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寺廟旅游,悄悄在年輕人當中流行起來。寺廟越來越年輕化,其背后的原因就是大家想要暫時逃離自己的生活和生活中的壓力。當下的社會環境,給年輕人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發展迅速的社會經濟下,使得年輕人越來越追求“低欲”,被迫接受自己越來越小的欲望,導致“佛系文化”和“喪文化”盛行。這些在老一輩人里嗤之以鼻覺得不上進的文化,竟然成了年輕人的救贖。而佛系年輕人的旅游目的地,就成為了佛系的寺廟。
墻內是祥和祈福,墻外是各種壓力和嘈雜的生活。寺廟外,是日復一日的工作、是物價飆升、是內卷的課業、是入不敷出的薪水、是家人們的嘮叨……以前條條大路通羅馬,現在條條都是內卷路。而廟內,滿是祈福聲和聲聲鐘鳴。在這里,除了來觀光打卡,年輕人主要是為了尋找那短暫與社會脫離的感覺,將煩惱拋之腦后的感覺。而在我國藏著這么一個地方,它被稱為蘇州最有“仙氣”的寺廟,依山而建免費俯瞰蘇州,乾隆來過六次!
可能好奇的朋友就會問了,蘇州最有“仙氣”的寺廟底是在哪里?那里又有著哪些不一樣的風景?帶著這些疑問和好奇,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聊聊,有關法螺寺的那些事。法螺寺建于明代,位于蘇州市吳中區新區金山路西觀音山路1號。之所以取名為“法螺”,是因為這里處于清幽的山塢之中,有一條古道從修黃竹叢中彎彎曲曲,盤旋百折而上,狀似旋螺,因而得名。寺內有一座古老的法螺塔,塔身雕刻精美,氣勢恢宏,是寺內的標志性建筑。
不僅如此,而且,還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六住皇宮嶺,六臨法螺寺祈福。當他來到寒山,見到了矗立的巖石、坡道、石臺、丘壑、樓閣、摩崖、泉水時。一時有感而發,作詩數十,留下《千尺雪》等絕世佳作,并被摩入寒山崖壁,成為蘇州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觀。今仍有多處保存完好的摩崖石刻,其中最大一塊為乾隆帝御筆所書。乾隆下江南的目的,在官方記載中是為了考察水利。當時浙江的錢塘江海潮沖刷堤岸,破壞力很強。
如何加固,地方官意見不一,所以必須皇帝親自去考察。于是乾隆十六年(1751年)第一次帶著大臣和嬪妃浩浩蕩蕩的開始了南巡之路,乾隆還將南巡視作其平生最重要的兩件大事之一。乾隆南巡途中發生過很多故事,與蘇州也頗有淵源,每次南巡必來法螺古剎上香,并且還會品嘗寺中山菌素面,吃完后贊不絕口,一天偶見寺中墻上羅漢畫像莊嚴殊勝,脫口而出御賜此面名曰“羅漢面”。羅漢面故此得名。15一份的羅漢面,全天供應。
蘇州法螺寺隱藏在山野之間,雖然游客稀少,但它的美麗和寧靜絕對值得一游。無論是陰天還是晴天,這里都有不同的韻味。寺廟不大,但每一處都充滿了意境。門票免費,讓你盡情享受這份寧靜。
特別是對于工作和生活在蘇州以及周邊省市的朋友而言,如果說,對于依山而建免費俯瞰蘇州,乾隆來過六次!蘇州最有“仙氣”的寺廟有啥想說的,也歡迎大家評論留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