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遷房在上海樓市中一直是卑微的存在。
雖然價格“友好”,但卻被詬病最多。
跌得多,漲得少,是它特有的標簽。
在大家的固有印象里,提起動遷房就沒什么好詞。
但唯獨有個地方的動遷房,在本輪樓市下跌中,價格堅挺又熱銷。
動遷房也有春天
5月份徐匯龍華馨匯南苑的銷量,再次引爆動遷房市場。
我們查閱數據發現,在過去一輪周期里,馨匯南苑的表現確實很好。
稱得上是上海最抗跌的小區之一。
2021年價格最高峰時期,馨匯南苑不同戶型的價格大概在10-12萬。
到2025年6月,小區的成交價在9-11萬。
整體下降幅度并不大,84-108平的戶型甚至可以說是沒怎么跌。
更重要的是,該小區在徐匯銷量排名也很靠前,今年5月份成交了87套。
這就是傳說中有價又有量的小區。
相比之下,徐匯濱江的次新房表現都不如它。
百匯園房價高峰時賣到19萬一平。
近期的成交價格也是15萬+,跌幅21%。
附近的老破小更是沒法比。
三江小區從最高12.4萬跌到8.2萬,跌幅34%。
馨匯南苑雖然周邊有高架等不利因素,但是有徐匯區的地段保底優勢在。
另外周邊地鐵、商業、醫院配套十分齊全。
西面近徐匯日月光,東面近龍華會,東南是中海的濱江新地塊和云錦東方。
學校更是對口二梯隊師三實驗,和一梯隊的匯師中城校區+園南北校。
兩組雙學區,且都具備對口穩定性,小升初要么九年一貫直升、要么直接對口,進退相宜。
800萬能買到中環內、兩房、一梯隊學校,屬于頂配了。
即便它是動遷房,有這些buff加持,也能走出獨立行情。
事實上,動遷房和老破小一樣是上海樓市成交的基石。
郊外環動遷房的總成交量甚至可以單挑市區老破小。
嘉定江橋、寶山顧村、松江泗涇、浦東三林......
這些被人瞧不上的動遷房扎堆的板塊,依然承載著許多人安家上海的夢想。
需求旺盛帶來高成交的背后,更多的是多數人無奈的選擇。
所以買動遷房的客群畫像已經十分清晰了:
1、預算非常有限,又要買上海的剛需群體
預算200萬以內,工作在遠郊,收入不高,需要在上海有個落腳的地方。
對他們來說,在家鄉或許能買到非常不錯的房子,但是選擇留在上海,只能暫時委身在動遷房里。
2、近郊通勤
300-400萬預算,不想住市區逼仄潮濕的老破小,更在乎居住體驗,想要面積大、有電梯、樓齡新。
這類通常是單身客戶或者年輕夫妻,也不太關注學區。
往往都會選擇徐涇北城、三林、周浦、江橋、周浦等區域。
當然這里面也有一部分從市區老破小置換過來的老年人。
上樓梯不方便換個各方面好一些的電梯動遷房。
從這些實際需求中可以看出,動遷房的客戶群體和老破小有些重疊。
很多時候,動遷房就是老破小的影子產品。
免費送你一份
《2025上海買房避坑指南》
觀觀詳細分析:
上海的房子是賣是留?
動遷房的問題
雖然動遷房的價格優勢突出,但問題同樣也很突出。
1、房屋品質差
本來干動遷房就不賺錢,開發商為了撈油水也是再次壓縮成本。
把房子早好,符合驗收要求即可,后面就沒人管了。
所以我們經常能看到一些動遷小區戶型差、隔音差、綠化差、人車不分流等共性問題。
剛買的時候看著不錯,經過幾年風吹雨打,跟同齡的商品房根本沒法比。
2、居住體驗不好
動遷房因為是拆遷,老年人較多,小區環境等公共環境的維護力度因人而異。
再加上房東拆遷分到不止一套,多余的房子會用來出租或者出售,人員素質參差不齊,鄰里素質不高,物業管理也很一般。
3、基礎配套差
動遷房一般都在外環外,三甲醫院、優質學校、商場地鐵密度跟市區肯定也是沒法比的。
4、供應量龐大
上海的幾大動遷基地,每個基地內動遷房源成千上萬套。
同一個面積段掛牌上百套房源,同質化產品的海量競爭下,拼的就是誰的價格更低。
如何判斷動遷房的價格下限
最近還有一些粉絲來咨詢,動遷房的終局到底是什么?
對于動遷房這類沒有購房成本幾乎為0的產品,價格下跌的下限底如何判斷?
我們認為,除了租售比外,可以拿動遷房與周圍土地價格、新房、次新商品房的價差,做比價效應。
新房、次新二手、動遷房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價格梯度。
比如閔行15號線景西路附近,新房朗拾花語賣到7萬5。次新二手,中海寰宇天下,單價7萬左右,次新動遷房4.5萬左右。
即動遷房是新房、次新商品房的6-6.5折。
同樣,再來看浦東北蔡板塊:新房9.2萬(西派海上,略有低估,下一批綠城逸廬會略微漲價)、次新商品房9.5萬(寶華海尚郡領,對比7萬左右的陸家嘴錦繡里看上去有下跌空間)、次新動遷房5.5萬(苗桐佳苑、弘德福苑)。
價差是6折不到,考慮到北蔡的新房比景西路的新房品質好不少,也算合理。
最后來看寶山淞南,新房6.9萬(招商、金茂),次新二手6-6.5萬(保利悅庭、三湘海尚),次新動遷房5.3萬(寶景苑),價差是7.5-8折,這個就偏貴了。
對比多個板塊,從居住舒適度角度出發,次新動遷房是新房、次新商品房的6.5折以內是合理價格。
這個邏輯也可以用土拍價格互相驗證:
6月19日保利拍出的閔行顓橋地塊,2站地鐵外,地價3.9萬/平,位置更好的次新動遷房之比土地價格貴6千塊,判斷沒有高估。
北蔡綠城逸廬地價是7.2萬/平,安全墊充足;
淞南土拍兩塊地地價都在4萬/平。
按照這個邏輯,如果你想買閔行魯匯板塊,這里次新房旭輝江山都會、新城千禧公園、建發浦上灣均價是4.5萬,那次新動遷房的下限在哪里?
按6-7折算,單價2.7萬-3.15是合理價格,而附近次新動遷房的實際成交價在2.5萬以下,說明在合理范圍內。
小結
在上海樓市中,動遷房雖話語權弱,但對老上海人和新上海人意義重大。
面對未來保障房和保租房的沖擊,動遷房的競爭會越來越惡劣。
馨匯南苑的成功只代表個體的勝利。
更多的動遷房,終局就是時代的眼淚。
通常情況下,我們是不太建議買動遷房的。
因為真正優質的動遷房實在太少,買不好未來都不好脫手。
但如果預算有限一定要買,我們也給大家幾點建議:
1、首選2010年以后的動遷房,品質要比之前的有提升。
2、近郊、遠郊動遷房一定要有地鐵,最好步行10分鐘內。
3、周圍要有商業體,類似萬達、龍湖天街這種級別。
4、城市界面新,老破小扎堆的板塊別碰。
5、盡量選帶優質學區的,不然以后很難賣掉。
注:該篇文章僅代表個人見解,不構成交易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