔在四川、云南、廣西一線發生了戰爭,政府財政也發生嚴重困難,經常預征兩三年的賦稅。江淮一帶又遇到連年水旱,農村十室九空,農民大量逃亡。待到懿宗甫襲位,國內積累的矛盾便爆發,全國出現大規模的民變。大中十三年(859年)至咸通元年(860年)的裘甫起義和咸通九年(868年)至咸通十年(869年)的龐勛起義拉開了唐朝滅亡的序幕,史稱“唐亡于黃巢而禍基于桂林”。
咸通十四年(873年)七月,懿宗病死,其子李儇即位,為唐僖宗。僖宗在位期間,權宦田令孜把持朝政,政局日益混亂。乾符二年(875年)初,出現了王仙芝起義,起義軍自濮州(今山東鄄城北舊城)起兵,屢敗唐軍,至乾符五年(878年),起義軍首領王仙芝死。然而就在同時,曹州冤句(今山東菏澤)人黃巢的力量不斷壯大,并一路轉入南方,于廣明元年(880年)發動北伐,十二月抵達長安附近。僖宗倉皇逃亡蜀地。至中和四年(884年),在各鎮節度使的夾擊下,黃巢起義方才平息。這次起義使唐朝的經濟重地江南地區遭受了巨大的打擊,宦官所管理的禁軍也損失過重,而宰相與宦官間仍斗爭不斷。此外,這次起義后,藩鎮割據普遍出現,部分實力強的藩鎮先后被封為王,所建立的封國實際上已是高度自主的王國。
文德元年(888年)僖宗死后,其弟壽王李曄即位,即唐昭宗。昭宗繼位后,決定遷都洛陽。乾寧五年(898年),神策軍中尉劉季述等人發動政變,軟禁昭宗,強迫其退位為太上皇,扶立太子李裕即位,年號光化。天復元年(901年),宰相崔胤聯合神策軍指揮使孫德昭襲殺劉季述,迎昭宗復位。
在這一時期,宣武軍節度使朱溫與河東節度使李克用成為風云人物,在朝廷各樹黨派。在朱溫的支持下,宰相派勝利。天復三年(903年),朱溫入宮盡誅宦官。天祐元年(904年),朱溫發兵攻陷長安,挾持昭宗遷都洛陽,之后將其殺害,立輝王李柷為帝,即唐哀帝。天祐二年(905年),朱溫大肆貶逐朝官,并將三十余位朝臣殺死于白馬驛(今河南滑縣),投尸于河,史稱白馬驛之禍。
朱溫本想等統一后再奪取帝位,但因征討淮南楊行密失利,故決定提早稱帝。天祐四年(907年),朱溫逼哀帝禪位,唐朝至此滅亡。
14.君主列表
廟號
謚號
姓名
在位時間
陵寢
年號及使用時間
唐朝前期(改國號為周前,618年—690年)
高祖
神堯大圣大光孝皇帝
李淵
618-626
獻陵
武德(618-626)
太宗
文武大圣大廣孝皇帝
李世民
627-649
昭陵
貞觀(627-649)
高宗
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
李治
650-683
乾陵
永徽(650-655)
顯慶(656-661)
龍朔(661-663)
麟德(664-665)
乾封(666-668)
總章(668-670)
咸亨(670-674)
上元(674-676)
儀鳳(676-679)
調露(679-680)
永隆(680-681)
開耀(681-682)
永淳(682-683)
弘道(683)
中宗(被廢)
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
李顯
684
定陵
嗣圣(684)
睿宗(禪位)
玄真大圣大興孝皇帝
李旦
684-690
橋陵
文明(684)
光宅(684)
垂拱(685-688)
永昌(689)
載初(690)
李唐復辟后(705年—907年)
中宗(復辟)
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
李顯
705-710
定陵
神龍(705-707)
景龍(707-710)
殤皇帝
李重茂
710
唐隆(710)
睿宗(復辟)
玄真大圣大興孝皇帝
李旦
710-712
橋陵
景云(710-711)
太極(712)
延和(712)
玄宗
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
李隆基
712-756
泰陵
先天(712-713)
開元(713-741)
天寶(742-756)
肅宗
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
李亨
756-762
建陵
至德(756-758)
乾元(758-760)
上元(760-761)
代宗
睿文孝武皇帝
李豫
762-779
元陵
寶應(762-763)
廣德(763-764)
永泰(765-766)
大歷(766-779)
德宗
神武孝文皇帝
李適
780-805
崇陵
建中(780-783)
興元(784)
貞元(785-805)
順宗
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
李誦
805
豐陵
貞元(805)
永貞(805)
憲宗
圣神章武孝皇帝
李純
806-820
景陵
元和(806-820)
穆宗
睿圣文惠孝皇帝
李恒
821-824
光陵
長慶(821-824)
敬宗
睿武昭愍孝皇帝
李湛
824-826
莊陵
寶歷(824-826)
文宗
元圣昭獻孝皇帝
李昂
826-840
章陵
寶歷(826)
太和(827-835)
開成(836-840)
武宗
至道昭肅孝皇帝
李炎
840-846
端陵
會昌(841-846)
宣宗
圣武獻文孝皇帝
李忱
846-859
貞陵
大中(847-859)
懿宗
昭圣恭惠孝皇帝
李漼
859-873
簡陵
大中(859)
咸通(860-873)
僖宗
惠圣恭定孝皇帝
李儇
873-888
靖陵
咸通(873-874)
乾符(874-879)
廣明(880-881)
中和(881-885)
光啟(885-888)
文德(888)
昭宗
圣穆景文孝皇帝
李曄
888-904
和陵
文德(888)
龍紀(889)
大順(890-891)
景福(892-893)
乾寧(894-898)
光化(898-901)
天復(901-904)
天祐(904)
景宗(未采用)
昭宣光烈孝皇帝
李柷
904-907
溫陵
天祐(904-907)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球生物與人類文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